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平稳区间内的一些盘点
生活似乎进入了一个平稳的区间。
得到2020全年的清晰记录数据之后,我在重复记账12个月后更清晰地知道了自己金钱的流向。月度开支2.5k就足够我生活得健康、从容,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话(比如大型的情绪崩溃),这个预算往往还能有不少结余。
物欲膨胀的时候也能分清“想要”和“必要“,收支分类的命名也变得更加符合我个人的生活习惯。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之后,我似乎真的慢慢建立了属于我自己的记账体系,大致有这样一些心得:
1、把支出划分为2大类,其一是年度支出,包括一切适合以年为时间跨度来规划的开支,例如房租、保险、旅行、教育经费等。其二是月度开支,包括一切适合用月或季节来监督统计的开支,例如购物消费(衣物、护肤品等)、食物开支、日常的吃喝玩乐等。分别设立预算去监控。
2、用1的方法去设立预算和统计之后,发现开支里占大头的实际是年度开支,而不是月度开支。这和我的直觉是相反的。节流时果然更应该关注大头开支和重复性开支,如果能把每月的固定开支(例如房租)砍一砍,效果会比砍小头预算(例如食物)要有效得多。
3、2020的实际支出大约是7.2w,全年无预算,属于纯粹记录,直到11月才开始尝试设立预算监控。2021,Excel和记账软件双管齐下,把今年的预算砍到了6.8w,不知道会得到什么体验。
4、在记账过程里能明显感受到什么类型的支出会给我更强烈的幸福感,同样是花钱,获得的心动体验感却非常私人,家居类、学习类的消费会给我很正面的回馈,日常的grocery类开支就无法获得什么心跳感。新年想提升旅游类、衣物购买的消费体验,打算花时间做规划,然后快乐地消费,制造一些好的体验和回忆。
5、确认自己是这样的人:喜欢钱,喜欢赚钱和有计划地花钱。金钱和爱有一个奇妙的相似点,就是两者都是流动的。Money is flow,and so is love. 波动带来价值和新的生命力。
2021希望能建立自己的投资体系,目标是:
1、能从容地定投,止盈,每月的投资收入不低于1k(此处投资收入只指落袋收益)
2、用且慢记账本记录投资账户的买入卖出,把年化利率清晰一下。
3、控制账户数量,不要再分散,小打小闹时代的确结束了,工作之后有了固定的现金流,资金量也不是本科阶段可以比的,所以心态上需要更审慎、更有耐心,做一些集中的、长期的计划。
4、明确投资方向只有2个,基本存款放入年化4%以上的产品里,获取每月/季度/年固定的收益现金流;风险投资买入股票、债券、基金等投资工具中,获取股息、分红、市场不理智大涨时期的卖出红利。这两者的比例,会根据市场风险进行半年一次的调整。
5、拥有长期心态,尊重价值规律。把投资过程里获得的经验和教训,运用到其他领域里,包括但不限于感情、学习、收纳和生活。
6、读投资类的书籍,认真读也好,随便读也好,总之抱着不强求的心态去了解更多就够了。
以上是一些对全年的规划和目标。接下来整个季度的大额支出或许是过年发红包+四月换租,下半年的大额支出就是重疾险+年底旅行/消费购物。不敢太期待年终奖,因为害怕失望感会太强烈。
也有认真和自己沟通,目前工作的薪水实际上并不令人满意,应该寻找新的跳槽机会,把收入和工作内容再重新进阶一下。但这个想法也始终处于自我博弈中,大概是对目前的生活状态感到满足,害怕追求更高的收入会导致生活上的变化和失衡,得失心总是折射出我本人的软弱感。
但最后还是会努力克服软弱,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只能直面和应对,逃避毫无用处。这一点我非常清楚。
拖一拖,拖到自己也无法说服自己躺下去,就会重新站起来,或者躺着找到新的出口。
桥到船头自然直。我很信这个,像是玄学,又像是心里安慰,但我不管,我就是很信。
没有什么很强烈的目标了,只想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构筑一个有机循环的体系,做自己觉得正确的事情,然后形成一种复利。性格决定好的命运我不打算进行什么改写了,就这样吧。不别扭地接受自己,活好我能活到的岁数,充分利用我所拥有的的事情去创造一些别的。
不必向任何人讨要什么的人生,我希望能这样生活下去。
注:本来是有尝试公开月度收支的,但是好像最后还是发现自己不太做得到。所以严格来讲,这依然不是什么合格的钱日记。虽然感觉大概率不会惹到什么关注,也对自己的收支不会引发什么peer pressure充满信心(笑),但最后还是选择隐去了。就不打算勉强自己做目前还做不到的事情了。谢谢大家读我的每一分钟,鞠躬
-
forme4lif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30 17:2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