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阅读报告
生命不息,读书不止。2020年磕磕碰碰,阅读的事情可不敢放下。
《漫长的告别》

据说村上春树看了十几遍《漫长的告别》。所以说,它应该是本特别的书。像这样用名人来推荐书籍的方式,没有什么新鲜可言。读书的关键还是要看个人的喜好。

钱德勒的《漫长的告别》是难得一见的好的侦探小说。不像是100年前的福尔摩斯,好似家里的旧物件,非常有味道,但经不起推敲。而现在的侦探小说又种类繁多,破案手段又花样频出,让人目不斜接。按这样看,《漫长的告别》算得上一部合格的侦探小说。如果只是单单这样的话,《漫长的告别》也不会有那么高的评价。关键还是在于作者在书里的碎碎叨。他如同天才般灵光乍现的文字,对于时代病症的精准把握,充满机智的语言和戏谑式的对话方式,简直让人无法不着迷。
别人说它的文笔简练,触及了文学的殿堂。我是读它中译版,英文版咱也读不来,无法判断。但既然很多人都这么说了,估计也差不太多。
《漫长的告别》故事里讲了主角马洛在酒店门口捡了一个男人,从此卷入了一系列麻烦之中。关键是主角马洛这个家伙不仅硬脾气,维护朋友什么都不说(不然什么说是硬汉小说呢),还是个喜欢口吐芬芳的人。用了一张嘴就可以得罪不少人。虽然如此,信任他的人也有不少,顽固的警察、持骄的贵妇、嗜酒的作家。被他捡回来的男人,即便是嫌疑犯又是自杀的,还会回来和马洛见上一面。
“说一声再见,就是死去一点点。”这是书里最有名的一句话。或许马洛才明白,生命有许多过客,每说一次再见就是离死亡近一点。
《你当象鸟飞往你的山》

霸凌是一个最近几年常被提起的话题,无论被霸凌者或者霸凌者怎么样,都有各自的说法。但我没有看过像塔拉·韦斯特弗这样冷静地讲述她自己受霸凌的故事。
塔拉出生的家庭,如果硬要对应中国,那么就是山区小村里的村霸。他们不知道外面还有中国和日本,更不知道互联网,反而是把摩门教的主义奉若圭臬。他们主张生病不要上医院,小孩学习不用上学校,并且一直以为联邦政府对他们虎视眈眈。在我这个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人来看,极其可笑。
后来我明白了,人类认知的不同可以把人分成不同的动物,就像水母和狮子的不同一样,水母无法理解狮子的生活场景一样,狮子也无法理解水母。我也无法理解那种人的生活处境。所以应当保持谦虚,继续把故事看下去。
出乎预料的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一个叫做塔拉的女孩既然能够走出来山里,甚至到剑桥大学就读。虽然那个时候她还因为不知道“大屠杀”一词而闹出笑话,但这些不妨碍她离开原生家庭,离开封闭的思想观念,甚至把自己的经历至于写成了一本书,还成为被比尔·盖茨追捧的人。

人是可以改变的。
塔拉在书里写道:“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
“而我称之为:教育。”
本书的英文版就叫做:Edcuated。
塔勒布不确定性四部曲——《随机漫步的傻瓜》、《黑天鹅》、《反脆弱》、《非对称性风险》

要不是2020年让人瞠目结舌的变化,我也不会对于世界的不确定性感兴趣。
塔勒布最开始写的《随机漫步的傻瓜》已经是很久以前了,书的年龄都比我大。作者通过这本书意图告诉我们,在随机现象之下,傻瓜有可能成功,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场更是如此。所以,我也有机会成功。当然,这可不是我在这本书看到的希望。而是自己多了几分自知之明。如果成功之道都是那些成功的人说的,那么就无法保证他们说的都是对的。因为失败者早已经闭嘴。如果有人说自己的成功全靠努力,那么这个人遇到过好运气,所以,当成功的人滔滔不绝时,要保持谨慎,看看他们说的是真话,还是在骗人。
2020年的新冠疫情就是一只黑天鹅,它彻彻底底地改变了世界。将来历史书上,对于这一年肯定有浓墨重彩地描写。
从来没有人可以预料到2020年的状况。100年前,人们普遍认为天鹅都是白的,直到遇见一只是黑的。人们开始意识到,我们永远不可能证明“天鹅都是白的”为真,相反,倒是可以说“无法确定所有天鹅是白的”。确定性开始受到了挑战。

