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时读诗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说过一段名言,大致是描述各类知识对人的帮助,开头的两句就是“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临近春节,饮料生产渐渐入淡,工作不那么忙碌,时间闲散,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翻几首诗看看。
我国是一个有5000年历史且文化悠久的大国,同时唐诗宋词元曲也赋予了中国诗词大国的称谓,只不过在近几十年,随着社会商业化的发展,至少在现在这个时代,诗歌已经失去它原有的韵味,好的诗歌也越来越少,在一个更精致的商品社会,钱、房子、车子等物质化的东西更能代表一种成功,而那些古诗所表达的长歌短吟、春色秋月,那些或悱恻之怀,或沉郁顿挫之作,现在已经几乎绝迹。
当然,现在也有诗,只不过被类似贾浅浅之类的诗人玩坏了,一个文学博士,写了那些比打油诗还低俗和肤浅的口语诗,实在让人瞠目结舌,尽管她的父亲是贾平凹。
当然不能因为贾浅浅的破诗而否定贾平凹,贾平凹倒的确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大作家。
今天花了近两个小时在头条看了V聊创始人刘佳琪主持的一个视频,她邀请了司马南与李保刚两人主讲毛主席诗词,司马南是一个著名的独立学者,李保刚则是一个文化公司的董事长。为什么会选“毛主席诗词”作为讨论诗词的话题,按照李保刚在视频开始时说的,他参与了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个近代百年“英雄的诗、英雄的歌”的节目,他左思右想挑来挑去,发现近代百年要筛选出一个既是一个时代的英雄,又是一个诗词大家,符合这么一个条件的人,好像只有一个,那就是毛泽东主席。
主席的诗,我们这一代都读过,可以说我们那个时代小学就会背诵他的诗歌,当然,那时背诵归背诵,其实并不太懂主席诗词的含义。只是当岁月逐渐增长而自己对我们的国家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才开始对那些曾经背诵过的那些主席诗词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样当我看了越来越多的现代中国诗人的作品后,才知道原来主席才是真的写了好。
读主席的诗,就要了解他每一首诗的背景历史,他的诗不仅仅是一种顶尖的文字艺术,同时也是一幅慢慢展开的中国20世纪的历史,另外作为一个推翻旧世界的领袖人物,主席的诗又代表了一部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
主席文笔实在了的,比如他在1925年写的《沁园春 长沙》的第一段“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短短的几句诗,写出一篇散文可能要几千字才能描述清楚的“寒秋景色”,在写景的同时又加上了一种特有的精神气质,那就是“万类霜天竞自由”。
自古英雄多豪放,中国古代诗人中,不乏豪放派诗人,如李白、苏轼、辛弃疾,而主席的很多诗词,其中的豪放气概,恐怕是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无法比肩的。
另外,感觉主席在战争中越是困难的时候,越发激起他的诗兴或者说斗志,例如他非常有名的那首《忆秦娥,娄山关》,那真是千古佳作,很短的一首词,“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反映了一个红军统帅的雄奇和悲壮。特别是最后两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那是丝毫不逊色于李白的那首“忆秦娥”中的“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当然49年解放后,主席也写过一些诗词,虽然也不乏精彩名句,如“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但总感觉主席最精彩的诗句大多诞生在战争时期,特别是在红军时期,那时期是最艰苦的时期。
也许像主席这样的伟人,越是困难艰苦,也是能激发出斗志和诗兴。
主席的诗词不能仅仅用文采斐然、纵横四海的气势来形容,他的诗歌有一种领袖的天然信念,这是别的文人永远学不会的,读他的诗,既是读诗,也是读史,令人受益匪浅。
主席在那首《沁园春 雪》上收尾是这样写的,“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其实主席自己就是他那个时代最杰出的风流人物。
老外说,一个诗人赢得了革命,此话贴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