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废墟探索实录
查看话题 >废墟森林
和人聊起关于探访这间废弃已久的医院,听到的总是不解和劝阻,当中夹杂了相当多的灵异事件的陈述,而且煞有介事绘声绘色,仿佛说者是劫后余生一般,再有一些就是影视剧当中病毒的桥段,听得人不禁一哆嗦。
我尝试着去解释这个废墟的审美价值:每个年代的建筑除了功能性之外,总是带着时代审美的烙印,这是第一重。积年累月,自然和人造建筑的互动造就了非人力所能实现的随机呈现,这种非线性的进程造就了大山大水,也成就了吴哥窟,这是第二重。可以钟爱大溪地天蓝下的高更,也要容见于伦敦雾中的莫奈。
不管怎么样,这种地方少去去,我也是为了你好
话题的终结往往干净利索。
当然我的朋友都是善良的,最终也没有拿实际行动阻止我,因为他们也知道他们没有这个权力。
有些人则不然,他们身体力行,犹如愚公附体,夸父上身,给了彼岸取消Transgender Ban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要在男女之间确定标准,划清界限,挖深沟筑高墙,黑与白之间不可以有灰色。
但凡有一个观点出现了,我们都要先看这个问题是谁提的?为什么不提那个提这个?他代表了哪个特定群体或利益主体?这些问题太庙堂,不敢遑论。
我们不妨假设这个命题成立,很明显,体育老师并不能够成为主要解题思路,部分男性青少年存在女性化这个问题是因为体质孱弱吗?中小学早就禁止其他学科占用体育课、活动课的时间,在这个既定框架内作出这种表态恐怕徒劳无功。多配备体育老师仿佛解决的是就业问题而不是荷尔蒙问题。这种头疼医头,只管自己一滩的态度不仅高度不够缺乏跨部门解决问题魄力,也缺乏基本的实事求是精神。这里的问题哪里是荷尔蒙的问题,是家庭男性主体在孩子成长中缺位的问题,是主流榜样导向的问题,是文艺领域的引导问题,也是审美多样化宽容度的问题,直面这些,需要有大智慧,大魄力,大格局来主持,来扭转,来解决。单纯依靠士力架肯定不行。
抛开本身就模糊不清的定义,这个观点本身就是伪命题,这从来不是体育的范畴,而是美育的范畴,若是蔡元培仍在,不知作何感想。
多元思想,多元文化,多元审美才是时代的现实和必然,面对这有确定方向而非线性发展的领域,明白其中的复杂性、丰富性、偶然性、暧昧性和独特性,拒绝简单化、主观化、形式化,给所有人一次尝试思考,审视内心,表达思想的机会有何不可?让那些扯着蛋迈开大步的人和捂着蛋左顾右盼的人有一个良性共存的环境,记得头撞南墙的痛才能珍惜采菊东篱的稳,感受过摩天大楼间的凛冽才能感动于旋转木马的真。
龚自珍言犹在耳:
“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
愿北国冰雪到南国海边一路都有梅盛开,管他曲直欹正,我自倾怀,君且随意。心知其意即可,何必明昭大告,更用不着斫其正删其密锄其直。病梅虽不是大自然的常态,但肯定长不成松树,即便是松树,也有那黄山石头缝中顽强一株。遥望地球,森林里容得下万物的自由生长,只有植物园才会齐齐码好。
“为了你好“应该是打开了一扇窗,而不是竖起了一道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