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十字路口的感悟
北京的公交地铁上,人流肉眼可见地少了,本周开始办公室里一大批同事都将休假了,淘宝上购物已经显示年前不能发货了,一切都在真真切切地提醒着我:马上要过年了。
写一个年度盘点是每一年的例行工作,但是元旦的时候总觉得仍然处于工作状态,难以对过去的一年回顾总结,因为一切尚未结束,如今算是可以好好的下笔了。
我是不是在创造更好的未来?过去的一年是否有可量化的进步?这两点标准过去是我每年盘点时的标准,但是今年,我开始更加平和理智了,“我是否尽了最大的努力过了无悔的一年”才是唯一的标准。
这一年最大的转变是我各种观念上的转变。

过去的5年,多多少少,我也算是赶上了行业互联网化/移动互联网化的利好,机会的增多、收入的水涨船高,让我一度膨胀过,放弃了很多在当下看起来极为可惜的机会,那时候就是任性。
2020年真切地告诉我:增长与进步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说实话,年初的疫情把我吓坏了:刚买完第二套房,手里没有积蓄,刚离开自己一手拉起来的创业项目,年前拒绝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机会,寄希望于春招的时候,疫情来了,每个月的房贷要还,但是每个月的工资不会再按时到账了。
鉴于24岁的本命年过得极为晦暗,原以为36岁的本命年会是人生又一个低谷,但是阴差阳错,竟然遇到了一个很适合我2020年状况的机会:一家Saas企业的岗位职责与我过去的履历竟然极为吻合,最重要的是,从入职开始就在家办公,竟然长达半年之久。
老板是一个拥有20亿家产、山西有矿、上海有上千平厂房的幼稚老头,拿着一个半成品产品就以为自己能媲美乔布斯,一分钱市场预算没有硬是给我配了6个人的团队,我和老板之间的沟通永远都像是地球人和天外来客的对话......
任何一点,换做以往都可能会让我拍桌子走人,但是2020年初的疫情以一种惨烈之势,教会了我如何看在钱的份儿上忍耐下去。
于是,我每周一给团队开完会后,每天打开公司的办公软件(用作考勤和内部沟通),开始了一周的看孩子、看剧、看书,大家都说我的薪资是“躺赚”的。
这期间,每每按捺不住脾气的时候,就想起前领导对我说的话“特殊时期,把身段放柔软一些。”
每天在家坐等拿钱,还要什么自行车呢,这一忍,竟然安安稳稳地度过了一年。
老板还是那个老板,但是我也努力地在有限的条件下、在有限的权限范围内,带团队做出了一点让我们自己喜欢并自豪的事情。
期间直言死谏的事情仍然没少干,但是老板对我似乎更加信任了。
有一次,他差点签下一个8万的合同,我看完文件后查了一些资料又和业内人士打听了一下,然后直接电话告诉他:你别签了,对方有问题。他当时很不高兴,“对方有没有问题,我明天去了一聊就能判断出来。”
他犹犹豫豫地最终还是当天没有签,对方一路从8万-5万-3万-5000最后让我们免费参加了活动,老板在现场和其他品牌的负责人一聊,别人都花了好几万,只有他一分没花享受了和大家一样的权益,觉得极为有面子,而且看着现场的情况和我说的所差无几,回来后就把所有对外合作的评估都甩给了我。
有一次又甩给我一个38万一次性付款的全年合作合同,他大概只是让我走个流程,我没忍住又和对方谈了谈,加了很多权益,砍到了25万,分三次付款......于是,老板一怒之下:不签了......
我们就这样奇奇怪怪地合作了一年,在即将过年的时候,也终于成功地让他自己主动开掉了一个装模作样的员工。(在那个人转正的时候,我曾经表达过反对意见,但是他明确地说我只有建议权没有决策权。)
经历了这一年才发现,向上管理和向下管理,都可以有一套润物细无声的策略,真的不必事事硬刚,毕竟,自己这么金贵,不值得和小鱼小虾鱼死网破。

