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性的五幅面孔》现代性的概念(四)
波德莱尔与审美现代性的悖论
《1846年的沙龙》《现代生活的画家》
1.首次对浪漫主义作出全面定义,这定义追随了司汤达,“浪漫主义是最美的最新近和最当代的表现”,“美的种类就跟寻求快乐的常见方式一样多。”
2.美学上的矛盾:过去无益于现代艺术创作,同时又为现代资产阶级物质观侵入现实产生一种怀旧的悲哀。他希望人直面这一矛盾寻求解决之道。由此,转瞬即逝的现时就可以变得具有真正的创造性,成为昙花一现的美。《致一位失之交臂的妇女》
现代性、上帝之死和乌托邦
现代性与基督教关系的四阶段:1.中世纪把“古代人”与“现代人”对立,基督教就是现代性 2.现代性与基督教逐渐分离,并在启蒙运动时期互相冲突 3.浪漫主义时期文学上宗教再次复兴,“上帝之死”是一个浪漫派主题,浪漫派的宗教性是非宗教的、反讽的。浪漫派的非宗教是宗教的、痛苦的。4.十九世纪中期,现代性与宗教彻底分离
伴随着宗教的衰弱,乌托邦主义及其自身的反面登场:
1.乌托邦主义的本质是宗教的,哈贝马斯在《恩斯特布洛赫》中总结道“上帝死了,但在他死后他的位置仍在。” 2.乌托邦自身的反面在于完美是无法达到的,时间不可逆,“现代时代是同基督教社会的分道扬镳。它忠实于其起源,是一种持续的脱离,一种永无止境的分裂......仿佛它是但丁所想象的种种折磨之一”
2.现代艺术家的矛盾:他所达到的现代性必定是有限的和相对的。1.必定会维护它试图否定的过去 2反对它试图宣扬的未来概念。
3.这种冲突将在各种虚无主义中得到解决
文学和其他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最开始是一个贬义词,是教会的术语策略。通过维护宗教的精神性(和非时间性的)概念,反对“现代主义者”广泛多样的时间性和批判—历史关怀,具有强烈的论战义涵。
文学现代主义是从浪漫主义的复杂内部中进一步演变更新的另一堆具有共同性的复杂整体。
现代人与当代人之比较
现代性具有一种整体意识,是对整体生活进行批判。当代则接受(也有批评)它的科学与进步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