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1
我不知道自己想要讲什么。
断断续续地读了几本书,并不是因为忙或是不想读而断断续续,而是几乎每个章节都有不得不放下书来平复呼吸,将自己剥离的需要。被take for granted的女性,被默许的暴力,被用作借口的宗教与道义,还有穿插在东亚女性故事中不能更常见的cheating and rape。简直要怀疑自己是不是斯德哥尔摩,总是在这种主题内转来转去。
Pachinko中几乎每一个角色都“选择”了可以让自己生存下去的路,卖泡菜和糖果,制衣,开小钢珠店。Free Food for Millionaire几乎也是,洗衣店,投行,还有永远是不会出错的医。好像移民与职业选择之间的事,放在哪一个时代都是一样的。去做“正确的“事情就是了。
"I just can't see it." Casey在故事的结尾放弃了用无休止的工作,学贷,和关系获得的offer和念了一半的b school。因为要挣钱而工作。为了挣更多的钱,在环境影响下回去念书,拿更好的offer。除去impulsive purchase,放到现在,都再自然不过了。自己也是啊,在身份和工资的影响下,所有决定都再自然不过了。But I can't see it either.
毕竟钱多事少自己喜欢这种事有一样就能干下去了,再加上身份限制。知道这只是小说,还是甩不掉I just can't see it的念头。这两年遇见了些选择或是被迫选择其他路的人,回home country的,phd中退的,被covid layoff的。而自己一边对R讲去做喜欢的事试错也不是大事,一边看着手上的一摊乱事总用为了身份而断自己的念头。呵就算试错都不知道往哪里发力。
总是在做这些互相矛盾的事情,日常买点零零碎碎这样的小事上,都不会去让自己开心。总觉得有一天另一只鞋子会掉,手上要有钱,要有能随时抽身的能力,要appreciate the journey。可是走在pearl st上看着single family house会起情绪,对平静生活的怀念,和不得不直面自己想要平稳的不堪。好像每隔几日都要轮上一次,会几乎生理性地流眼泪。
我不知道银行里的数字是为了什么,不知道perf上的数字是为了什么。知道things will work out,知道大概自己只是quarter life crisis了,道理都懂啊。可是难得自己想treat myself的时候,都只是打开eats或者购物网站,翻了翻算了。
开始觉得大概是自己的问题,才会陷在这里。也开始觉得还是减少些对R或是对其他人的自怨自艾。只是觉得哪里不太对,而时间不一定在我这边。想睡一场长长的觉,一场不用想明天的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