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 林语堂散文(六十年代作品) 》陈再明21、2、16
二十一 论小品文笔调
文本无一定体裁,与书法同。谓书法之体者,皆个人之体而巳。西洋分文为叙事、描景、说理、辩论四种,惟另有一分法,即以笔调为主,在散文中分小品文(Familⅰar essay )与学理文(Treatise)。古人亦有"文″″笔″之分,然实与此不同。大体上,小品文闲适,学理文庄严;小品文下笔随意,学理文起伏分明;小品文不妨夾入遐想及常谈琐碎,学理文则为题材所限,不敢越雷池一步。故西人称小品笔调为″个人笔调″(PersonaⅠ style),又称之为″闲适笔调″(FamiⅠⅰar)。亦可译为″闲谈体″、″娓语体″。
二十二 论解嘲
人生有时颇感寂寞,或遇到危难之境,人之心灵,却能发出妙用,一笑置之,于是又轻松下来。希腊大哲人苏格拉底娶了姗蒂柏(Xantippe),她是个有名的悍妇,常作河东狮吼。传说,苏氏未娶之前,巳经闻悍妇之名,然而苏氏还是娶她。他有解嘲方法,说娶老婆有如御马,御训马没有什么可学,娶个悍妇,于修心养性的功夫大有补助。有一天家里吵闹不休,苏氏忍无可忍,只好出门,正到门口,老太太由屋顶倒一盆水下来,正正淋在他的头上。苏氏说:″我早晓得,雷霆之后必有甘霖。″真亏得这位哲学家雍容自若的态度。
二十三 论趣
我想这趣字最好。一面是关于启发心智的事。无论琴棋书画,都是在乎妙发灵机的作用,由蒙昧无知,变为知趣的人,而且不大容易出毛病。人有人趣,物有物趣,自然景物有天趣。顾凝运论画,就是以天趣、物趣、人趣包括一切,能够潇洒出群,静观宇宙人生,知趣了,才可以画画。名、利、色、权,都可以把人弄得神魂不定,只这趣字,是有益身心的。就做到如米颠或黄大痴,也沒什么大害处,人生必有痴,必有偏好癖嗜。沒有癖嗜的人,大半靠不住,而且就变为索然无味的不知趣的一个人了。
二十四 论 利
且说利字,我说钱好,是根据太史公的立场的。太史公老老实实说:″富者,人之情性,所不学而俱欲者也。″太史公是说,谁说我不要钱是假话。他甚至说:″今治生不待危身取给,则贤人勉焉。是故本富为上(农),末富次之(商),奸富最下。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行义,亦足羞也。″太史公到底是名家,非儒非道,亦儒亦道,所以我非常喜欢他的《货殖传》。他说:″七十孑之徒,赐(子贡)最为饶益(有钱)。″孔子成名,还要靠子贡发财,这是一种上乘的幽默。
二十五 读书与风趣
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这是一句名言,含有至理。读书不是美容术,但是与美容术有关。女为悦己者容,常人所谓容不过是粉黛卷烫之类,殊不知粉黛卷烫之后,仍然可以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想到谢道蕴的丈夫王凝之,王凝之弟王献之与宾客辩论,词穷理屈,这位嫂子倒能遣侍女告诉小叔″请为小郎解围″,把客人驳倒。这样看来,王郎也是一位语言无味的蠢才无疑,人而无风趣,不知其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