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还是少了些勇气
爱真的需要勇气
来面对流言蜚语
只要你一个眼神肯定
我的爱就有意义
我们都需要勇气
去相信会在一起
......
最近在看岸见一郎的《被讨厌的勇气》、《被拒绝的勇气》、《幸福的勇气》这一系列的书,脑中常常萦绕着梁静茹的这首歌。听到这首歌总是让我很感动,但我知道自己是真的很胆小。因为胆小,我选择做妈妈的乖宝宝,冬天妈妈说要穿秋裤即使再不愿意,也不敢争辩;因为胆小,我选择做一个规规矩矩的好学生,老师说这道题该用这个公式我就不会去尝试其他算法;因为胆小,我选择做公务员,这样安稳的工作总是能够满足家人、老师、朋友更多人的期待。
但是,当我遇到挫折时,这套“胆小”机制就不灵验了。生活告诉我们,总是按照社会期待行事的人,最后也会失去自我。因此,我必须鼓起勇气告诉自己:你长大了,你要学会勇敢。
生活真的需要勇气,被讨厌的勇气、被拒绝的勇气、幸福的勇气、还有放弃的勇气、下决心的勇气、遭受责难的勇气、敢于说不的勇气、爱自己的勇气......如果你正在为缺少勇气而烦恼,那就继续往下看吧~

被拒绝的勇气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付出努力,也不一定会获得成功,然而我们要直面生活的勇气,成功和幸福并不对等,幸福关乎存在,而成功关乎过程,哪怕被成功所拒绝,我们也有获得幸福的资格。”
“成功”和“幸福”常常会成对地出现在我们的谈话中,以至于我们自然而然形成了这样的联结:
IF S(刺激)= success
Then R(反应)= happiness
可能你发现了,当我们笼统地谈论成功和幸福的概念时,成功和幸福都很难去定义。继而转向不成功和不幸福,显然对于发现不足、查漏补缺我们要拿手的多。
接下来,当我们将成功和幸福具体化到个人时,成功的形象逐渐开始清晰了起来。至于个人的幸福,并没有人在意。就好像是害怕得到否定的答案、冒犯到别人。
世界上的成功形式多种多样,但我们对此的包容程度往往会局限于个人的经验之中。受到每个人思维定势的影响,我们往往只对熟悉的“成功”发出由衷的赞叹。如果你还是一名高中生,你认可的成功可能是高考直逼700的学霸;如果你是一名研究生,你认可的成功可能是一年发表数十篇SCI的科研达人;如果你是一名打工人,你认可的成功可能是刚毕业就年薪百万的职场精英;如果你是已经是一名企业老板,你渴望的成功可能是站在更高的金字塔顶端。
当我们驻足留恋成功的榜样时,我们强烈期望着自己也能够像他那样的成功。但是我们从来不问,也不好奇,“成功的人,他幸福吗?”

放下过去的勇气
“除了自己本身,那些附属于自己的金钱、名誉以及工作等,与真正的幸福无关。他人所认为的成功,未必是真正的成功,必须要拿出勇气去做与人们的期待完全相反的行动。总是按照社会期待行事的人,最后也会失去自我。”
同学会、家庭聚餐,三五成群,当我们在谈论过去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有人说,他好想回到小时候。那时候说了很过分的话,大人会说一句,还是一个孩子;那时候玩了一整个暑假,还可以请求同学们仗义相助;那时候学习有进步,老师会表扬,父母有奖励......过去代表着孩童时光,意味着你可以任性、可以失控、可以童言无忌。
还有的人怀念过去,并不是因为过去有多么美好,而是没有勇气改变现状。过去代表着舒适区,意味着你是经历过的、可以掌控的、可以确信的。日本电影《小森林》讲述了一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生活:自幼生长在农村的平凡女孩市子,因为无法融入喧嚣浮躁的大城市,选择回到妈妈早已不在的老宅,在好友的陪伴下静静地走过了春夏秋冬。后来,好友佑太对市子说:“我一直很佩服你独自一个人,却努力地生活。但其实总让人感觉到,对最重要的事情你总是躲躲闪闪,遮遮掩掩,自我欺骗,却用‘努力’这块幌子遮掩一切。你,难道不是在逃避吗?”市子无言以对,心想佑太他是真的想要在小森林生活下去啊,接受一切,并且认真对待。而我呢?
回到过去,还是继续现在的生活,两者之间没有谁比谁更有价值,而更重要的是我们是否愿意打心眼里享受当下选择的生活。除了自己,没有任何人能帮你做决定,没有任何人能诠释你的价值,生命的课题是私人定制,自己做自己的决定、自己决定自己的价值。哪怕被指责,被否定,背弃众人的期待。
敢于幸福的勇气
“回想已经消逝的过去不用后悔,展望未来无需不安。虽然我们要为了今天这一天而活着,存在想象不到的困难,但是在“当下”幸福地“存在”,你是可以做到的。”
我们常常对心理学家提出这样的疑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比较经典的回答是: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生命本身没有意义,但我们可以赋予它意义/对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最好的答案存在于追寻意义的过程中。
寻生命意义的路途中,我们总是希望有幸福相伴。那么幸福又是什么?
心理学对幸福的定义为人作为主体对其当下生存状态及其人生价值自我实现的满足感,是人个性化的感受;社会学对幸福的解释是在解决温饱和安全条件基础上,在社会生态环境下,拥有能产生幸福感的生活状态;马克思哲学认为,幸福是指人是真理性的存在以及自己存在时的心理状态,包括一切真实的事物、人性的道理、他人的生命......不同学科对幸福都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也有共性的地方,那便是幸福是真实的、存在的。
正因为幸福是寻求一种真我的状态,也就是说幸福的你一定是悦纳自己、肯定自己的。回想过去的一周,你有多少时间是肯定自己的,而又有多少时间会习惯性地否定自己。其实,肯定自己的价值比否定自己更加需要勇气!
当幸福来敲门,下次你还愿意全然地迎他/她进门吗?
作者:吴佳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