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我的2020年度读书报告
2020年共读了43本书。其中,中文小说7本,外国小说5本,诗歌散文4本,卫生健康5本,历史政治4本,文化艺术7本,哲学科学2本,建筑4本,生活1本,漫画绘本4本。
一、中文小说:
《玉米》毕飞宇/人民文学出版社
特殊年代里,男性权威极度膨胀,并裹挟着原始贪婪的欲望,将触角伸向最私密的角落,玉米、玉秀、玉秧三位主人公为代表的弱势女性在男权的戕害与礼教的束缚下,苦苦挣扎又无法挣脱,身体陷入泥沼,精神逐渐沉沦,发出绝望的哀歌。毕飞宇对女性精准细腻的描摹更是凸显人性的扭曲与社会的紊乱,压抑和悲怆弥漫于文字之中,带给读者强烈的不适感。
《革命时期的爱情》王小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结构松散,并没有明显的主线作为牵引;角度多变,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间来回切换;情节跳跃,将主人公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时代杂糅。这种天马行空的叙事风格类似于杂文,但杂中有序,序中有理。这种杂乱感也恰恰体现出革命时期的荒诞与戏谑。“那是一个只开花不结果的年代”,不论革命还是爱情都如此,人们百般追求的快乐或痛苦不过是百无聊赖的替代品罢了。
《且将生活一饮而尽》李座峰/中国华侨出版社
33位主人公或在白山黑水之间,或在北京四九城里,或在太平洋的彼岸,他们是俗世奇人,也是江湖传说,他们将生活一饮而尽,五味杂陈,各中酸楚又有谁人知。作者在简洁凝炼的白描中掺杂了粗砺感和幽默感,恰恰是这般粗砺磨练岁月,这般幽默化解苦难。
《蘑菇圈》阿来/人民文学出版社
松茸,原本对于藏区人家来讲与普通蘑菇别无二致,仅仅是村中孩子的小零食、单调饮食的调味品,然而在粮食绝收时成为救命草,在经济浪潮中变身摇钱树。小说正是以松茸为线索,描写主人公斯炯在历史滚滚洪流中的跌宕起伏。阿来克制的文字与深沉的情感浸润在康巴潮湿的雾气中,有种氤氲又迷幻的感觉。
《烧火工》刘慈欣/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童话作品。科幻和童话都是用异元次的表达来关切世界,可以说科幻是成年人的童话,童话是孩子们的科幻。《烧火工》里为爱人点亮星星、为世界点燃太阳正是小爱与大爱的体现。
《驻马店伤心故事集》郑在欢/上海文艺出版社
病人列传+Cult家族,二十一个故事,乡土中的众生相。“所有故事都是人活出来的”,作者营造出浓郁的农业重金属氛围,以黑色幽默调和直白、赤裸的人物素描,潦草、残酷、血腥、麻木都跃然于纸上。
《昨日重现》张寒寺/四川文艺出版社
张寒寺以多线叙事、蒙太奇转场等手法,将悬疑、侦探、科幻、伦理、爱情、社会等诸多题材大杂烩,在赛博朋克的设定中飘散出缕缕反乌托邦的味道。遗憾的是,张寒寺于《昨日重现》的行文掌控力并不及他的写作欲望,以至于人物不够立体,逻辑不够严谨,情节不够通顺。张寒寺还是更适合写短篇。
二、外国小说:
《枯枝败叶》[哥伦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南海出版公司
马尔克斯一面将时间搅拌成浓稠的浆糊,任回忆与现实杂糅交融;一面在祖孙三人的视角切换间穿针引线,渐渐缝合出有机的整体。或许真相就隐秘在诸多记忆碎片之中,等待着读者们的拼凑。枯枝败叶随风席卷而来又卷积而去,留下伤痕累累的马孔多镇,孤寂、颓然不仅属于无名大夫,也属于那个国度的那个时代。
《过于喧嚣的孤独》[捷克]赫拉巴尔/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赫拉巴尔笔下的主人公在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与压力机、废屑、书籍、啤酒、老鼠作伴,干着西西弗斯似的工作。他活在自己稠密的思想当中,嘬糖果似的嘬着美丽的词句;也活在书籍铸成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下,忍耐着、享受着、捍卫着这份喧嚣里的孤独。
