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越发不适合文艺青年生存了
贾宏声坠楼身亡了。
其实我不曾看过任何一部他主演的电影。但是我就是知道他。我甚至记得他的长相,是我喜欢的款,在未曾变胖前,清秀中带着一点颓废,似乎还有点文艺青年特有的神经质。
好吧,我是热爱文艺青年的。一直以来,每每看到各种各样文采斐然、幽默机智、引来回帖无数的取笑文艺青年的文章,我都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些人把所谓的文艺青年模式化,他们讨厌的只是一类生硬的行为本身,而不是身为文艺青年的那一类人。
只可惜在我们这,批判比真心欣赏更容易形成时髦,就像流感一般摧毁了许多人对文艺青年这一类人的好感,甚至就贴上了文艺男无用装逼、文艺女好上善搞的标签,这么狭隘的定义却占据了主流,这,其实也能说明这个世界越发不适合真正的文艺青年生存了吧?
嗯,我说的是生存。而不是生活。写过地产文案的人都知道,生活二字常常跟着高尚、原生态、纯粹等形容词,那几乎成为有钱人的专利。像尔等这般为了绿豆苹果怎么还不降价、公司附近的快餐怎么那么又贵了等问题斤斤计较的人,怎么好意思说生活?
真正的文艺青年不一定都是窘迫的,必定却在心里为他所追求的美好开辟了一片自留地,对某些事物的坚持常常使得他与现实格格不入。譬如海子对诗的热爱、梵高对画画的热爱、我们亲爱的三毛对文字的信仰,他们对生活永远天真永远热忱,始终像一个孩子,成熟世故这样的字眼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字典里。譬如三毛曾经因为侄女们不肯叫她“姑姑”,而把一双3岁不到的小丫头抓出来痛打手心。如此的孩子气,又如此坦然,面对成人的规则,一点都不害臊。
这才是我爱的文艺青年啊。所谓的棉布裙帆布鞋一个人旅行,相机非单反不可,说话非句号不可的女生怎么就变成了所谓的文艺女青年了?那不过是一种因为大量流行而变得有点庸俗的群体喜好而已,怎么可能抹煞文艺青年这个脆弱的类别的美好?取笑文艺青年的人,是否除了这些可笑的标签之外,是否真正尝试过去了解文艺青年呢?
比如《立春》中的王彩玲,她真的又胖又丑,在那个闭塞的小县城里,她有自己的追求,她就是热爱唱歌,难道就因为她的理想显得这么不合时宜,就应该接受无情的嘲笑吗?难道她因为又胖又丑,就失去当文艺青年的资格了吗?她在最后选择了一种朴实的生活,姑且可以看成是她对现实对生活的妥协,但是,她内心的美好,始终存在的呀。每一个还不愿意与生活讲和,拧巴的青年,不都是可以从她身上看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吗?
儒家文化太入世了,人们太聪明了,不努力出人头地,不能过得更光鲜体面,仿佛就是山顶洞人。这个社会其实爱得很片面,不积极向上追求成功是错,不把心思花在所谓的学习工作上就是错。于是,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人看起来就很可耻,有那样的精力和能耐,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呢?追求那些劳什子有什么用呢?到头来还不得在强大的现实前灰飞烟灭?