过去的几年,工作的压力都靠着消费来排解,花钱都成了不眨眼的惯性,也是2020,给了我全新的消费观。
我认真地思考了“财务自由”这回事,真正财务自由的人是财富足以覆盖自己所有奢侈的需求,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可以通过“在自己的财力范围内消费”来实现自由。
一位精神偶像倡导“有品质的简朴,有节制的丰盛”的生活美学,初见这句话,只觉得他是在玩弄文字游戏,并且以一种极高的姿态不着边际地空谈,但是身边人给了我很好的示范。
以前我想成为那种在办公室里雷厉风行地工作然后眼也不眨地消费的人,但是现在,我极为羡慕身边几个朋友,她们过着简单而又丰盛的生活。
一位资产千万的同事和我说,她的欲望仅止于一日三餐,她买得起爱马仕,但是仍然在小市场买菜、吃着爸妈亲手做的饭菜。
一位家资颇丰的北京媳妇,曾经晒出一个开箱视频,是从亲戚家收来的新旧衣服,但是这也不妨碍她带着孩子去体验奢华酒店。
这些有生活智慧的人从不盲目、从不攀比,也从不慌乱,她们知道如何把钱花在刀刃上,她们的生活也禁得起大大小小的突发事件。
虽然大手大脚的习惯一时改不了,但是我更谨慎地对待自己的每一次消费了,也更加谨慎拥有一些物品,实用不浮夸、买得起丢了坏了不心疼、有品质感的,才会下手。
如果我不确定我会一直喜欢并用它,那我就不会买,毕竟房价这么贵,房子这么小,还是放一些自己永远珍惜的物品。

曾经有人和另外一个朋友评价过我“情商不高,也不合群”,我觉得他说的特别中肯,这两点,是我很久以前就知道的短板,也曾极力地想改善。
为此,我可能在说话做事之前花费一点时间来想一个完全之策,慢一点缓一点总能够有办法的,也会在复盘一件事的时候,觉得自己的做法不够周全、措辞也欠火候,事情仍不圆满,倒是给自己平添了很多委屈烦恼。
为时不久,我就开始讨厌那个前瞻后顾的自己,如果我天生不具备这种能力,何必费力,倒不如就事论事让自己痛快。
如果这是改不掉的本性,倒不如坦然地接受。
尤其是在职场里,由于部门墙的存在,实现一个目标往往会拉上许多人陪跑,这个时候铁腕政策比怀柔手段当然好使。
我当然羡慕那些天生就有亲和力总能让人如沐春风的人,但是既然我不是也不必伪装,想实现目标那就遇神杀神遇佛杀佛好了。
一件事注定不能让所有人都开心,那就让自己开心、让最重要的那个人开心吧。
“理性的人适应世界,非理性的人让世界适应他,所以世界都是由非理性的人推动的。”
即使推动不了世界,我也不想适应别人。
我帮过很多人,但少受人恩惠,在2020年需要帮助而又得不到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心理是失衡的。
想来,这种情绪只是失意人的自怨自艾罢了,并没有什么根据与意义。
只是懂了:被帮助,也是有条件的,至少自己要够得上别人伸出的手。一个人越成功越能得到很多帮助,因为自己的能量圈也在扩大,比较容易与别人的资源对接上,倒不是势利使然。得道者多助,这个“道”也不止道义。
被困于水中,上帝派来一艘船,但是万一没有船长,自己没有驾驶船的能力,这种帮助也是枉然。
所以,就自己默默努力吧,天助自助者。
而且,我们也不必滥用自己的好意,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配得上。
有很多人很久很久都不曾联系过了,偶尔想起,也觉得唏嘘,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无论我们各自的境遇如何,仍然是彼此的灵魂密友,迷茫时安慰,有成就时祝福,更多的时间里可能互相无话,但是只要一旦开口,我们就知道我们仍然是亲密的朋友。
凡是刻意的东西,总会像指缝间的流沙一样强留不住,这些淡淡的关系反而长远。
我们都是时光筛选出来适合彼此的朋友,我们都很幸运。
这就是2020年所带给我的成长与改变,它难以量化,但是意义深远,本命年都过去了,未来还怕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