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1949年01月01日 第2版 第25460期 之 三十八年元旦獻辭
三十八年元旦獻辭
一月一日者,歲序遷嬗之見端,民國肇建之元辰也。年年此日,例有慶集。經雙重意義之鞭策,據幾許感喟與惆悵,輒覺逝晷莫攀,來景可追,而一綫萌動之生機,遂伴淸新之時日以俱臨矣。三十七年歲暮期間,正值低氣壓籠罩全滬;晦霧與愁霖交翳,災厄挾殃咎相乘。使人人心頭咸有沉重之感覺,即人人行止咸有旁皇之表現。此沉重,此旁皇,當為一般共有之體騐,而非個人神態之失常。茲當三十八年之精爽式憑,吾人亦欲一祓已往之不祥。椒花歌頌之作,非所樂承;捭闔縱橫之談,亦姑從免。此時此日,卑無高論,且就小民之觀點,一申戔微之願望: 自日寇肆虐,逋毒遍地,我國經八年神聖之抗戰,亦幾於形憔而神瘁。勝利乍臨,薄海騰歡。肝腦塗地之烈士,雖孤魂溘盡,徼倖得無上之代價。而刦餘殘燼之幸草,亦欣欣有向榮之新機。何意寗宇不久,亂離重逢。砲火之洗禮一起,村落之庭舍為壚。戰事直接所蒙損失,為無限軀命之浪擲,大量流民之蕩柝。間接影響所及,則製成經濟情形之激盪,一般生活之顚連。人民窒息於愁雲慘霧之下者,殆無日不懷剝極而復之望。甚願三十八年以後,烽烟永戢,家戶又安。化戾氣為祥和,登斯民於袵席。俾億萬人咸得致力於產殖之增進,以共謀國族之復興。吾人所馨香禱祝者,此其一。 世界自經二次大戰以後,慘痛酷烈之敎訓,固已深鐫於人心。今試執歐美人士而詢以戰爭之需要,殆無不示其堅決之反響。然而蘇美間對立之形勢,正隱示未來杌𣕕之醞釀。柏林冷戰之步調,方且愈演而愈烈。玩火於積薪之側,習泅於不測之淵,焚身滅頂之凶,隨在可以召致。覆轍猶存,來軫罔戒,此中危機,寗待深論?實則美蘇之間,壤地並不毗接,過去曾共患難;縱主義出入,懷抱互歧,亦儘可經其他諧弭之術,豈必以戰爭為解決之途?雙方誠能體念黎民,各自反省,循開誠布公之徑,絕爾詐我虞之念,即不難使現狀煥然改觀,大局轉趨穩定。然後集合各國技術人才,加强原子能之運用,為醫學界創造奇偉之殊績,為人類史特闢燦爛之一葉。吾人所殷切企求者,此其二。 今日國內上下,皆昌言政治竄敗,而究測紛紜,莫衷是。茲且置實汚之弊於勿論,但就通常行政效率言之。施政者非必皆庸闇者流,奉行者未嘗無廉飭之士,然而官民常失聯繫,上下難期合作,其故何歟?論者以為目下官塲之通病,以泄沓為能事,以敷衍為手段,但知回護體面,不暇勤恤民隱,實為造成竇劣現象之總因。唯其回護體面,故夸誕矯飾,漫無準則。明明事窒難行,偏以口頭示惠;明明施行在即,猶斥謠傳無稽。失民信心,莫此為甚。唯其罔恤民隱,故禁例如毛,苛擾交加,朝令暮改,恍若置棋。民間縱有甚大之損失,亦祗諉為遭遇而不顧。如此,則人心渙散之不遑,又安有合作之可期?及今補救之道,從政者宜矢剔厲圖治之精神,而以收拾人心為亟務。樹官方之信譽,博人民之愛戴。一公吿之頒布,一談話之發表,事先務經審愼之考慮,事後確定不拔之意志,以事實為依歸,毋空言而徒託。朝三暮四,狙公之譎技,掩耳盜鈴,愚人之拙行,尤當懸為厲禁,永弗蹈犯。人民疊遭凋摧,原已憔悴可念,亦唯飢渴之餘,易為食飲。在位者誠能體及微細,善加撫慰,申其惻隱惓篤之意,多予休養生息之機,則萬衆一貫,寗不知感?愛戴之念旣生,聯繫之效斯覩。官民合作之基礎旣奠,進而謀全面政治之刷新。吾人所熱烈佇盼者,此其三。 凡上所述,誠嫌籠統。等常談於老生,儘耳熟之能詳。然而事實昭示,舍此曷圖?果能克副吾願,要為慰情有餘。縱未必詢衆謀之僉同,亦庶幾達輿誦於萬一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