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梦想就不配活着吗?
没有梦想就不配活着吗? 尽管看《心灵奇旅》之前,看过不少影评,剖析总结了许多影片对生命意义的探寻。而我看完以后,只Get到这样一句话。
“生之来处”是寻找生命意义,人生梦想的地方,找到清晰的人生意义和梦想的灵魂才完整,才配拥有生命。灵魂22号一直找不到自己的梦想。与其说找不到,不如说它不愿意找。因为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不配拥有梦想,因此它抗拒生命。它的自卑,一如我们,因为思想都被一条定律所支配,没有梦想,我们不配活着。
乔伊有梦想,并且为梦想不断努力,越挫越勇。那么按生之来处的设定,他是那个生来就拥有完整灵魂的人,过的应该是最有意义的人生。可是他并不快乐。即使是拿到22号的灵魂徽章重回自己身体,实现梦想后也不快乐。人生的最大的意义,是不是找到梦想?为梦想而奋斗是不是人生快乐的源泉?没有梦想,我们就不配活着吗?
影片回答:不是。
灵魂22号的自我圆满,不过来源于,它尝到了美味的Pizza,看到了金色的阳光,触摸了一片叶子落地前的温度。
如果说从前的皮克斯是理想主义的呐喊者,那这一次,它更像当下流行的后现代主义的解构者。
星爷说:没有梦想,同咸鱼有什么分别?
但当代青年不屑于再谈梦想。
那他们该被责备吗?
皮克斯温柔又讨好地说:不,这不是你的错。不要问你为什么活着,你只需要好好地活着。
当然皮克斯用了人们熟悉的鸡汤语言说出这一答案。
乔伊说:I am not sure. But I do know, I'm gonna live every minute of it.(我不确定,但我知道,我会珍惜每一分钟好好活着)。
尽管皮克斯的动画效果与剧本为这一主旨披上了鸡汤的励志外衣,但这一主旨用大白话解构,就是当下青年流行的“佛系"。高级一点也许可视作佛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咅提“的世俗解读。
但这样的故事内涵是否足以撑起9.2的高分评价,我还是心存疑虑。私心觉得还不如《头脑特工队》。
”生之来处“(the Great before)与”生之彼岸“(the Great beyond")比之”乐乐“”忧忧”“怒怒”“怕怕”“厌厌”,多了几分噱头,少了几分启发,不过是故事发展需要的背景设定罢了。
但它在安抚这一代焦虑的年轻人:你可以没有目标地活着,你可以肤浅地享受一切感官刺激,因为活着本身就是生命的意义。
而当我们给予年轻人如此大度的包容,他们才敢从一切“政治正确”的人生梦想的追寻中解脱出来,感受一花一叶,感受阳光雨露,从而感受生命,感受美好。
从这一点来说,我欢迎这样的作品。
毕竟女儿的期末成绩就要公布了,不看看这样的电影劝劝自己,我可要焦虑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