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985留学生的崩溃
昨天收到L的微信,
“师兄,我CSC没申请下来。诶。”
L本科毕业于国内一所985大学,然后去了另一所更著名的985读硕士。第二年拿到了与境外联合培养的资格。刚刚在德国完成硕士论文,即将毕业。
她所说的CSC,指的是国家留学基金委。我所了解的一大半留学生都是CSC的资助出来的。据说CSC还对在国外的实习提供资助,L所申请的即是这种实习补贴。
微信上简单聊了几句,感觉对方情绪不太对,就打了个电话过去。 结果一接通电话她就开始哭,说特别崩溃。
实在有点意外。
其实跟L也就见过两面,都是聚餐的场合。严格说也不算是我师妹,只是因为现在年纪大了,人人都叫我师兄。记得上次见面L的状态还不错,说正在写毕业论文,还找到一个实习的机会。这个实习听起来高大上,却没有任何工资。但她说可以申请CSC的补助,“基本没问题”。只要有个实习合同,就可以延长签证。
聊天时问她有没有回国的打算。她说暂时没有,先在这边待着。作为大师兄的我,不由自主地对年轻后辈来了几句鸡汤,类似“在国外待着也要能力有提高才有意义”的话。
她回了一句,“能力的体现难道不是银行卡上存款的多少吗?”
可能是半开玩笑,但当时对于我过于刺耳,印象深刻。就没有再接话。后来也很少联系了。
电话那头的她,很久才止住哭声。我问什么情况。她才断断续续地说, “CSC的补助没有申请上,那个实习也去不了了。现在签证只剩下不到三个月。临时找工作怕是来不及,我的德语又不太好。”
我说不用太有压力了,大不了回国再找工作。
她听到又哇的一声哭出来, “不想回国,国内都996,天天加班,内卷... 感觉要拿命来拼...”
我刚想要说没有这么夸张,她就接着举了个例子:
“问了一个华为招聘主管,是不是要经常加班到凌晨一两点。他告诉我你得有这个心理准备。”
“那为什么一定要去华为,难道没有其它的工作可选了吗?”,我问她。
“不去华为这样的大公司又赚不到钱...”
越听心里越堵。拿开手机深呼吸了几下,以保持尽量平缓的语气说话。
最后她终于慢慢平复下来,说“谢谢师兄鼓励。我在这边再找找看,没有合适的就回国。”
挂完电话后的心情却无法平复。大量顶尖学校的学生,来到国外留学,几年下来,最留恋和向往的是国外轻松的生活。这本无可厚非。只是是大家想法都太相似了,讲出来的理由都太单一了。当面对国内类似996的问题,鲜有人给出一番自己的见解,更没有动力去改变或争取什么。似乎潜意识里只要我不用996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