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独特的摄影魅力 海鸥4A相机
》描述
海鷗4A當年是響噹噹的專業型相機
至今仍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比較適合初學者、大底片愛好者使用
可做120的入門機
》鏡頭
焦距:75mm
取景鏡頭:F2.8
照相鏡頭:F3.5(三片三組、加膜)
》取景器
毛玻璃取景器
手動調焦
有視差調節
距離一米到無窮遠
》快門
國產鏡間快門 1-1/300秒加B快門
有機械自拍 延時8-12秒
》光圈
F3.5-F22
》計數
搖把式捲片與計數連動
自動停片 自動計數 自動回零
》畫幅
拍6X6畫幅十二張
》說明
中期型有黑臉和白臉兩種 其中白臉多些
調焦鈕上有橡膠套
1. 海鸥这东西看起来比较老旧,适合发烧爱秀的人使用,拿着4A当时就有一种沧桑感。
2. 海鸥4A操作对老手来说很简单,120胶卷和135胶卷不一样,原来120没有暗合,拍完了不需要像135机那样回卷片,比较省事。
3. 海鸥4A是6x6 的构图,好像和哈苏一样,是一个新的领域。这跟数码的 4:3 的比例是两个风格。另外拿数码的就是喜欢狂拍,最后回家选几张好的,这个4A可就能拍12张啊,每张都要精选。
4. 海鸥4A没有测光,只好拿数码去测光。好在使用的彩色负片,宽容度比较大。
5. 海鸥4A有直观的俯视取景器,这个是比旁轴好玩的地方,是在暗的地方取景器都是一团漆黑,机器在在一个暗的地方,然后向明亮的方向取景。这个时候还算比较明亮。海鸥4B-1相机同海鸥4A和海鸥4B相机相比最明显的优势是聚焦屏换成裂像式的,使用国产老双反相机时最为头痛的是取景器的“黑暗”,不仅不好调焦还相当的费眼睛,尤其是上了年龄的人十分的不便!要拍一张好照片除了要镜头好、光线好、技术好以外就是能否进行十分的精细的调焦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想调好必须先要看好,要“看好”当然就得有好的取景器和调焦系统。海鸥4B-1相机的聚焦屏相比较其他的双反相机要亮得许多,又加上有了裂像,在调焦时也方便了许多。
6. 4A,4B则只有连闪线的插座,海鸥4B-1是增加闪光灯插座,使用闪光灯要方便许多。4A只有连闪线的插座,在使用闪光灯时就会感到手脚不够用了。
7. 海鸥4A俯视取景器中看到的影像左右颠倒。取景挺累的,习惯了就好啦。
8. 海鸥4A取景器中看到的影像都挺漂亮的,经常想去半按快门测光,误操作了好几张。
9. 120相机边缘成像差的倒是没看出来.
10. 4A有许多的优点,如摇把过片,既快又准,加上过片和快门上弦同时进行,不宜出差错。大多时候定在F5.6 1/125 和F8 1/125 ,可以应付80%的情况。
4A 拍出的片子,要从分辨率来说,那的确是135 的系统没有办法相比的。6x6 的底片优势是绝对,120 就是 120。带个4A吧,忘记那些canon Nikon contax吧,如果是只用买一块好UV镜的价钱买一台全新的120相机,在同系列(指4B系列)里,海鸥是最好的。国产相机生产了五十年,款式种类也有无数了,整体的水平还是不高的,不仅日德机比不了,就是前苏联老大哥也能轻易把我们比下去。但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过辉煌和骄傲,除了那几款中看不中用的上海 58-1至58-2和“红旗-20”以及“东风”,至今认为能拿到桌面上的还是六七十年代盛行的以“海鸥”为代表的双反相机。无论是成熟的制作水平和技术水准,今天看来仍能说得过去。“海鸥”双反相机不仅在相机领域里,就是在整个民族工业中都可称的上是最后的“国货精品”。
当你拿着135小小的底片,想放大到24寸,而自己用买不起禄莱,去想想海鸥吧,在一个寒冷而又寂寞的深夜,打开书柜,取出一台海鸥双反相机反复抚摸,看看它的镜头,听听它的快门声音,脑子里涌出了一句话:“何以解忧,唯有海鸥”
海鸥4A从六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生产了二十余年,中间的变化基本不大,但916还是根据一些表面的变化将海鸥分为“早、中、晚”三款。早期是“白脸”、中期有“白脸”也有“黑脸”、而晚期是“黑脸”。
早期的使用金属材料比较多,用料也较实在,而“前脸”是白色,调焦纽也是白色金属的,所以称这个时期的4A是早期的“白脸”机;中期的以调焦纽的变化来确定的,中期的调焦纽也是金属的,但上面包了橡胶套。这个时期的“前脸”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但白色的多;后期的4A是黑色的“脸面”,另外就是调焦钮是塑料的,上面包了橡胶套。
