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版书拆书】以“时间的价值”为判断标准的高效工作法
关于高效工作的方法,你一定听说过按照以下的紧急程度和重要程度的矩阵法。
该方法就是,把需要处理的工作划分到“紧急且重要”,“重要但不紧急”,“不重要但紧急”,“既不重要也不紧急”这四个象限中,再从“紧急且重要”的部分开始处理。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时候,你会发现,即使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依然都忙不过来,永远在加班。
其实,这项基本原则本身没有错,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有突发工作出现。
而且,“工作”并非只要把重要事情做完就算完成了。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么办呢?
解决方法就是以“琐碎工作和突发工作必然会出现”为前提,在此基础上给工作划分优先等级。
而在判断优先等级时,我们应当以“时间的价值”当做判断标准。
这本书,介绍了这样以“时间的价值”为判断标准的高效工作方法。
在这里,我们给大家介绍书中的划分优先等级的4条原则。

01
作者简介
美崎荣一郎
1971年出生。毕业于大阪府立大学研究生院工学研究专业。毕业后,进入花王公司工作,隶属于商品开发部门。负责过多项人气产品的开发工作,产品种类涉及日用品、化妆品等多个类别。Attack洗衣液以及苏菲娜化妆品系列都是由他打造。此外,还是一位出色的项目领导者,曾与尼康公司共同研发出了“多视点图像解析系统”。
刚入职那几年,曾经是一位工作狂,每个月的加班时间超过100个小时。转变的契机出现在他成为公司骨干力量之后。公司为改善员工的工作方式,组织了一场培训,受其启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方法。努力做过许多尝试,比如 “改善自己的工作流程”,以及“放弃不必要的工作”。此外,还总结出了一套给工作划分优先等级的方法,这也正是本书的主要内容。最终实现了“零加班”。之后,因为公司开始推行“裁量劳动制”,工作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做到了“朝12晚5”。
2011年离开公司,从事商品开发顾问的工作。目前在帮助多家大型及中小型企业进行商品开发。除此之外,还积极举办以企业和团体为对象的讲座,以及面向个人的研讨会(主题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提高工作效率”“记笔记的方法”“电子设备的使用方法”等)。
著有《别告诉我你会记笔记》(WIS WORKS有限公司出版)、《会工作的人绝不浪费时间!快速整理工作的方法》(株式会社干基出版)等畅销书。曾多次参演NHK等多家电视和广播媒体的节目。
02
考虑“时间的价值”
给工作划分优先等级的手,首先应该考虑的是“时间的价值”。
即使同样是一个小时,根据自己所处状况的不同,其“价值”也会发生改变。
这里所提到的时间的价值,是指“这段时间里应当处理的工作的类型”以及“每小时的工作效率”。
一下四个因素,会对时间的价值产生影响。
- 现在所处的地点
- 周围的环境
- 时间段
- 身体状况

03
原则一:时间的价值会随着工作地点而变化
即使同样是一个小时,其价值也会因为自己所处工作地点的不同而不同。这就是划分有限等级时的第一条原则。
比如,同样是三个小时,“在东京的办公室里工作”的时候和到外地出差的时候,处理的工作会有所不同。
比如一位销售部的负责人到外地出差,不去拜访顾客,却只在宾馆里打开电脑进行邮件回复和日常工作的处理,那么出差就失去了意义。
相反,如果他在东京的时候,到处去走访客人,却不完全不在办公室处理日常工作,工作也无法顺利进行。
那么,在出差的前一天或者在其他时间里,大家在做什么呢?
很多人都会想在出差的前一天把在办公室要处理的事情全部处理完,所以在出差前一天都非常忙碌。
可是,那一天,真的是应该把时间花费在处理办公室里的工作吗?
调查清楚客户中的重要人物,模拟走访客户的路径,保证高效最优路线。
难道不是该优先处理这些事情,努力让这次出差创造出最大的销售额和利益吗?
这就是所谓的“提升时间的价值”。
理解了这个原则,我们就可以根据接下来的形成计划,给工作安排合适的优先等级了。

04
原则二:时间的价值会随着环境改变而改变
你或许会觉得,这一条和刚刚所讲的“原则一”很类似。但我在这里所说的环境,并不是指地点,而是指周围的情况,工作环境的舒适性以及工作搭档的工作方式等内容。
我们要根据周围的情况判断现在应当处理哪项工作更合适,并提高其优先等级。
比如,以前我会在乘坐飞机或者高铁的时候,我会打开电脑工作,但是后来我再也不会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打开电脑了,因为我发现乘坐交通工具的环境并不适合电脑作业,因为会不时被各种各样的原因被打断。
比如,你坐在靠过道的位置上,靠窗的人每次起身离座,你就要把小桌板折叠起来,好让出一条通道。
然后,有时候乘务员会来确认车票。
又或者被一群吵吵闹闹的游客团团包围。
有太多自己无法预测且无法管控的事情出现,从而分散注意力,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我曾经算过,同样是两个半小时,在东京到大阪的动车上我写稿写出来的文字数量,是我在办公室写的一般,也就是说,其价值之等于工作室里的两个半小时。
因此,哪怕有紧急的稿件需要完成,我利用在办公室里去处理更高效,而在乘坐交通工具的时候,去读书,或者查些资料等等的在路上处理,工作效率也不会下降的工作。
懂了了这个原则,就不要再去思考“怎样才能在路上处理紧急程度较高的工作”,而是应该思考“为了实现路上时间价值的最大化,在现在这个环境中,我改处理哪项工作才能让工作效率更高”。

05
原则三:时间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段的不同而变化
以上两条,说的是“时间的价值”会随着不同的工作地点和周围的环境,也就是我们周围的空间产生变化。
这一条说的是,时间的价值会随着时间段的不同而变化。
也就是说,根据早,中,晚这些不同时间段的变化,每小时的工作效率也有所区别。
比如我们平时看的电视节目,在白天播出的节目和在晚上播出的节目内容往往不同。
因为在白天和晚上,观众想要了解的信息,用于看电视的时间,观看电视的方式以及注意力的集中程度等,都会有所不同。
工作上的优先等级顺序亦是如此。
比如刚上班之后的1个小时,和工作了一天,傍晚五点到六点的一个小时相比,我们的工作效率自然不同。
所以,我们要按照自己的工作方式,把一天划分成刚上班,上午,午后,傍晚等不同的时间段,再在每个时间段处理与之匹配的工作。
哪个时间段的效率更高是因人而异的。在规划一整天的时间的时候,请一定遵循自己的特性和生活方式。


06
原则四:时间的价值会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变而变化
给工作划分优先等级时,需要考虑的第四个原则是:“时间的价值会随着身体状况的改变而改变。”
在身体健康,头脑清醒的时候,与生病时昏昏沉沉的状态相比,我们的工作效率肯定会存在很大的差别。
很多人觉得这些都是无须多言的事情,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工作的同时有意识地去管理自己的身体状况呢?
明明必须要构思出一个新的策划,却因为前一天喝多了导致头痛。
在重要商谈的前一天,明明身体感到身体不适,却选择继续工作而不是早点儿休息,导致身体越发不适。
大家有过类似的经历吗?
在这里所讲的“身体状况管理”,并不仅仅是指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多运动等日常的健康管理。
比如,如果你已经提前得知,接下来将迎接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室,你所应当做的,不是做好彻夜奋战的心理准备,而是尽量提前处理这些工作,以减轻每天的负荷,或者把工作细分,甚至一部分让别人去做。
我们需要优先的是:保证自己在工作完成后,能有充足的时间来回复体力。

神吉kanki带你读日本原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