《在黑暗中等待》[日]乙一/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盲女与嫌犯同为社恐患者,离群且孤寂。机缘巧合,两个陌生人同处一室却心照不宣,从敏感、紧张到互相试探,从而逐渐消除隔阂,最终孤独拥抱孤独,照亮彼此的黑暗。乙一笔下两位主人公直接性的对手戏少之又少,而是大篇幅的精雕细刻心理活动,以两个角度共焦点、回忆现实相交错的形式来推动情节发展。
《春琴抄》[日]谷崎润一郎/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春琴抄》以文学考据作为铺陈,从第三人称视角讲述春琴和佐助之间阴翳的虐恋。《吉野葛》以收集写作素材展开,在大量历史人文、自然风物的描摹中穿插津村追寻母亲的故事。女性至上、唯美至上在谷崎润一郎极其细腻的笔触下晕染开来,甚至以近乎偏执的形式呈现。
《时间机器》[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天津人民出版社
早古味道的科幻作品,于1895科幻小说元年出版。在时间作为第四维空间的设定下,主人公乘坐时间机器穿越到80万年后,探险地上乌托邦、地下机械化的两个世界。作品以未来之名映射当时的社会:追求享乐主义、资本剥削劳动、阶级逐渐固化。
三、诗歌散文:
《城门开》北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北岛试图拼凑记忆的碎片,用文字重构昔日的北京城。最先召回的记忆是属于感官的,光影、声音、味道都笼罩在蒙太奇般的迷离之中。随着这朦胧诗意徐徐展开的则是一幅幅生活的长卷,书写着孩提的天真与青春的斑斓。随后,回忆的色调从明亮逐步调为昏暗,疾风骤雨中人们亢奋、彷徨、挣扎、苟且,颠沛流离而又无可奈何。好在北岛以平静克制的文笔疏解了些许阴郁的稠度。
《大山里的小诗人》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四年多来,公益组织“是光诗歌”始终致力于在乡村学校推广诗歌教育。“会写诗的孩子不砸玻璃”,教孩子们写诗并非为了培养诗人,而是要呵护孩子们感受的敏锐和探索的欲望,引导孩子们能理解、能书写生活中的苦与乐。大山里的小诗人们稚嫩的笔体下,有天真烂漫,有天马行空,有轻盈与诙谐,有沉重与迷惘。悬崖上的花在诗意的滋养下也舒展出勃勃生机。
《西欧思想游记》冯骥才/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忠实记录着游历英法时的所见所闻,并由此展开有关文学、艺术、历史、文化、战争、宗教的感悟与思索,最终落脚于对中国当代文化保护的反观。或许受制于篇幅限制,很多现象与问题仅仅点到为止,即便如此依旧令人唏嘘慨叹。
《林泉》林清玄/河北教育出版社
从一事一物一人一景出发,认知世界,解读人生,最后回归于探讨文学创作。作者追求文字上的亲和与风格上的禅意,但清新过头,以至于味道寡淡。作者还把明朝罗念庵的《警世诗》安排给了唐朝的寒山子。
四、卫生健康
《病毒星球》[美]卡尔·齐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病毒是个矛盾体,对人类而言兼具创造性与毁灭性。它是神,调解生态系统平衡,训练生物免疫系统,缔造人类基因组合,用作药物救死扶伤。它是魔,流感、天花、艾滋、非典、埃博拉……心狠手辣,杀人如麻。或许,病毒才是统治地球的霸主,各种生命不过是病毒的副产品。人类认识病毒,任重道远;人类适应病毒,和谐共生。
《血疫》[美]理查德·普雷斯顿/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追求现场还原的完整性、人物形象的立体感,巨细靡遗的叙述了马尔堡、扎伊尔埃博拉、苏丹埃博拉和雷斯顿埃博拉等丝状病毒的发现经历。但对于细枝末节的过分描摹阻碍了节奏的流畅,文字稍显拖沓、累赘。病毒寄生于生物,人类寄生于地球,病毒或许是地球对人类这种寄生生物扩张感染的免疫反应。