在中国生产的相机中,海鸥4A是最值得拥有的相机之一,其成像质量在使用该机的广大 “色”友中口碑甚佳。有关该机的性能、成像质量等在一些相关的网站中,都有不少评价。
很多没有玩过120的人最基本的想法往往是同135相机比究竟如何,其实两者的许多方面是不可比的,如果就画幅而言,底片的画幅大,后期制作优势就大。从理论上讲,照片能放多大为止,取决于放大机和放大头及能操作的范围。这点无论是135底片还是120底片都是一致的。就是说如果有足球场大的环境,无论是使用120还是135底片都能放到足球场大的照片。但实际却不如此,因为照片质量、需要不同用途的接受标准,存在着“质量”上的放大极限。就是说放同样大的照片,135就要“粗”;而放同样质量的照片,135就要“小”。
120在放大照片比较135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如果两者拍的片子不需要放很大,只是小画幅的印放,应该说没什么大的区别,135在一尺二以下的放大片子应当都有不俗的表现,无论是名牌还是非名牌相机镜头,达不到标准不是你的拍摄问题就是冲放的问题。但放了大片,两者就有区别了:一是相片的分辨率;二是相片的色彩还原。
如果同样有了质量良好的底片,那么120的整体优势是相当明显的。但把120底片也剪下135这么大的小块,同135比较,无论如何剪下的这一块底片也是玩不过后者的,这是因为120镜头在设计上的理论分辨率是135镜头高的。而120的胶片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但反过来两者整体比较,120就会很轻松胜出。因为他的底片毕竟基数大多了,这点无需疑问。而色彩还原同样也是这个道理。135底片虽然也可以放很大,但因底片密度问题,色彩还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一张好的120相机拍的底片所放大的照片,是135相机(当然也是好的)是不能比的。
好照片的基础是要有好底片作保,一张好底片除了拍摄和冲洗的因素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相机要有好镜头,而“海鸥”的镜头能行吗?
“海鸥”4A、4B、4C相机摄影镜头用的F3.5的三片三组柯克镜头,而且非MC(单膜)。三片三组柯克镜头已经问世100多年,到目前仍被大量的低档相机所使用,这种镜头不仅问世早,而且工艺和设计水准已是相当的完备。也是世界上最普及最完善、最成功的镜头之一。这种镜头虽被广泛的使用,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大光圈时成像差、中心和边缘的成像差距也很大,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只能用小光圈才能拍出好照片的镜头。
但同样是柯克型的镜头,不同厂家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镜头是具有非常复杂工艺的科技产品,即取决于设计上的精度,又取决于光学玻璃材质的选用,镜片研磨的精度,镀膜工艺的先进等诸多的因素。
而“海鸥”诞生于我国最困难的六十年代,无论科技还是物质基础甚至机加工水平都有其先天的不足。但让人骄傲的是海鸥厂的镜头是过关的,甚至是优秀的。海鸥镜头甚至可以说是三片三组柯克型镜头家族中的上品。这点无论是使用者还是国内外的权威机构早有结论,这也是海鸥双反相机能够“常盛不衰”甚至飘洋过海的主要原因。二三十年前使用过海鸥的人而今又有多少仍对它念念不忘以至于满怀深情呢?但有些人同样也拿着海鸥相机却拍不出好片子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两点原因:
用海欧4A拍片基本上使用的是F 8~11光圈,但使用F11光圈为多,这档光圈也是大家公认的海鸥4系列相机(三片三组“柯克式”摄影镜头)最佳成像质量光圈档。
一是这种镜头因为不是多层镀膜膜头,在逆光或者杂光刺进镜头时画面的影响很大;
二是如果使用了大光圈(F5.6以上),画面整体质量下降而且边缘和中心差距很大。
所以一定要记住:“海鸥”相机其实是一种使用小光圈的相机,是一种时时刻刻要带上遮光罩的相机。只有掌握了这点才能去“实战”,才能去拼135,才能在同类中找到“中画幅”的感觉!
