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2021汉语国际教育硕士真题分析(勤思考研)
中国传媒大学2021年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研已经结束。勤思考研汉硕团队从试卷结构、题型分布、分值详解等方式,为大家带来备考建议。为了让同学们尽快看到分析,因为时间仓促,如果大家对于其中某些内容有疑问,欢迎大家积极反馈给我们;我们会尽快修订出最新版;


三、试题分析及备考建议
(一)总体难度及考查特色
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汉语基础】试卷与20年相比变化不大,试题难度基本持平,属于中等难度,仍然是以主观题为主的形式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试卷减少了词语辨析、层次分析两大题型,增加了20分简答题的分值。
总体来看,名词解释、分析题、简答题中的大部分题目都比较贴近书本内容,在此基础上考查考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如语音综合题:通过例句“洪水给养马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分别考查了汉语拼音、国际音标和音变现象分析等三项技能,需要考生掌握两种记音方法,并仔细分析在语流中可能产生的音变现象,如上声变调、轻声等。简答题增加了一些运用分析的题目,更注重语法知识的考查,灵活性更强。在2021年中传试卷中考查到了关于“把字句”特点的分析题,勤思21年中国传媒大学汉硕模拟试卷第一套和冲刺模拟试卷(统一版)中均有所涉及,相关的参考答案大家也可以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语言学部分未提供参考书,但也考到了相关的概念知识,如皮钦语。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大纲变动,由往年的主客观结合的考查方式变成根据材料写作的形式,要求字数为2000-3000字,不再指定参考书。虽然是开放性的写作试题,但是需要考生以汉语国际教育领域为立意基础,结合专业知识进行材料分析、主题论证,并注重文字表达能力。
(二)各科目考查分析
汉语基础试卷中现代汉语占比较大,内容覆盖全面,更注重考生的综合应用以及分析能力。
例如:举例说明修辞和语境的关系。
【勤思解析】同一思想内容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采用哪种方式往往要受到语言语境的制约。语境既是进行语言活动的依据,也是检验修辞效果的依据。
语境一般分为语言语境和情景语境两种,其中情景语境与修辞的关系更为密切,包括语言运用中对话语有影响的情景、情况和关系等。构成情景语境包括主观语境因素和客观语境因素,主、客观因素都直接对言语活动产生制约,从而形成修辞上的语境意义。如“在我的后园,可以看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鲁迅《秋夜》)”作者描写了住所客观景物的无变化,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透露出作者当时无聊、苦闷的心情。所以,语境的功用主要有:(1)制约言语活动的内容(2)规定语言的表达方式。说话者与听话者都要通过联想建立起话语与语境的练习,消除话语与语境的矛盾,以获得话语与语境的和谐相称。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要求考生从试卷给定的三段材料中确定主题,主要考察考生的归纳材料的分辨和归纳能力,提炼主旨,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材料贴近汉语国际教育领域并紧密结合时事,可立足于专业相关领域,从疫情之下国际间的交往互助、中外学生间的交流、汉语国际推广的意义与贡献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同时,题目要求写作要件包括标题、摘要、关键词和正文四部分,需要考生提前进行摘要写作以及提炼关键词的相关训练。
(三)其他备考注意事项
中国传媒大学近几年题型变动较大。就汉语基础来说,考生要全面复习,不遗漏教材中的知识点,复习过程中注意积累,善用思维导图、逻辑框架等工具理顺知识点,同时可分析历年真题,注重培养语法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基础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考生在备考时需更注重锻炼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要注意复习的深度和广度,一方面要了解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与现状,一方面要了解汉语国际教育、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等专业知识。同时要结合时政,广泛积累素材。
综上,勤思提醒大家要提前准备,熟悉参考书目,在备考时要牢固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结合勤思的课程和讲义,相信你的复习会事半功倍!
(四)关于初试查分排名
一般会在每年的2月份,公布成绩;这个时候,我们一定要保持平稳心态,对于分数高还是低等都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因为有些学校的录取分数就偏高,有些就偏低。从出分到复试,1个月的时间,足够让准备充分的你实现逆袭!大家最好能看到与你报考同一个院校与专业的排名情况,这样会更有一些胜算;可以搜索公益的“勤思考研院校报考助手”,来进行提前关注,出分后,进行排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