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让不让回家过年?别问,显得情商低
石家庄、黑龙江的农村疫情暴发之后,今年春节防控措施收紧,早已是预料之内。到底回不回家过年?大家都在观望,一是看看疫情怎么发展,二是等等具体政策出台。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大城市已经高楼林立,但现在依然有2.9亿“非农民非市民”的农民工,和数不清的“打工人”,家里的父母年事渐高,也有留守的孩子。此外,中国还有4000万在校大学生。大家打心底里是想回家过年的。
所以,与其说是在等一个预期内的“紧政策”,不如说是在期待放一个“松口子”。结果,等来的却是这样一句话:
如果说一定要返乡,返乡人员要拿着7日以内的核酸阴性检测证明才能够返乡,同时这些返乡人员回去以后,当地的基层政府要对这些人进行网格化管理。
1月20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在发布会上如是说。立即,网上满屏问号:这家,到底让回不让回?
1,什么叫”一定“要返乡,回家过年这一铁打不动的传统,算不算”一定“?
2,什么叫”返乡“?
如果故乡的乡,则包括在深圳打工的成都人?
如果按行政区域划分,县级以下有镇和乡两个单位,镇的规模比乡大。也就是说,可以回镇,不能回乡?
如果是城乡的乡,意思是不能回农村?
如果是乡土的乡,指的是本地,也就是说,家在郫县但在天府新区工作的人都回不去了?
晚上七点半,卫健委官方发布了《关于印发冬春季农村地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一看标题,原来这个乡指的是农村。
具体措施中,有一句话最关键:
加强返乡人员管理。返乡人员需持7天内有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阴性结果返乡,返乡后实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期间不聚集、不流动,每7天开展一次核酸检测。
乡的定义解决了,但没有定义”返”,于是更多的问题冒出来了,恰恰中国的现实往往特别复杂。
能不能定义返乡?是跨省?跨市?还是跨县就算?
同在一个城市,从城区回农村还要检测吗?
住在行政区划边上,虽然是两个市,但却是邻村,能不能直接回?算不算返乡?要不要做核酸?
春节返乡指什么时间段?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今天的飞机咋办?落地会不会被截住不让走?
如果没做核酸,自驾到半路让回去,还能正常返回吗?会不会被卡住?出现年初那种两头不得回的困境?
拿着这个证明给谁看?是上高铁必须查?还是下高铁会查?还是回到家中给社区报备一下?
12小时内反馈结果,对于一些人口稠密、医疗资源不足的地区来说,会不会很紧张?会不会造成人员扎堆?
这么多人去核酸检查,会不会客观上造成聚集风险?会不会导致交叉感染吗?
晚上,一篇《“返乡核酸证明”八十一问》的文章传遍朋友圈,每一个疑问,都是一个故事,想必半个中国的人口都一夜难眠。
接近深夜12点,国家卫计委再次回应,终于界定了“返乡”,也明确了起止时间和居家要求,各位可以对号入座了:
1,工作方案所指返乡人员包括哪些人群?
工作方案所指返乡人员是指从外地返回农村地区的人员。
主要包括:一是跨省份返乡人员;二是来自本省内中高风险区域所在地市的返乡人员(中高风险区域内部人员原则上不流动);三是本省内的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重点人群。
2,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从什么时候开始?
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从1月28日春运开始后实施,至3月8日春运结束后截止。
3,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后是否需要隔离?
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乡后不需要隔离,但需要进行14天居家健康监测,做好体温、症状监测,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必须外出时做好个人防护,并在返乡后第7天和第14天分别做一次核酸检测。
返乡不满14天的,以实际返乡时间落实居家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要求。
从之前几年各大城市楼市调控经验看,这种“半夜鸡叫”发政策一般有两个原因,第一是打你个措手不及,第二就是打布丁补漏洞。
卫健委这次加班答疑属于第二种,但这个班加得很难受。要是懂的人,看了下午的发布会和晚上的《通知》就明白:
算了,这个年不回就不回了吧,自己麻烦,也给国家添麻烦。
可偏偏这届人民理解能力不行,读不懂郑爽的微博,还可以说郑爽的问题,连卫健委发布会也听不懂,还能怪谁?不懂,可以慢慢领会精神,可偏偏这届人民情商也低,非得打破沙锅问到底,还搞出九九八十一问,还到处传。
就这一点,还得向济源的市政府秘书长学习,遭市委书记扇了耳光,自己憋在肚子里,憋出病来了也没有要讨个说法。这就是明白人。
卫健委不是第一次提出类似的阅读理解题了。
12月31日的发布会说了这么一句话,“疫苗的基本属性还是属于公共产品,价格可能会根据使用规模的大小有所变化。但一个大前提是,肯定是为全民免费提供。”
请问,到底免费不免费?
回到现实的问题:到底要不要返乡过年呢?
请注意昨天《通知》里的最后一句话:“各省级联防联控机制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冬春季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