但中画幅也不是万能的,海鸥双反更有它的局限性!那么如何才能扬长避短玩转“海鸥”呢?我个人有如下想法:
1、“海鸥”相机是选择使用人的,也就是“机择人”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好这种相机,这也需要人的摄影技艺,自身修养,拍摄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等。有些人用名牌相机拍不出好像片,会怨自己的水平不行,而用国产或低档相机拍不出好片子则首先想到的是相机不行,这种心态许多人都有的,其中许多人肯定也就不适合使用“海鸥”相机。所以在拥有这种相机前,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真正同它“亲密接触”,别人用好了能拍出好照片,不一定就等于你也能完全用好它。
2、海鸥4B相机能使人养性。使用这种相机,首先要你知道什么是“认真”,只有每一个环节都绝对的认真,才能达到你想达到的效果。除了认真还有思索,使用这种相机要思索的东西就太多。既有相机操作上的思索以及拍摄主题的思索,以及失败和成功后的一次次思索。可能正因为每拍一张都不容易,会使你懂得“珍惜”和“认真”,使用现代相机拍摄太容易,而更容易让人忘记过程的思索而直想最后的结果。“海鸥”烦琐的完全手动操作,连测光都没有,会使你一生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历来认为双反相机是人性化的相机,真正严密的操作才能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
3、方型构图能提高你的艺术修养。现代人习惯了比例型(3:2)的构图方式。但对于正方型的构图很多人不适应,我个人认为方型构图魅力独特,严肃而不失大方。但方型构图的线条比例、色彩的搭配是非常讲究的,否则画面便会失衡。所以要在构图上,方型似乎更唯美和丰满,摄影艺术其实也是欣赏的艺术,好的作品是作者与观赏者共同完成的。所以习惯比例构图,再看看方型构图,会给人许多的启迪和灵性。而这欣赏其实在你俯下身躯构图中或之前就已经完成了。。。
存在的不足:该机唯一缺憾的是成像锐度稍差(由于4A相机个体“差异”较大),用观片放大镜观看其边缘成像情况,不论是反转片,还是黑白片边缘成像都有些模糊,不锐利。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是该机采用3片3组“柯克”式摄影镜头,存在像差问题。
各位这是在网上阁老找出来的。分享一下!
海鷗4A當年是響噹噹的專業型相機
至今仍有很大的實用價值
比較適合初學者、大底片愛好者使用
可做120的入門機
》鏡頭
焦距:75mm
取景鏡頭:F2.8
照相鏡頭:F3.5(三片三組、加膜)
》取景器
毛玻璃取景器
手動調焦
有視差調節
距離一米到無窮遠
》快門
國產鏡間快門 1-1/300秒加B快門
有機械自拍 延時8-12秒
》光圈
F3.5-F22
》計數
搖把式捲片與計數連動
自動停片 自動計數 自動回零
》畫幅
拍6X6畫幅十二張
》說明
中期型有黑臉和白臉兩種 其中白臉多些
調焦鈕上有橡膠套
1. 海鸥这东西看起来比较老旧,适合发烧爱秀的人使用,拿着4A当时就有一种沧桑感。
2. 海鸥4A操作对老手来说很简单,120胶卷和135胶卷不一样,原来120没有暗合,拍完了不需要像135机那样回卷片,比较省事。
3. 海鸥4A是6x6 的构图,好像和哈苏一样,是一个新的领域。这跟数码的 4:3 的比例是两个风格。另外拿数码的就是喜欢狂拍,最后回家选几张好的,这个4A可就能拍12张啊,每张都要精选。
4. 海鸥4A没有测光,只好拿数码去测光。好在使用的彩色负片,宽容度比较大。
5. 海鸥4A有直观的俯视取景器,这个是比旁轴好玩的地方,是在暗的地方取景器都是一团漆黑,机器在在一个暗的地方,然后向明亮的方向取景。这个时候还算比较明亮。海鸥4B-1相机同海鸥4A和海鸥4B相机相比最明显的优势是聚焦屏换成裂像式的,使用国产老双反相机时最为头痛的是取景器的“黑暗”,不仅不好调焦还相当的费眼睛,尤其是上了年龄的人十分的不便!要拍一张好照片除了要镜头好、光线好、技术好以外就是能否进行十分的精细的调焦也是十分重要的。要想调好必须先要看好,要“看好”当然就得有好的取景器和调焦系统。海鸥4B-1相机的聚焦屏相比较其他的双反相机要亮得许多,又加上有了裂像,在调焦时也方便了许多。
6. 4A,4B则只有连闪线的插座,海鸥4B-1是增加闪光灯插座,使用闪光灯要方便许多。4A只有连闪线的插座,在使用闪光灯时就会感到手脚不够用了。
7. 海鸥4A俯视取景器中看到的影像左右颠倒。取景挺累的,习惯了就好啦。
8. 海鸥4A取景器中看到的影像都挺漂亮的,经常想去半按快门测光,误操作了好几张。
9. 120相机边缘成像差的倒是没看出来.
