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7日】我心目中的那些饺子与味道
今天学校食堂举行包饺子比赛,我是其中之一的参赛队员。学校为我们提前准备好了饺子皮和白菜猪肉、韭菜粉丝鸡蛋以及荠菜猪肉的饺子馅儿,参赛学生六人一组,只管包快,对质量好坏的要求并不高。比赛一开始,大家就开始忙忙碌碌、争分夺秒,用勺子挖出一勺饺子馅,放在饺子皮中间,再把饺子皮对折,捏出闭合的花边,而关于闭合的花边则各有各的方法,荷包饺子、手袋饺子、美人扇饺子、柳叶饺子......样式独特,各有风采。包好的饺子被食堂的阿姨拿去煮熟后,分给大家品尝,再给我们配上辣椒酱、蒜末以及陈醋,自己亲自包的饺子,这味道自然是极佳的,和大家一起说说笑笑、边吃边谈论中国从北至南的饺子文化,来自天南地北的大家,一起聊着五湖四海,此时此刻家乡早已成为我心深处的最为深刻的烙印。
其实,在没上大学之前,我的饺子味道只有一个味道,那就是妈妈包的韭菜猪肉味。我的妈妈从不包其他种类的饺子儿,以至于让我以为全世界所有的饺子都是韭菜猪肉儿的,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如果不出去走走,你以为这就是世界的”。另外,在我家,饺子也并非冬至和过年的必备,吃饺子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只不过是一种早餐的选择而已。
我的冬至的味道是妈妈的黄芪当归鸡汤,过年的味道是香肠腊肉和火锅。后来,上了大学才知道饺子里面还可以包上香菇猪肉、猪肉玉米、白菜猪肉等等,来到南京的这些日子,我又发现饺子里面竟然还可以放芹菜猪肉和荠菜猪肉等等,真的是大开眼界。不过,妈妈包的韭菜猪肉味饺子与其他饺子的味道都不同,那是我家味道。
本科学校门口的东北饺子味也让我至今不能忘记。我和我的好友广平王的王妃曾经采访过学校中门口“东北特色饺子”店的夫妻二人刘叔叔和常阿姨。那时候,他们告诉我,自己为了能够陪伴小儿子顺利度过备战研究生考试的这段孤独且艰难的岁月,把自己在东北黑龙江那边经营了10多年的“翠花水饺”饭馆转让出去,来到四川南充经营着一个仅有两平方米的小店。刘叔叔和常阿姨包的饺子均是纯手工,和面、剁馅儿、擀、包,全是自己做,味道十分正宗,并且为了适应四川人爱吃辣的习惯,两人还特制辣椒油和咸白菜。在冬至的时候,同学们要想买到他们家的饺子,最长的时候的得要排上一个多小时。

从早晨8点左右开店到晚上10点钟左右闭店,两人在店中一待就是一整天,午饭都没有时间做,基本上都是吃自己包的饺子,并且还要克服与四川人语言交流不同的问题。可在他们的眼里,3000多公里的南北距离,早已不算距离,常阿姨告诉我说,只要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他们两人就觉得一切值得。所以说,刘叔叔和常阿姨包的东北饺子不仅好吃正宗,而且饱含着父母对子女的操心和深爱,这会让很多人想起自己的父母。
附文章链接:饺子 | “候鸟式父母”:孩子是永远的牵挂
https://mp.weixin.qq.com/s/1loEZvJNkLUcZ42000tDYw
回家倒计时10天,马上又可以吃到妈妈包的饺子了!不对,是妈妈和的饺子了!因为现在包的这道程序已经转移给了我和我的傻弟,哈哈哈。不过我爸妈还有老弟一度瞧不起我包的饺子样式,可今天我包的饺子却被食堂的阿姨们夸奖了,把我激动的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