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定一个靠谱的目标?

过年了,又到制定新一年目标的时候了。
虽然大家都定目标,但是目标与目标之间差别还挺大。一年过完后,有些人目标实现了,有些人距离目标还差一大截,而有些人却早已经忘记了目标。
在所有的目标里面,能够被实现的很少,而被超额完成的几乎寥寥无几。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结果?这与制定目标的方法关系很大。
很多人的目标是拍脑袋拍出来的,年底到来了,如果不制定目标,感觉就缺少了过年的仪式感,于是拍了一下头,就定了一个目标。
即使对于那些仔细思考的人,在定计划时候,也容易制定超出自己能力的目标,因为人的欲望无限,总想得到更多,在潜意识里他们会把制定的目标等同于已经实现的目标。
所以制定目标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仔细思考、规划、评估。
今天先不说制定一个目标的方法。我想说说另一件事情,通过这件事情,或许可以让我们看清制定一个目标的关键点。
在《设计心理学》这本书里,提出过这样一个观点,即我们做的每一件事,几乎都可以分为这七步:
目标→行动意图→动作顺序→动作的执行→感知外界的状况→对感知到的状况加以解释→对解释加以评估

单独去理解这”七个步骤“有可能有点难,但是放在具体的生活中,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下面举一个开灯的例子。
你坐在屋子里看书,天色逐渐暗了下来,此时你想继续看书(你产生了一个目标),于是你准备开灯(这是行动意图,当然满足你的目标的行动意图有很多,你也可以窗户开大一些),然后你会思考,去哪儿找开关,然后怎么打开开关(这就是动作顺序,因为这些动作对于你已经很熟悉了,仅仅通过下意识就可以做了,所以你几乎不用去思考),然后就是走过去打开开关(这是动作的执行)。
以上过程就包括“目标→行动意图→动作顺序→动作的执行”这四步,这四步合并起来也可以称作“执行阶段”。
当你打开灯之后,你的眼睛看到屋子里光线变亮了(这是感知外部世界的状况),这时候你的大脑告诉你“灯打开了”(对感知到的状况加以解释),灯光够亮吗?适合阅读吗?还是再调亮一些?(对解释加以评估,以判断目标是否完成)
以上过程就包括“感知外界的状况→对感知到的状况加以解释→对解释加以评估”这三步,这三步合并起来也可以称作“评估阶段”。
这七步其实就是一个制定目标并实现目标的过程。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几乎都经历这个过程。
再想想我们制定的年度目标,是不是也与这个过程一样。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就是时间周期长短问题。
所以规划一个年度目标也一样应该考虑这些步骤:
1,年度目标是什么?
2,通过做什么事情来实现目标?
3,这些事情应该怎么去做?即拆分为哪些更具体的可以执行的任务?
4,在实际生活中执行这些任务时可能遇到的阻碍有哪些?
5,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任务执行情况?
6,任务做的好,怎么继续提升效率?做的不好,怎么解决?
7,怎么样通过任务的完成情况来衡量目标是否完成?
把你的年度目标带入这个步骤里,仔细思考每一步,然后再去调整目标、任务。
这样的制定目标应该会是一个靠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