10. 4A有许多的优点,如摇把过片,既快又准,加上过片和快门上弦同时进行,不宜出差错。大多时候定在F5.6 1/125 和F8 1/125 ,可以应付80%的情况。
4A 拍出的片子,要从分辨率来说,那的确是135 的系统没有办法相比的。6x6 的底片优势是绝对,120 就是 120。带个4A吧,忘记那些canon Nikon contax吧,如果是只用买一块好UV镜的价钱买一台全新的120相机,在同系列(指4B系列)里,海鸥是最好的。国产相机生产了五十年,款式种类也有无数了,整体的水平还是不高的,不仅日德机比不了,就是前苏联老大哥也能轻易把我们比下去。但并不是说我们没有过辉煌和骄傲,除了那几款中看不中用的上海 58-1至58-2和“红旗-20”以及“东风”,至今认为能拿到桌面上的还是六七十年代盛行的以“海鸥”为代表的双反相机。无论是成熟的制作水平和技术水准,今天看来仍能说得过去。“海鸥”双反相机不仅在相机领域里,就是在整个民族工业中都可称的上是最后的“国货精品”。
当你拿着135小小的底片,想放大到24寸,而自己用买不起禄莱,去想想海鸥吧,在一个寒冷而又寂寞的深夜,打开书柜,取出一台海鸥双反相机反复抚摸,看看它的镜头,听听它的快门声音,脑子里涌出了一句话:“何以解忧,唯有海鸥”
海鸥4A从六十年代末期到八十年代初期,生产了二十余年,中间的变化基本不大,但916还是根据一些表面的变化将海鸥分为“早、中、晚”三款。早期是“白脸”、中期有“白脸”也有“黑脸”、而晚期是“黑脸”。
早期的使用金属材料比较多,用料也较实在,而“前脸”是白色,调焦纽也是白色金属的,所以称这个时期的4A是早期的“白脸”机;中期的以调焦纽的变化来确定的,中期的调焦纽也是金属的,但上面包了橡胶套。这个时期的“前脸”有白色的,也有黑色的。但白色的多;后期的4A是黑色的“脸面”,另外就是调焦钮是塑料的,上面包了橡胶套。
在中国生产的相机中,海鸥4A是最值得拥有的相机之一,其成像质量在使用该机的广大 “色”友中口碑甚佳。有关该机的性能、成像质量等在一些相关的网站中,都有不少评价。
很多没有玩过120的人最基本的想法往往是同135相机比究竟如何,其实两者的许多方面是不可比的,如果就画幅而言,底片的画幅大,后期制作优势就大。从理论上讲,照片能放多大为止,取决于放大机和放大头及能操作的范围。这点无论是135底片还是120底片都是一致的。就是说如果有足球场大的环境,无论是使用120还是135底片都能放到足球场大的照片。但实际却不如此,因为照片质量、需要不同用途的接受标准,存在着“质量”上的放大极限。就是说放同样大的照片,135就要“粗”;而放同样质量的照片,135就要“小”。
120在放大照片比较135的优势是明显的。但如果两者拍的片子不需要放很大,只是小画幅的印放,应该说没什么大的区别,135在一尺二以下的放大片子应当都有不俗的表现,无论是名牌还是非名牌相机镜头,达不到标准不是你的拍摄问题就是冲放的问题。但放了大片,两者就有区别了:一是相片的分辨率;二是相片的色彩还原。
如果同样有了质量良好的底片,那么120的整体优势是相当明显的。但把120底片也剪下135这么大的小块,同135比较,无论如何剪下的这一块底片也是玩不过后者的,这是因为120镜头在设计上的理论分辨率是135镜头高的。而120的胶片也同样存在这个问题。但反过来两者整体比较,120就会很轻松胜出。因为他的底片毕竟基数大多了,这点无需疑问。而色彩还原同样也是这个道理。135底片虽然也可以放很大,但因底片密度问题,色彩还原就无从谈起,所以说一张好的120相机拍的底片所放大的照片,是135相机(当然也是好的)是不能比的。
好照片的基础是要有好底片作保,一张好底片除了拍摄和冲洗的因素外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相机要有好镜头,而“海鸥”的镜头能行吗?