《肠子的小心思》[德]朱莉娅·恩德斯/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
有关肠子的医学科普。从肠子的结构、功能、机制三方面展开,体系完整,干货满满,填补知识盲区的同时也纠正了刻板印象。在欢脱的气氛笼罩下,严肃枯燥的知识显得不那么艰深晦涩了,但信息量之庞大也使读者有些“消化不畅”。
《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张文宏/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面向社会公众的防疫知识普及。问答形式,图文结合,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及时实用。
《新冠肺炎防控手册(漫画版)》中国人口出版社
下沉社区防疫执勤的时候发给居民们的手册,执勤空闲随手翻阅。从教导大家做好个人防护的角度而言,该讲的知识点基本上都讲到了。
五、历史政治
《北京水利史》吴文涛/人民出版社
战国的督亢陂,汉代的平虏渠、泉州渠,魏晋的戾陵堰、车箱渠,隋唐的永济渠,辽代的萧太后运粮河,蓟城与幽州的水利建设奠定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依赖莲花池水系扩建都城,开凿金口河、长河、闸河,引导西山泉水入瓮山泊,金中都的引调水成为都城水利格局的肇始。高梁河畔的新城建设,玉泉水系的开辟改用,通惠河的漕运开通,元大都迎来水利开发的高峰。白浮泉难济漕运,通惠河淤浅湮废,浑河水来土屯,明代北京的水利开源难守成亦难。永定、潮白、北运的筑堤浚河,西郊的水源整理,京畿的水利营田,清代北京同时面临着水患与水困。以防洪为主的河道治理,作为农业命脉的水利灌溉,近代科学的水利规划在民国时期短暂实施。从除旧布新、整修恢复到高歌猛进、规模空前,从缺水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到借奥运东风促水利发展,新中国首都的水利建设成绩斐然。
《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周雪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从组织学的角度研究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主要探讨了国家权力、官僚系统、社会公众三者间的关系。周雪光不预设立场,不偏不倚,以公正客观的态度严谨治学;结合田野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将理论追求与现实关照相统一。通过对国家治理制度的庖丁解牛,达到了偏僻入里、入木三分的效果,使得读者有“拨的云雾见月明”的感受。
《大国大城》陆铭/上海人民出版社
从经济学的角度、以通俗化的语言阐述了继续推动大城市发展的必要性,并且针对产业发展、政府投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环境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大城市何去何从的背后是国家统一、发展与平衡的问题,归根到底是长期与短期利益、整体与局部利益的抉择。
《香港的治与乱》阎小骏/人民出版社
作者以北京立场、政治互信的角度出发,梳理香港问题的来龙去脉。行文上“抓大放小”,笔墨着重于北京方面对港政策的适时调整、香港政界各方的考量与博弈,但缺乏香港社会各阶层的观察与分析,内容上也有所重复。
六、文化艺术
《古琴》[瑞典]林西莉/上海人民出版社
丹麦汉学家林西莉面向世界介绍古琴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作品。林西莉于上世纪60年代初来到北京,跟随溥雪斋、管平湖、王迪等大家研习古琴,对古琴及其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有着深切的体悟。古代文人通过抚琴营造情境、陶冶情操、抒发情怀、寄托情思,悠悠琴韵间蕴藏着儒家的中正平和与道家的超凡脱俗。
