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经验分享--复习简记
考研复习简记
北京凛冽的寒风一夜之间就透过羽绒服钻进心里,我恍然觉察自己成为一名研究生已经快半年了。想起一年前的这个时候的自己,一边备考,一边憧憬着未来。这些对于过去的总结权当是为自己留下一点痕迹。
个人情况介绍
我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盘锦校区运动康复专业,但其实自己刚进大学学的并不是这个专业,而是化工相关的专业,后来转了专业。之所以转专业其实是和自己的考研有关系的。因为我们学校的化工专业算是学校比较好的几个专业之一,也正因此课程和实验和实习安排非常密集。当初大学报志愿的时候,还是年少轻狂,对自己没有清晰的认知,报了一个工科专业之后才发现自己一点也不喜欢,学的真的很痛苦。那个时候总是会想到关于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自己以后想要走的路,这些思考,常常使我迷茫。但是这样痛苦的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开始审视自己真正喜欢什么,想要什么。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决定要报考心理学。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私下里看了许多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感觉深深被它吸引,另一方面也是就我对自己思维方式和性格的了解,我觉得这个领域适合我。
这个时候跟原专业的一些学长学姐了解了一下,后面大三大四的实验和实习时间非常紧张,准备本专业考研都很难,何况跨专业。考虑到北师大的心理学竞争很大,担心后面复习时间不够,同时学校这个时候又有转专业的机会,于是就转了专业。所以自己其实是做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决定。从我觉决定考心理学到决定报考北师大这个过程,是颇有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情形,只是知道很难,具体的情况却丝毫不了解。这中间有许多折腾,周围反对的人是多于支持的人,但是到底值不值得,别人可能是见仁见智,于我自己而言却是没有后悔。
备考经历
在我下定决心要考研之后,我就断断续续开始搜集一些考研的信息,主要是专业课方面的。当时的信息收集过程其实是很零碎且不成体系的。现在再回想一下,大概包括参考书、报考要求、录取人数、各种备考的方法经验,主要会关注学校研究生院的官网上的信息,还有研招网的信息,然后就是一些帖子公众号等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除了官网上的信息,其他的备考经验和方法的总结,都是作者本人基于自己的备考过程或所思所想得来的,至于是不是适合自己,还是需要自己仔细思考和甄别的。要考虑这个作者和自己的情况有多大的相似性,他的经验有多大的可操作性,对自己可能有多大的指导等等。考研的过程信息很重要,但也要注意不能让自己陷在浩瀚的信息之中。
专业课
我们这一届应该是北师764最后一届(听说下一届已经改革了,备考的学弟学妹一定要查清楚专业课),当时考的专业课有四门,分别是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学实验方法、心理统计,一般情况下参考书很容易就能查到,备考的同学要注意一下书的版本。之前一直在断断续续准备备考的资料,真正进入考研复习应该是在大三下学期,也就是三月份开学。
l 方法及时间安排
大三下半学期三月份开学后,我就正式开始了每天除了上课之外常驻自习室的生活,当时主要是开始专业课和英语的复习。
对于跨专业的考生而言,一般第一遍都是从看专业书开始,我也一样。当时主要是看课本的内容,《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书第一遍看的时候只是觉得有意思,所以只是很大概的像是读闲书一样的浏览,这个过程只是对于这个学科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一遍过去留下的印象实在寥寥,只是像读故事一样记住了几个实验。在这期间我还读了其他几本书,虽说不是参考书目,但我也觉得对于学科的理解很有帮助,分别是《什么是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改变心理学的四十项实验》,这些都是心理学入门很经典的书目,各位备考的同学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以选择性阅读。读《普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的书我大概用了一个月时间,这期间并没有读另外两本方法课的书。
四月份开始,我开始阅读第二遍书,这时候先开始普心和实验两本书,再看发展和统计。这个时候看书就不是像先前那样只为了好玩简略的读了,而是非常仔细的理解书里面的概念、实验的逻辑。这样读的过程很慢,有时候一个实验的逻辑需要理解很多遍,于是我又边看边做思维导图辅助理解。虽然市面上有卖的现成的思维导图,但是觉得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一个整理自己思路的过程,所以决定还是自己整理。在整理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有一段时间也是会像抄书一样,摘录出来所有书上的内容,不过后来发现这样一个是太慢,另一个是会让自己疏于思考提炼到底哪些内容是重要的。于是后面就会在做思维导图的过程思考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提炼重要的点。算上中间回家看牙的半个月,这个工作大概一直到九月末才完成。虽然很耗时,但最后复习阶段我基本上是以自己的思维导图为主。
从十月份开始,因为增加了英语和政治上的时间,所以专业课上投入的时间没有之前那么多。这个时候的专业课主要是以统计和实验为主。因为对我而言,这两门课相比其他两门较难,所以我会做一些练习。统计会做一下书后面的练习题,实验会做实验设计的练习,同时每天的碎片时间会背诵一些小的知识点。
十一月份开始就主要是背诵了,因为之前做思维导图时,对于书里面概念的内容和实验的逻辑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整理,所以理解的会比较多,背诵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困难了。在背书的过程中,我还是会坚持每周都做一个实验设计的题目,因为觉得这是比较重要又比较难的题型,所以我又把《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这本书里的这些实验按照实验设计题型的解题思路整理了一遍。这个工作虽说是额外花时间做,但让我对于实验设计却有了更深的理解。
因为政治是十月份开始才复习的,英语基础也比较差,所以十二月份在公共课上会多花一点时间,留出来三分之一的时间背诵专业课。
前前后后专业课看书大概看了三遍,背诵大概背了两轮。之所以说大概,是因为会根据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做调整。
l 真题
关于真题,因为我当时只找到三年的真题,所以就放到十一月下旬,每周练一套,练完了之后主要是会分析下题型,然后看看各科分数占比多少,比较集中的出题点在哪块。因为当时还没有背诵完,所以并不是完全按照真实的考试那样,真题模拟的过程其实不够认真。所以我其实对于真题并没有好好利用。
公共课
前面也说我的公共课复习比较晚,所以结果也不好。在此就不谈什么方法了,教训就是复习时间太短,特别是英语,基础不好的同学还是要早点准备呀,要不然最后时间真的是会很紧张。
感悟
要说起考研我自己的感悟,大概最多的还是在心态方面吧。我知道自己是人群中天赋很普通的那一类人,只是靠着一腔孤勇选择一个有点遥不可及的目标。所以当时就觉得,如果真考不上也没什么。大概是因为这样的心态,会让自己比较平和的专注复习本身。另外也是因为这样,所以准备的会比较早。其次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对于自己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虽然准备考研是很辛苦的一件事,但是每次想到自己在争取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还是觉得很幸福。大概是因为人生前二十年都没有很认真的考虑过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当发现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之后,内心里会觉得很充实。
对于准备考研的同学的建议,一是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考研,二是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并想把它作为以后自己谋生途径的专业。考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希望每一个复习的同学都能够坚持到最后,也祝福你们能够收获理想的成绩,还有自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