“海鸥”4A、4B、4C相机摄影镜头用的F3.5的三片三组柯克镜头,而且非MC(单膜)。三片三组柯克镜头已经问世100多年,到目前仍被大量的低档相机所使用,这种镜头不仅问世早,而且工艺和设计水准已是相当的完备。也是世界上最普及最完善、最成功的镜头之一。这种镜头虽被广泛的使用,但它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大光圈时成像差、中心和边缘的成像差距也很大,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只能用小光圈才能拍出好照片的镜头。
但同样是柯克型的镜头,不同厂家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因为镜头是具有非常复杂工艺的科技产品,即取决于设计上的精度,又取决于光学玻璃材质的选用,镜片研磨的精度,镀膜工艺的先进等诸多的因素。
而“海鸥”诞生于我国最困难的六十年代,无论科技还是物质基础甚至机加工水平都有其先天的不足。但让人骄傲的是海鸥厂的镜头是过关的,甚至是优秀的。海鸥镜头甚至可以说是三片三组柯克型镜头家族中的上品。这点无论是使用者还是国内外的权威机构早有结论,这也是海鸥双反相机能够“常盛不衰”甚至飘洋过海的主要原因。二三十年前使用过海鸥的人而今又有多少仍对它念念不忘以至于满怀深情呢?但有些人同样也拿着海鸥相机却拍不出好片子是为什么呢?
主要有两点原因:
用海欧4A拍片基本上使用的是F 8~11光圈,但使用F11光圈为多,这档光圈也是大家公认的海鸥4系列相机(三片三组“柯克式”摄影镜头)最佳成像质量光圈档。
一是这种镜头因为不是多层镀膜膜头,在逆光或者杂光刺进镜头时画面的影响很大;
二是如果使用了大光圈(F5.6以上),画面整体质量下降而且边缘和中心差距很大。
所以一定要记住:“海鸥”相机其实是一种使用小光圈的相机,是一种时时刻刻要带上遮光罩的相机。只有掌握了这点才能去“实战”,才能去拼135,才能在同类中找到“中画幅”的感觉!
但中画幅也不是万能的,海鸥双反更有它的局限性!那么如何才能扬长避短玩转“海鸥”呢?我个人有如下想法:
1、“海鸥”相机是选择使用人的,也就是“机择人”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好这种相机,这也需要人的摄影技艺,自身修养,拍摄态度以及个人的性格等。有些人用名牌相机拍不出好像片,会怨自己的水平不行,而用国产或低档相机拍不出好片子则首先想到的是相机不行,这种心态许多人都有的,其中许多人肯定也就不适合使用“海鸥”相机。所以在拥有这种相机前,要考虑一下自己是否能真正同它“亲密接触”,别人用好了能拍出好照片,不一定就等于你也能完全用好它。
2、海鸥4B相机能使人养性。使用这种相机,首先要你知道什么是“认真”,只有每一个环节都绝对的认真,才能达到你想达到的效果。除了认真还有思索,使用这种相机要思索的东西就太多。既有相机操作上的思索以及拍摄主题的思索,以及失败和成功后的一次次思索。可能正因为每拍一张都不容易,会使你懂得“珍惜”和“认真”,使用现代相机拍摄太容易,而更容易让人忘记过程的思索而直想最后的结果。“海鸥”烦琐的完全手动操作,连测光都没有,会使你一生中都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历来认为双反相机是人性化的相机,真正严密的操作才能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
3、方型构图能提高你的艺术修养。现代人习惯了比例型(3:2)的构图方式。但对于正方型的构图很多人不适应,我个人认为方型构图魅力独特,严肃而不失大方。但方型构图的线条比例、色彩的搭配是非常讲究的,否则画面便会失衡。所以要在构图上,方型似乎更唯美和丰满,摄影艺术其实也是欣赏的艺术,好的作品是作者与观赏者共同完成的。所以习惯比例构图,再看看方型构图,会给人许多的启迪和灵性。而这欣赏其实在你俯下身躯构图中或之前就已经完成了。。。
存在的不足:该机唯一缺憾的是成像锐度稍差(由于4A相机个体“差异”较大),用观片放大镜观看其边缘成像情况,不论是反转片,还是黑白片边缘成像都有些模糊,不锐利。其实,这个问题主要是该机采用3片3组“柯克”式摄影镜头,存在像差问题。
各位这是在网上阁老找出来的。分享一下!
-
海边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1 19:19:30
-
lovemyapp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08 14:16:44
-
程大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10-11-04 06: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