作者在《黑天鹅》里要告诉我,人总会吃瘪,因为我们经验可能一无是处。新情况会一直出现,旧有的方法不一定适用。我们要谨慎判断。作者又说,人类普遍不喜欢去思考复杂的事情,他们更喜欢简单的故事,以及浅显易懂的道理。导致的结果是错误使用了因果关系。小明掉进了泥水里,所以他洗澡。小明他洗澡不一定是掉进了泥水里。福尔摩斯也说过,不是因为狗叫,而是因为狗没有叫才不正常。作者又说,黑天鹅通常具有极大的破坏性,甚至导致之前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所以,我们对于结果极糟的机遇总是拿出保守策略。
面对黑天鹅,作者说无论是人、公司,还是国家要具备反脆弱性。
在《反脆弱》一书里作者说,一件物品会被标志为“易碎”,也就是说它被摔就容易破碎。一个人,一家公司,一个国家也可能如此。相反的,一件物品、一个人、一家公司、一个国家也会具有反脆肉性。具体表现为在被压迫后能够恢复正常,并且具备了反抗同种压迫的能力。例如,一个人从大病中恢复健康,一家公司从濒临破产到重新盈利,一个国家从落后到重新崛起。这就是反脆弱性。
作者又说,现在社会的分工细化,让人变得更加脆弱了,而我们必须反抗这种趋势。2020年的疫情,就让我见证了这个国家,和不少人的反脆弱性。
在第四本书里,塔勒布说,普通人在遭受非对称的风险。具体表现为我们承担着的一些风险,本来是由别人来承担的。也就是说,有的人变得狡猾,把风险留给了大众,坏的结果也用不着承担责任。我们常说的“割韭菜”就是这样的事情。我们普通人在变成“韭菜”的日子里,有些人在持续收益,最不齐的也只是没有获益但不会有风险。我们承担了风险,利益倒是落到了“资本家”(姑且这样说着)的手里。
塔勒布说这样就是非对称,风险承担者和受益者被分割了。不用负责成了最大的问题。在古代,皇城砌砖都会把名字刻在砖块上,这是叫相关人负责。现在社会,在复杂的金融体系操作下,本来应该承担的责任都被巧妙分割了。逃避风险,但没有这样逃避风险的。正因如此,用不着承担f风险的我也用不着全力地给别人谋取福利。塔勒布认为,这群人应当像医生一样只他负责的手术上签字才行。这样,他们才会认真对待自己工作,而不是想着“割韭菜”。
总结起来就是说,世界具有不确定性,我们无法百分百地了解它,更无法百分百地预测。因为,旧有的经验会出错,幸存下来的人只是世界的一面。所以,要保持自己的无知,增强自己的反脆弱性,好好应付接下来出现的日常,说不定又出现了什么牛鬼蛇神。
《遗忘之海》、《坟场之书》:尼尔·盖曼
只要是童年快乐的人,总会不自觉地给童年套上一副迷幻的色彩,好像童年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日子,即便皇宫贵族拿来换也不舍。但我估计,尼尔·盖曼没有这么想。

在他的童话书,包含不少黑暗的成分。童年不只有冒险和鲜花,还有暴力和死亡。同时,吸血鬼也可以是自己的监护人,朋友可以是活了几千年的女巫,自己可以住在坟地跟死去的人做邻居,并学会了穿墙的法术。我想,尼尔·盖曼的故事浪漫天真,也不会规避现实的苦闷 。他刻意地把黑暗写进故事,从来不是哗众取宠,而是讲述真相。但出乎预料的是,孩子们总能在里面看到光明。因为在他的故事里,主角虽然会孤独地闯荡世界,也会收到亲情和友情的帮助。
《遗忘之海》里,成年的男主抱着疲倦的身躯回到老家,在池塘的海洋里钩回童年的回忆,再次获得力量。《坟场之书》里,默默无闻的坟场成为了男孩的游乐园,他受到了住在这里所有鬼魂的庇护,还收获了爱情。
尼尔·盖曼在获奖感言里说道:我们这些编故事的人都知道,我们以说谎为生。但我们说的都是最好的谎言,它们讲述的是真实的事情······有人会因此长大成人,具有不同的视野,如果没有这个故事,他会成为一个不同的人。
2020年过去了,许多人都变成了历史的尘埃,让人不胜唏嘘。
过去一年的阅读书籍中,不乏新鲜出炉的,也不乏一些看了又看的。我没有想到我会念旧,在旧书里寻求慰藉。同时,我也知道,那样可不行。人要是把自己困在一定的范围里,难免变得盲目。而最好的解救之道就是不停去体验新的事物,看新的书籍,认识新的人。
我还是会砥砺前行,希望2021年会平坦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