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过程中让人耳目一新的观点
查看话题 >为什么你读了好多书却什么都没记住?
每到年底,热爱阅读的小伙伴们总喜欢盘点下自己今年读了多少书,列下年度阅读清单。 但很令人伤感的一点是,如果我们想一想书中内容自己记住了多少,很多人就呵呵了。 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书中内容却没记住。

道理很简单,《认知觉醒》告诉我们,阅读只是一个输入过程,如果你阅读以后不进行回顾思考,只满足于输入的过程,知识留存率通常会非常低,几天之后就想不起自己读了什么。 许多人沉迷于打卡式阅读,只追求阅读量,而很少总结反思自己阅读后真正学到了什么知识,这样做,是形式大于内容了。 而雪上加霜的是,这种低质努力会让人盲目追求阅读的速度和数量,让人产生勤奋的感觉,实际上这是低水平的勤奋,投入越多,个人时间损失越大。

更糟糕的,还有一类读者,读书数量也不少,阅读以后也会做读书笔记、思维导图,但他们的读书笔记只是把书中内容梳理罗列了一番,看来更像一个大纲。 许多人醉心于此,似乎对全书的知识了然于胸,其实只是做了简单的搬运工作而已。 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主动学习,但仅仅是简单的知识陈述,与高级别的知识转换有很大不同。

真正让自己读有所悟、学以致用的方法是,读完书能去实践书中的道理,哪怕有那么一两点内容,让生活发生了改变也是很了不起的,因为从这一刻开始,书本中的知识得到了转化,从知道到做到是一种巨大的进步。这才是真正的优质阅读。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
竞走的蜗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主流食谱书的通病 (2人喜欢)
- 看一本菜谱,看出了学术论文的感觉 (2人喜欢)
- 有些书,内容一般,可图片好看
- 温柔天下去得,刚强寸步难移之跟猴哥学说话 (1人喜欢)
- 好书共赏之什么样的再版书值得入手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