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粹名媛丨腊八遇大寒,万事“粥”全
“小孩小孩你就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今年的腊八遇上了大寒
大寒喝碗腊八粥暖暖身子
岂不刚刚好

过了大寒,又是一年
大寒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
和小寒一样
大寒也是表示天气寒冷程度的节气

大寒结束
又开始一年新的轮回
大寒节气期间
人们开始忙着腌制腊味
置办年货,除旧迎新
因为春节就快要到了
要开始准备迎接新年了

腊八节
中国传统节日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是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
祭祀祖先和神灵
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
过了腊八就是年
农历的最后一个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在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
腊月初八是腊八节,即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我国人民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
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年以上了。每逢腊八这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关于腊八的传说
关于腊八粥的来历,民间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故事。
传说一:和尚的乾坤袋
很久以前,有一个管烧饭的和尚,他有一个乾坤袋。每次烧火的时候,都会把稻柴上没打尽的穗头一粒粒的拣起来,剥去谷壳,放在乾坤袋里。
每次淘米洗碗的时候,都会把剩下的饭粒捞出来,摊在芦席上晒干,放进乾坤袋里。
每年的十二月初八,是佛祖成道纪念日。有一年腊八,寺院所有的和尚都到大殿念佛去了,连管钱粮的大和尚也去了。但是几百人等着开饭呢,怎么办呢?
这时烧饭的和尚想起了他的乾坤袋,他把乾坤袋里收集的五花八门的食物都倒进了锅里煮,煮出了一大锅粥。
这粥看起来不怎样,可吃起来味道很好,大家都很满意。后来众和尚商定:每年阴历十二月初八都要烧这种粥。这种粥后来连老百姓也烧来吃了,取名“腊八粥”。
传说二:传统祭日
汉代始规定于腊月初八为祭祀腊神日。
每到腊八这一天,为了祭祀腊神,民间往往要准备一顿别具风味的粥。
这种粥是用五谷杂粮掺入花生、栗子、红枣、核桃仁、杏仁,用微火煮熟炖烂,再添加红糖,做成八色香粥,称之为“腊八粥”。
粥煮成之后,先要盛上几碗,放置于庭院天井、碾磨盘上、牛马羊猪圈的门上,以表示同庆丰收、迎吉祥之意。
由此可知,当时的“腊八粥”与佛教没有关系,完全是我国自己的传统祭日。
传说三:皇帝儿时的美味
朱元璋小时候家中贫困,在财主家放牛,他经常挨打受骂,饥肠辘辘。有一次他牵牛过独木桥,老水牛跌到桥下摔折了腿,财主把他关在一间屋里,三天三夜不给饭吃。
他饿慌了,发现一个老鼠洞,一挖开发现一个老鼠粮仓,里面有大米、豆子、粟米、珍珠米、红枣……什么都有,他就把这些东西煮了一锅粥吃,觉得比什么都香甜。
后来,朱元璋打了天下,做了皇帝,吃腻了山珍海味,一天晚上,朱元璋又想起当年这种粥来,传令御厨用各色五谷杂粮煮成粥进奉,大宴群臣,这一天正是农历腊月初八,因而赐名“腊八粥”。

作为传统节日来说,腊八节一直都被薪火相传,在这传承的背后,更多的是华夏儿女希望能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的美好愿望。
逢腊八
喝宝粥
国粹名媛祝您
好运开始“粥”而复始
快乐从此“源源”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