《渔具图谱》盛文强/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渔樵耕读”“寒江独钓”“烟波渔乐”“渔舟唱晚”“海隅苍生”……作者从古籍插图、文人绘画、民间艺术中体察渔具的审美意蕴。网罟舟楫是士绅消遣娱乐的寄托,更是渔父安身立命的所在,荡桨摇橹拨动是时间的浪花,激起的是生命的涟漪。
《字间浮生》鱼山饭宽/中信出版社
鱼山饭宽将汉字、熟语、唐诗宋词赋予视觉化的灵动,于水墨丹青间游弋,呈现出独特的空间结构与神情姿态。画中有字,字中有画,在方寸间一瞥浮生,可谓妙趣横生。
《穆夏画集》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慕夏从花朵、叶子、果实中提取灵动的线条与柔和的色彩,描绘出仪态万方的女性形象。她们是水润的、丰盈的、慵懒的、清新的,像花朵般肆意绽放。庄严白皙的面庞,飞扬飘逸的长发,薄如蝉翼的裙摆,错综复杂的植物,装饰性强且富有诗意,充满了象征主义的美感与意象。
《20世纪》肖全/四川文艺出版社
收录的248张照片,有人物举手投足的特写,也有风物栩栩如生的再现,有寻常生活的细枝末节,也有宏大历史的代表瞬间,快门咔嚓一响,片刻即是永久。好的摄影作品应该如实记录时代,力求展示美感,传达思想感情,引发观者共鸣。
《庞贝:瞬间与永恒》文物出版社
康德曾这样评价庞贝古城,“在所有震惊世界的灾难中,还从未有过任何灾难像庞贝一样,带给后人如此多的欢乐和趣味”。公元79年维苏威火山喷发,灰烬堙埋了这座古罗马时期的城池,却也将庞贝城市文明的一瞬定格成为永恒。这本书是庞贝出土文物中国巡展的图录,再现了展出的金器、青铜器、玻璃器、壁画、大理石雕像等文物,并对庞贝的历史地理、城市景观、市民生活、考古发掘做了介绍。
《西方绘画大师经典画作赏析》莫殿霞/人民邮电出版社
国际哥特主义高贵神圣、理想化、仪式化,通过大小和比例的扭曲凸显C位。古典主义,理性至上,借古喻今,形式对称、比例和谐、表现明暗,追求宏大与庄重。世俗主义反抗宗教专制,描绘健美的体态、享乐的景象、欢快的情调、旺盛的生命力。纪念碑主义在教堂的天顶、墙壁上描绘大幅宗教史诗场景。人文主义提倡人性,反对神性,反映日常生活和现实人物,融入透视学和解剖学知识。理想主义认为精神世界才是真实的,通过理想化的人物身体比例、结构再现世界。透视主义用线条来表现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投影,在二维平面上创造三维效果。幻觉主义混同艺术与真实,使观者无法分辨绘画和现实的差别。自然主义力求还原真实的自然效果,以光线、肌理、色调再现场景,尽量不使用抽象的手法。样式主义用夸张变形的手法、矫揉造作的形态、光怪陆离的色彩突出个性。
七、哲学科学
《极简宇宙史》[法]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上海三联书店
加尔法德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带领读者遨游浩瀚宇宙,从宏大到微小,从时间到空间,从单向到多维,营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加尔法德还以通俗亲和的文笔为晦涩繁杂的物理理论做减墒,并在其间点缀些许故事性、幽默感和浪漫元素,为科普白话增添了一抹彩色。对于宇宙的无穷奥秘来讲,书写这本书确实是极简主义;但对于读者的普遍认知而言,阅读这本书将是烧脑之旅。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林欣浩/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贩卖入门级的西方哲学二手知识,从八卦趣闻到哲思探讨,风趣幽默,浅显易懂。哲学的发展与神学、数学、科学密不可分,是不断推翻与重建的过程。
八、建筑
《亭子》楼庆西/清华大学出版社
