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终总结
查看话题 >思考|阶段总结
考试结束了,近日时间充裕,突然想写点这几年的思想感悟,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吧。
关于工作:
35+,这个充满焦虑的年龄,听起来是多么的可怕,我在刚步入这个门槛的时候也是彷徨,老了,人到中年了,跟不上年轻人了,我该怎么办?上有老下有小,身体也变糟糕了,失业了怎么办,有意外怎么办?事实是,无论继续前进还是停滞不前,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面对新的知识和领域,我可以继续学习,从0开始,没有时间就碎片化的吸收,哪怕记忆力大不如从前又如何。面对新的岗位,不要害怕去挑战,任何的未知只有试了才知道自己行不行。面对新来的下属,有比我年长或有经验的,我无需去忧虑是否可以驾驭,可以吸收他们的长处相互补充,有经验少的,我可以尝试去了解和信任他们,把原本驾轻就熟的事情交出去,哪怕他们做不好也没关系,时间会磨合出他们的能力,这样自己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研究新的领域和方向。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新任务之后,会发现真的没有过不去的坎。世界不会因为多了或少了一个人而停止转动,公司也是一样。
关于理财:
06年从银行理财产品入手,到基金和纸黄金,有小额亏损过,不过总体趋势较好,17年接触P2P,20年经历了一场浩劫,国家政策的全面洗牌,被割了一波韭菜,可以说心态上是很大的考验,毕竟投资是自己的选择,是赢是损都该自己承受。
关于婚姻:
刚离婚的时候,其实并不急着找对象,一是当时有人追,并不感觉孤单,二是惧怕中国式婚姻的复杂人际关系,三是对前一段关系的失望度很高。后来,遇到些复杂问题(包括人性的阴暗面),导致对自己产生了怀疑和否定,领导又不断提起我父母已高龄的事实,所以那段时间很迷茫,不知道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一度有些抑郁。之后在工作上领导想提拔我,但必须让我改脾气。这些事情综合起来,使我思想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想去尝试自我改变和突破。
先是在婚恋市场(苏州和昆山),这几年几乎走了一遍,世俗的观念大致总结为:大龄(超过35岁)离异带娃的女性,可以匹配的资源很少,要认清现实。婚恋市场抓住了女性的焦虑心理,漫天要价。想获得她们所谓优质资源的信息,按猎婚的标准要3-4W,并不包成功率,那么这笔费用其实也就是赌博,成功概率多少不可估计。这一圈走下来之后,我对世俗的婚姻更是不抱太多期待。
婚姻制度的本质,保护的并不是感情,而是财产和孩子,感情的长久性只是对人性自身的控制力的考验。
关于情绪:
前面提到领导让我改脾气,我根本无从下手,当时还渴望最依赖的人给予我支持,可是得到的却是失望,幸好有个热心的同事给我推荐了武志红的书,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接触心理学,之后又和好友姐姐一同搞国学社,慢慢练习修心。真正给我带来大幅度提升的,还是北京一个专业机构的老师,他从原生家庭、重大创伤性事件、日常生活等各个方面给我全面的梳理、分析和调整,三个月的时间让我找到了情绪的根源,并且找到了应对的方法。现在除了我女儿,几乎不会再有事情会影响我情绪产生大的波动了。
关于情感:
这几年别人的故事听了很多,自己也经历了一些,面对未知的世界,我向来充满了好奇,对于可能遇见的困难和痛苦,从来不会去逃避,得失之中有欢乐有失落,但不会因此失去前进的勇气。
速食主义的时代,大多数人在追求着容易得到的快乐,即多巴胺的刺激,殊不知来自多巴胺的快感都是不长久的。而来自细水长流的维持和通过自身努力所带来的稳定关系,才会持续分泌出提供真正快乐的内啡肽。
因为快消的需求,网络上充斥着各类情感导师,所谓话术、套路,误导了很多年轻人,自以为得到了爱情,殊不知只是爱上了彼此的面具,时间会暴露真实的自己,因为没有维持爱的能力,最终导致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伤害,然后开始相互谩骂,造就了全网的海王、渣男和渣女。套路用久了,面具戴久了,自己都忘记自己是谁,也不愿意相信对方爱上的是真实的自己。
所有的关系,都是相互制衡的关系,任何关系都是一样的。找准自己的定位,想清楚自己可以提供什么价值,希望对方满足你什么需求就可以了,调整好心态,积极去寻找和尝试,剩下的交给老天,得和失都不能否定自身的价值,仅只是一段关系的不匹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