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活到中年,眼里就只剩钱
01.
曾几何时,“安全感”对于我来说,是童年时父母坚实的臂弯、是少年时男友可靠的胸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生阅历也越来越多,才发现所谓的安全感,是钱。
前段时间看《了不起的姐姐》,其中刘涛有几句话让我深感认同:
“有安全感的时期,就是我开始慢慢存钱的时期吧。刚开始赚钱的时候,我用5年,给自己存了15万的定期。”
看着存折上的余额,心里便有了底气。
要过上好日子,钱必不可少。

电视剧《俗女养成记》中,39岁的女主角陈嘉玲,一个人在台北工作。
她的经历十分不幸,人到中年疯狂被父母催婚,偏偏遇上一个控制欲极强的准婆婆连她穿什么婚纱都要决定。
就连和男友的新房,也因为是婆婆付钱装修而只以她的意见为准。
感情方面不太顺心,工作也见不得好到哪里去,她在同一个岗位打拼了十年,却一直没有升职。
某一个瞬间她突然惊醒,自己拼命赚了那么久的钱,绝对不是为了过这种生活的。
醒悟之后,她辞了工作、和男友分了手,一个人回到台南老家。
快要40岁的女人,双失,但银行卡里的钱给了她最大的安全感。
她在父母家附近买了一套房子,按照自己喜欢的风格来装修,再也不用迎合婆婆的心意。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吗?女主角最大的底气,并不是远在老家的父母,而是她银行卡里的余额。
不怕辞掉工作之后一文不剩,因为她有“任性”的资本;也不会因为和男友分手而消极,因为她足够独立。
都说人到中年,眼里就只有钱,深以为然。
平日里生活安稳还好,要是突然经历风浪,才知道钱才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02.
日本纪录片《女性贫困》中,有一个真实的案例。
40岁的佐佐木晴美,毕业于名牌大学,曾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
结婚之后,她辞掉工作,成为一名全职主妇,但她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生完孩子之后便常常被丈夫精神虐待, 骂她是个“废物”。
终于忍受不了的她选择离婚,然而打算再找工作时,却因为离开职场太久,而只能做一些临时工,拿着微薄的薪水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工作,还随时可能被无偿解约。
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 女人自己手里没有钱,一点点风浪都让人生岌岌可危。
生活并不会因为婚姻而变得更容易,反而一段不美好的婚姻可能会摧毁女人的人生。

在不少妻子是全职主妇的家庭中,丈夫仗着自己是唯一经济来源,经常对妻子发脾气,而女方也因为没有收入不敢反抗。
她们一面承包着家里又脏又累的杂活,却因为没有收入而失去婚姻的话语权。
没有钱的女人,要是失去丈夫,便等于失去了一切。
电影《真情假爱》中有句话:“我并不爱钱,但我知道钱能带来独立和自由,我喜欢的是独立和自由的生活。”
戳中了多少女人的心,只有把钱握在自己手里,才有为自己选择生活的底气。
03.
身边有一些当全职主妇的朋友,她们跟我抱怨说:“都已经有家庭要照顾了,哪里还能分身去赚钱啊?”
但其实,培养赚钱的能力,什么时候都不晚。
像我有一个表姐,30几快40的人,嫁给她老公后便辞去了原本的工作,接着生小孩照顾孩子,每天的工作便是把家庭照顾好。
直到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刷到她发的教人做菜视频,好奇之下点进去看,发现播放量还不少,而这些都是可以变钱的。
顺手之下我又翻了翻她的视频列表,发现她还把平日里做家务的心得,比如清洁和收纳,拍成“生活小妙招”和大家分享。
后来我和她聊起了这个话题,她说这种分享类视频大家都爱看,像上次她给大家分享了一个叫“哆售购”的网站,因此她才萌生了做视频的念头。

其实不止这类型的赚钱方式,如果你是擅长手工的,也可以在网上出售自己制作的工艺品。
关键是你要找到自己的优势,然后想办法将它变现。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学会记账。
平时花钱的地方太多太杂,这里花一点那里花一点,当时并不觉得是一笔大支出,可是其实算起来十分可观。
因此,应该记录下自己的开支,只有清晰了解自己的金钱走向,才能培养更健康的消费习惯。

懂得开源节流,为自己存一笔“风险基金”。
这笔钱将是你未来面对任何危机的底气,因此在每个月的花销中预留一部分,就是让你未来有了退路。
有了这笔钱,当你遇上和陈嘉玲一样的困境时,你也可以和她一样,潇洒转身,把一切委屈甩在身后。
复旦大学教授陈果说:“每个女人,都应该让自己grow up,而不是grow old。”
后者是“变老”,前者是“成长”。
想让自己增值,就把那些用来抱怨的时间,都变成自己的蛰伏期,为人生缔造转机。
这世上唯一不用担心后路的方式,就是把前路走得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