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筑居思》前半部分要点说明
海德格尔的名篇《筑居思》是一个相对偏难的文本,其中海德格尔的词源学追溯看起来极其繁琐,所以在本文中尝试做出一些说明性的解释,并采用图表的形式尽可能的直观呈现海德格尔的词源学追溯过程,最后试图在忠实原文的前提下去梳理海德格尔的文章思路,如果文中也有遗漏一些原文的要点,请各位多谅解!
1. 在文章中海德格尔首先要思考的是筑造和栖居(Wohnen邓晓芒认为栖居应该被翻译为居住,因为Wohnen的主要的德语含义就是居住,住宿,在诗歌中使用则有生活或存在的意思)之间的关系。(海德格尔著,孙周兴译:《演讲与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2018年版,第157页)
2. 文章前面的两个核心问题,第一个是什么是栖居,第二是在何种意义上筑造属于栖居。(157)
3. 对海德格尔而言,一般人把筑造和栖居当成两种区分开来的活动,然后用手段和目的来规定这两者,认为筑造作为手段最终是为了栖居,但海德格尔认为筑造本身就是栖居。(158)
4. 接下来海德格尔用词源学方法追溯了筑造和栖居之间的关系,我采用一个图来进行解释。

在一开始筑造(buan)其实和栖居就是同一个意思,都是指逗留。持留,说到底栖居就是筑造。同时筑造也有另一个意思,因为他和现代德语中的“是”(bin),是一样的,所以筑造也就有“是”,的意思,“是”又有存在的意思,那么也就是说,人存在,也就是人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就是筑造,也就是栖居。
但是筑造还有别的两种意思,分别是爱护和保养意义上的筑造和建筑物建立的筑造,这两种含义就是筑造也就是栖居的多样方式中的两种,而这两种反而取代了筑造和栖居的原始含义。最终大家反而遗忘了这么一个结果,即:栖居曾被经验为人的存在,栖居是人之存在的基本特征。(159-160)
5. 所以海德格尔也给出了三个要点,第一就是筑造就是栖居,第二是栖居是人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第三就是曾经是栖居的筑造的主要含义变成了保养生长的筑造和建立建筑物的筑造。(161)
6.所以我们栖居并不是因为我们已经筑造,而是我们能筑造是因为我们本身就已经是作为栖居者而存在了。(161)
7. 海德格尔接下来继续运用词源学说法来探讨栖居的本质是什么,我继续采用一个图来进行解释。

享有bin(是)与持留、逗留含义的栖居的古词bauen和古萨克森语wuon和哥特语wunian类似,但哥特语描述的更为清晰,说持留是被带向和平,而和平(Fiede)意指自由(Frye),而自由的词语组成fry,意指防止损害,最终也就等于保护(Schonen)。
而保护不是一种消极的保护,而是一种积极的事情,即我们要积极的保留事物的本质,特别是把某物隐回到他的本质的时候,也就是我们让某物自由的时候。最终结果是,栖居的基本特征就是保护。(161-162)
8. 人的存在基于栖居,也就是人作为终有一死者逗留在大地上,在大地上也就意味着在天空下,也就意味着在神面前持留,最终也意味着向人并存的归属,天地神人既是统一,又是原始,具有两个重要特征。(162)(注:这里可以看看邓晓芒对天地人神的推导,以及对这四者特征的描述,并不是说一定准确,但是有参考价值)
9. 人就是通过栖居在四重整体中存在,但栖居的基本特征是保护,所以终有一死者也把四重整体保护在其本质之中,由此而得以栖居,栖居着的保护也是四重的。(163)
10. 莱辛说终有一死者拯救着打的,拯救的意思就是把某物释放到它最本己的本质之中,拯救大地并非是利用大地。(163)(注:这里其实就可以和“技术的追问”“科学与沉思”相联系,在现代技术的集置本质中大地只是作为一种可测量的能源被人促逼,而拯救则是与之相反。)
11. 人既要拯救大地,又要接受天空、期待诸神和护送终有一死者,栖居体现为第四重整体的四重保护,而终有一死者如何实现这种作为保护的栖居呢?海德格尔认为,作为保护的栖居把四重整体保藏在了终有一死者所逗留的东西之中,也即在物(Dingen)中。(164)(注:这里是否凸显了此在的特殊地位呢?因为此在可以看护和建立物,那其他动物属于什么地位呢?)
12. 栖居把四重整体的本质带入物中从而保护四重整体,而保护四重整体的物则是被人所爱护和保养的物,也是被建立着的不生长的物,保养和建立就是狭义的筑造,所以就栖居把四重整体保存在物之中而言,栖居作为保存就是一种筑造。(164-165)(注:我们发现海德格尔又回到了筑造和栖居的关系上来了,在这里前半部分就结束了。可以看到海德格尔一开始是从筑造的词源学出发得筑造等同于栖居,中间旁涉到关于保护和建立的含义以及最为关键的作为存在“bin”的含义。随后海德格尔倒过来开始追溯栖居,从栖居引申出保护。这里海德格尔话锋一转,重新开始讲人在大地上的逗留,并因此引申出天地神人,而栖居就成了对四者的保护,而保护的实现就是守护四者的本质,而四者的本质就应该存在于物之中,而物又是被人筑造出来的,所以最终海德格尔又推导回了栖居等于筑造。文章的结构也就是从筑造到栖居,再从栖居返回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