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谈谈父母与孩子的课题分离

今天朋友聊到一件事,她的一位男同事说他妈妈怕他乱花钱,给他定了一个规矩,每个月收入的一半交给妈妈帮他存着。我们讨论了一些对这件事的看法,一致觉得这种做法不妥当。
首先,钱的金额也不大,妈妈也不是专业的理财专家,作为一个成年人应该有能力把自己这点钱管好,如果这点钱都管不好的话,那就要质疑其承担责任的能力了。第二,即便是年轻人自制力差,每个月都是月光族,那也要自己能承担其月光的代价(月光的代价就是抗风险能力极差,紧急用钱的时候才悔不当初)。能够承担起代价也是成年人应该有的一项重要能力。
然后我们聊到了各自的家庭。我们的家庭都不会做这样的要求,我们虽然都是普通的家庭,没有大富大贵,也不是书香门第,但是父母的思想还算开明,给予我们很宽松的空间,除了关心我们的吃喝健康安全外,其他的事情很少干涉,很多重要的事情也是我们自己做的选择。他们对孩子的依赖程度也没那么严重,能不给孩子添麻烦就不添麻烦。我们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就觉得别人的环境也该是这样的,所以当出现上述情况时一开始还会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很多事情并不都是我们想象的样子,各种各样的观念都存在,很多观念虽然不理解但却存在,而我们的评价也是基于自己的成长、自己的观念。我们不能去界定别人的对错,只能寻求与自己观念相似的人。
但是我还是想详细说说父母与孩子的关系。
“所谓父母子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父母与子女有着千丝万缕的羁绊,但是到了一定的阶段却要做出“课题分离”的选择。孩子终究要独立,终究会成立自己的家庭、过自己的生活,所以,放手可以不必在一时,却是最终的归宿。既然是不得不做的事情,那还是早点做为妙,这样自己的孩子也可以早点长大、独立。
而父母对自己孩子的依赖也该适时割舍。有些父母对孩子不放手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关爱,也是因为他们也离不开孩子。他们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而一旦孩子突然抽离出他们的生活,他们会感到六神无主。他们的惯性会指引他们不断地干预孩子的生活,让他们觉得自己还是重要的。
但是,如果孩子组建了自己的家庭。这些干预就很容易引发矛盾。很多家庭矛盾都没有太大的事情,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儿,父母与年轻夫妇生活习惯的问题啊、观念的碰撞啊等等。所以避免矛盾的方式是彼此不干预彼此,各自按各自的习惯生活就好了,管那么多别人干嘛,你自己以为的就是正确的么?
同样的,课题的分离是相互的,我们不能只要求父母放手,而孩子还是婴儿需要别人照顾的状态。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要学会丢掉依赖的心理。虽然成长和独立很痛苦,需要经历的磨难很多,但是这是通向自由的必经之路。否则,我们不能既要自由,又想依赖别人。成年人不要想着啃老是理所应当的,父母在我们成年后还能帮助我们,我们应该感恩,即便这是一种家庭资源的合理分配,我们也没有理由去要求他们为我们自己生活的舒适买单。
成年人应该有思考、决断以及承担责任的能力。我们不再像小孩子一样了,在外边闯了祸,回到家有父母善后。成年的我们,该为自己的决策负责任了。即便是选错了,吃苦了,受累了,这都是我们自己应该承担的,我们可以寻求帮助,但解决问题的主体还是我们自己。
当然,课题分离不是说让父母与孩子断绝关系,而是把各自当成独立的个体,各自在自己的轨道上去完成自己的事情,必要的时候可以相互帮助、互相扶持,让彼此生活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