可是,为什么一首“小情歌”能让我听到鼻酸眼眶泛红,一首“爱情买卖”让我恨不得死去一般,我们分明那么需要文艺的,或者略带一点文艺的东西。譬如艋舺就是和别的黑帮片有些不一样,海子的诗至今无人能敌,仓央嘉措的情诗依旧荡气回肠,娜塔莉波特曼小姐似乎也美得有点不一般。
只是,这个世界越发残忍了,越发功利了,越发没有耐心了,越发让人迷惘了,越发让人看不明白了,
自然,就更加不适合文艺青年生存了。
我微微鼻酸。
http://www.douban.com/note/79262233/?start=100居然这个也有电梯
http://www.douban.com/note/79262233/?start=200其实我是一个非常体贴很爱吵架很爱看热闹很坏心眼的LZ
其实我不曾看过任何一部他主演的电影。但是我就是知道他。我甚至记得他的长相,是我喜欢的款,在未曾变胖前,清秀中带着一点颓废,似乎还有点文艺青年特有的神经质。
好吧,我是热爱文艺青年的。一直以来,每每看到各种各样文采斐然、幽默机智、引来回帖无数的取笑文艺青年的文章,我都不以为然。我觉得这些人把所谓的文艺青年模式化,他们讨厌的只是一类生硬的行为本身,而不是身为文艺青年的那一类人。
只可惜在我们这,批判比真心欣赏更容易形成时髦,就像流感一般摧毁了许多人对文艺青年这一类人的好感,甚至就贴上了文艺男无用装逼、文艺女好上善搞的标签,这么狭隘的定义却占据了主流,这,其实也能说明这个世界越发不适合真正的文艺青年生存了吧?
嗯,我说的是生存。而不是生活。写过地产文案的人都知道,生活二字常常跟着高尚、原生态、纯粹等形容词,那几乎成为有钱人的专利。像尔等这般为了绿豆苹果怎么还不降价、公司附近的快餐怎么那么又贵了等问题斤斤计较的人,怎么好意思说生活?
真正的文艺青年不一定都是窘迫的,必定却在心里为他所追求的美好开辟了一片自留地,对某些事物的坚持常常使得他与现实格格不入。譬如海子对诗的热爱、梵高对画画的热爱、我们亲爱的三毛对文字的信仰,他们对生活永远天真永远热忱,始终像一个孩子,成熟世故这样的字眼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字典里。譬如三毛曾经因为侄女们不肯叫她“姑姑”,而把一双3岁不到的小丫头抓出来痛打手心。如此的孩子气,又如此坦然,面对成人的规则,一点都不害臊。
这才是我爱的文艺青年啊。所谓的棉布裙帆布鞋一个人旅行,相机非单反不可,说话非句号不可的女生怎么就变成了所谓的文艺女青年了?那不过是一种因为大量流行而变得有点庸俗的群体喜好而已,怎么可能抹煞文艺青年这个脆弱的类别的美好?取笑文艺青年的人,是否除了这些可笑的标签之外,是否真正尝试过去了解文艺青年呢?
比如《立春》中的王彩玲,她真的又胖又丑,在那个闭塞的小县城里,她有自己的追求,她就是热爱唱歌,难道就因为她的理想显得这么不合时宜,就应该接受无情的嘲笑吗?难道她因为又胖又丑,就失去当文艺青年的资格了吗?她在最后选择了一种朴实的生活,姑且可以看成是她对现实对生活的妥协,但是,她内心的美好,始终存在的呀。每一个还不愿意与生活讲和,拧巴的青年,不都是可以从她身上看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吗?
儒家文化太入世了,人们太聪明了,不努力出人头地,不能过得更光鲜体面,仿佛就是山顶洞人。这个社会其实爱得很片面,不积极向上追求成功是错,不把心思花在所谓的学习工作上就是错。于是,想方设法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的人看起来就很可耻,有那样的精力和能耐,为什么不能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呢?追求那些劳什子有什么用呢?到头来还不得在强大的现实前灰飞烟灭?
可是,为什么一首“小情歌”能让我听到鼻酸眼眶泛红,一首“爱情买卖”让我恨不得死去一般,我们分明那么需要文艺的,或者略带一点文艺的东西。譬如艋舺就是和别的黑帮片有些不一样,海子的诗至今无人能敌,仓央嘉措的情诗依旧荡气回肠,娜塔莉波特曼小姐似乎也美得有点不一般。
只是,这个世界越发残忍了,越发功利了,越发没有耐心了,越发让人迷惘了,越发让人看不明白了,
自然,就更加不适合文艺青年生存了。
我微微鼻酸。
http://www.douban.com/note/79262233/?start=100居然这个也有电梯
http://www.douban.com/note/79262233/?start=200其实我是一个非常体贴很爱吵架很爱看热闹很坏心眼的L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