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幸福的感悟
当我上初中以后,我便渐渐感到生活的无聊。有时我会思考,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总让我感到苦恼,因为我难以找到答案。
后来我明白了人生是没有意义的。世界的尽头并没有一个“终极审判”:万事万物的轨迹 运行皆是为了那一个结果。我不相信宿命论,相反,我认为无常才是世界的本质——“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梦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秩序是偶然的,平衡也是流动的;唯一不变的是改变本身。
了解到这一点以后,我反倒释然,因为我不再纠结于广义上的人类的使命,而开始关注个体对于人生的解读。人生若是一段旅程,终点无非是“尘归尘,土归土”:奥兹曼迪亚斯的 不朽功绩掩埋于时间的荒漠;克里欧佩特拉的倾世容颜也经不起岁月的雕琢。既如此,倒不如缓步而行,赏玩沿途的风景。这便是我虚构的生活意义——过好每一天。
当我再感到无聊时,我不再研究宇宙、人类等宏大的命题,而是开始思索如何幸福地生活。显而易见,这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从我有限的人生阅历中,我仅获得几点感悟,记录如下。
一、幸福的参照物
我曾看到一篇文章,标题类似于“三十岁了一事无成如何活”,我十分厌恶这类贩卖焦虑的文章。难不成一事无成就得去死吗?还不是照样要生活。大多数人注定是平头百姓,极少 数人才能成为“人上人”。即便成了“人上人”,也会发现人上还有人。与他人攀比,不累吗? 每个人的初始条件、成长环境、机缘际遇皆不一样。若以他人的富足或成就作为参照物,我们是难以获得幸福感的。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我常常告诫自己的一句话。我更愿意以“昨日的我”作参照,来见证“今日的我”的成长。进一寸,便有进一寸的幸福。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接纳自我,遵从内心的声音,做一个平凡而不平庸的人。
二、幸福的节奏
“快感”是唾手可得的——一顿美食,一场艳遇;然而味蕾的满足或荷尔蒙的爆发都是转 瞬即逝的,紧随其后的是空虚感。相反,“幸福”是难以轻易获取的——它来源于持续性、建设性的工作;挥洒汗水带来的多巴胺和自律生活产生的正向激励则是绵延持久的,随之而来的是恬淡自若。因此,幸福是水滴石穿,是细水长流,是平淡生活中的乐观笃定。
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年代,人们被太多无用的碎片化信息消耗注意力,变得越来越容易失去耐性,习惯沉溺于快感的满足中,继而感到混沌空虚。而克制源于我们基因的对信息的渴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这有利于个体生存),以及急功近利的心态,这是反人性 的,是知易行难的。“自律使人自由”是 Keep 上大家所熟知的一句话,但“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步步养成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会克制,偶尔放纵。
三、幸福的感受
我今天看了一篇报道,说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今年已经一百岁了。他说:“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我不管还能活多久,认真享受每一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我想幸福就如他所说的那样简单,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
我以前总以为幸福是一个遥远的“目标”,我总在计划如何达到这个终点。但现在我明白幸福是当下切实的感受,是你对每一天所做的事情赋予的意义。比如,我休息时玩一把手机游戏,这只能算是放松,但即便玩上一两个小时,我也不会觉得幸福;但如果我读了一本书, 我会进行思考,抑或是心智会得到启迪。我将意义赋予了看书这件事,因此在看书的过程中我便是幸福的,尽管看书比玩游戏费脑子。
再比如,如果我今天锻炼了身体,我会感到自己变得有力气,没有懒洋洋的,那么我在 跑步或撸铁的过程中便是幸福的,尽管躺在床上比运动来得舒服。由此可见,幸福或许是一件费劲的,甚至偶尔让你感到痛苦的事情。你得做一些让自己不那么痛快的事,才能痛快。
总结一下,幸福是矛盾的。你不再关注他人外在的看法,才可以读懂自己内心的渴求; 你不再匆忙地奔赴终点,才可以“悠然见南山”;你不再好高骛远,寄希望于未来,才可脚踏实地,认真享受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