亭者停也,路亭供给行人歇脚处,村中亭成为村民聚集地,桥亭增加桥体稳定性。亭者避也,井亭、碑亭保护着水井与石碑,也在护航着百姓的生活,护佑着文化的流传。亭者景也,在自然山水园林、明清皇家园林、江南私家园林中亭亭相依,通过得景、对景、借景使山水、植物、建筑融为一体。亭者情也,或为事、为人而建造,或因事、因人而闻名,述说的是情感,承载的是历史。
《牌楼》楼庆西/清华大学出版社
牌楼源于古代院门和里坊之门,木牌楼是最初、最基本的形式,并由此发展出石牌楼、砖牌楼、琉璃牌楼、泥塑牌楼等,他们或连接墙体,或依附门面,或呼应主体,或独立存在。牌楼以符号化的表达加以地方特色的融合,营造出宏伟亦或平和、简洁亦或繁琐,肃穆亦或喧嚣、含蓄亦或鲜明的气氛与感受,成为别具一格的小品建筑。大门型牌楼在柱间安门扇即成院门,如天坛圜丘牌楼、曲阜孔庙棂星门等。标志型牌楼可以在佛寺、庙堂代替大门,也可以在城乡街道、十字路口充当路标。纪念型牌楼多是纪念与表彰尽忠报国、节孝贞烈、乐善好施。装饰性牌楼一是装点商铺门面,二是修饰寺庙、祠堂、会馆的大门。
《柱子》楼庆西/清华大学出版社
建筑立柱,承托屋顶重量,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建筑的柱子营造氛围,蟠龙木柱、楹联石柱、石木混合柱各具特色。华表由谤木演变而来,其承露盘来源于承接露水的铜制仙人,其云板与乌头门上的日月板异曲同工。墓表,位居神道之首,本是陵墓的主标记建筑,逐渐发展为望柱,额板被省略,仅仅作为陵墓起始的标志。经幡,立于佛寺大殿前消灾免罪,立于陵墓之前超度亡灵,立在城市街头百姓祈福。功名旗杆,木旗杆顶部悬挂锦旗,石旗杆改用方斗作为标志,所表彰的人与事不限于科举中第。拴马桩,或在桩头的人臂兽腿透雕孔洞,或在桩身上凿出穿孔,或直接安装铁环以系缰绳。
《狮子》楼庆西/清华大学出版社
狮子,西汉作为贡品进献帝王,后来又随佛教传入中国。“风从虎,狮克虎”,石料雕成的狮子蹲立风口镇煞风害。从辟邪到神道石兽,从宫殿门前到住宅门枕石,狮子守卫着一方平安。从房屋的柱础到栏杆,从牌楼的横枋到夹杆石,狮子形态有着千变万化。屋顶垂背上的琉璃小兽、山墙伸出檐柱的墀头、两层横梁之间的柁墩、支撑屋檐外挑的撑栱和牛腿……狮子造型无处不在,而且被赋予了人格化,逐渐演化为象征着欢乐、吉祥、平安的瑞兽。
九、生活
《说笑》思文/中信出版集团
“沟通技巧是术,做人方式是道”,脱口秀演员思文从术与道两方面阐释幽默。失谐理论、优势理论、释放理论是生产幽默的三原理,暨意外反转、吐槽自嘲、化解尴尬。从某种角度而言,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悲剧经时间熬煮发酵为幽默,所以我们要把痛苦当做礼物,让心胸变得豁达。
十、漫画绘本
《纳闷集》匡扶/湖南文艺出版社
图像小说。匡扶善于捕捉绵密生活中的小细节,挖掘小人物隐秘的小情绪,并以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形式精准展现。六段故事的主人公们在经历低落、焦虑、彷徨、虚无之后,逐渐看清了生活的本质,却依旧守护心中的那束光,抵抗着顿感,热爱着生命。
《平面国》[美]尼克·索萨尼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以科幻小说《平面国》所构建起的不同维度的世界为切入点,引发有关认知与思维、语言与图像、观察与想象力的讨论。“平面”定义当下,形成体系,井然有序,但也束缚认知,忽视差异,固化思维;“非平面”依托平面,多维视角,动态观察,从而突破枷锁,放飞想象,面向未来。
《熊与狸的四季之旅》[日]帆/四川文艺出版社
治愈系漫画。山间四季的流转营建出变幻多姿的舞台,熊与狸、鹤与鹭上演一出出以友情与陪伴为主题的短剧,他们迥异的外表与习性赋予角色反差萌。
《假如生活糊弄了你》[丹麦]迈克尔·伍尔夫、安德斯·摩根泰勒/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短小精悍的篇幅,极简主义的画风,幽默风趣的吐槽。作者通过信息图表的形式来解读生活,从而引发强烈共鸣,博得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