区别
说新西兰满街都是傻子,一百以内的加减法都吃力,公园里的姑娘,并不在乎你开什么车,喝多了哪怕自行车都……
心驰神往。
能理解不同人口基数下的社保政策。必须解释下,上一句的心驰神往,并不是想吃豆腐不认账,而是心痛于现在愈演愈烈的农村传统陋习:彩礼。
好像内参都提了这些。
不同教育体系下的年青人,对青春的态度,有着本质的不同。
我这样没青春的,两种都留口水?
说回正题,区别。
也许是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吧。
填鸭式教育下,底层青年人一直在恶性循环着青春,成年后拼命的索取着时代赋予的少年遗憾,伤害着一位一位又一位,年重时又想沧海一声笑,归隐田园了,美其名曰传统文化。
容易吗?可惜吗?应该吗?
或是不可惜但不应该?不同人生风景?辩证的看,痛苦的经历大于快乐的安逸?
新西兰崇尚快乐教育,分数不公布,消灭竞争,几岁就普及性教育,aa制,青春都去送外卖赚钱了,嗯,一天一百欧?也许这只是不准确的片面了解。
但容易吗?应该吗?可以吗?
没有痛苦边界的童年还会期待自己变成一颗蝴蝶飞出玉米地吗?
快乐就好还是力争上游努力就好?
如今年龄也分不出这对错了。或者是那句老话,成年人不分对错,可这两件事的利弊又如何分的清?
不敢看新闻,看了想笑,不想听广播,听了诧异。
在日渐开放、日渐衰老的今天,能理解天朝的封闭,但如何选择?
不穿鞋,终究无法理解是否舒适。
期待新西兰。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