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平静放松的时刻
查看话题 >沉到生活之下,去种点菜可好
前段时间搬家了,搬到了距离公司更近的地方。特别喜欢现在住的地儿,交通方便,但神奇的是没什么人,周围2公里内无商区,小区也很安静。每天下班坐地铁到站后,只有零星一两个人在这站下车,从拥挤嘈杂的地铁上走下来,走到宽敞无人清冷的回家路上,深呼吸一口冰凉空气,感觉就像从熙熙攘攘 热气腾腾的夏天,瞬而走向了辽阔苍茫平静磅礴的秋夜。
在厨房的快乐
搬家之后有了自己的厨房,每周从周一开始就抽空陆陆续续研究菜谱,安排周末的一日三餐。周五晚上睡觉前,挑选好周末两日的食材,选定次日的送达时间,喝一口凉水,便能安心睡下。
自己做饭后,你对“吃”这件事就有了绝对话语权。这个话语权,大到今天是吃火锅还是煮面条,吃牛肉螺丝椒还是鱼香茄子煲,番茄炒蛋做成甜口还是咸口,小到这道菜我要放三个小米椒还是八个小米椒,统统由你说了算。不管好不好吃,因为是自己做的,所以也踏实安心 照单全收。这种绝对的,不用假手于人的对食物的话语权,就是做饭最大的快乐。
于是,我终于吃到了原本只有在家里才能吃到的酸辣椒炒粉(酸辣椒是精髓,有豆芽可以放上几颗 但不要多,不用放生抽染色)、咸口番茄炒蛋(不放糖,不放芡粉,一定要放小米椒和葱花)、香辣炒虾(虾要选小个一点 皮软一点的那种,虾不要油炸,放多点小米椒,葱切成长条的,不以增甜为目的的放一点点糖提鲜)。
心情好的时候,就多张罗几个菜。下午三点左右开始准备煲汤的食材,排骨焯水,番茄和土豆洗净去皮切块,保证四点前能煲上。计算好时间,五点开始准备炒菜的食材,茄子先放盐腌制半小时容易变软,金针菇洗净后先上锅开始蒸,这边茄子肉末炒熟后那边金针菇也可以出锅了,装盘后浇上蒸鱼豉油。最后,排骨汤出锅,撒上葱花,哇。开动。
没劲的时候就煮碗鸡蛋挂面也是开心的。(鸡蛋要打散,不要整个的)
果然,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愿、自由的进行创造是给人快乐的,不管你是要做一个所谓改变世界的产品,还是只是做一盘家常菜。这两种创造过程本身所带来的快乐其实并无二致吧。
一个人的阳台
新家的阳台不大,大概2平米,可是就是这2平米的空间,组建出了只属于我自己的独立宇宙—— 这里摆了一个自己组装的木茶几,一张我可以用任何姿势躺在上面的懒人沙发,放了几本喜欢的平静小书,一个之前生日时好友送的音响,还有,一副千挑万选的中意的茶具。
工作日的晚上,如果下班早,会来阳台静静坐一会。周末下午,一个人在阳台沏一壶铁观音,打开音响,随手拿起一本平静小书就能沉下去,静静读起来,困了就顺势在沙发上打个盹。傍晚,看完一部令人难过的老电影,再翻出收藏的治愈系音乐,伴随黄昏入夜的间隙 从窗外吹进来的一股凉风,让你虽身在城市 却仿佛走在幽深静谧的丛林间,看见远处的山,感受到湿漉漉的风,听见迟滞而坚决驶过的老火车,和遥远上空的号角。
特别喜欢这片阳台。平常的日子里,人总是浮着,灵魂飘在半空中。但只要在这里,就能沉下来,深深的沉下去,沉到时间的细缝里,在里面认真审视和感受生活的细枝末节,“仿佛鸟栖树 鱼潜渊 一切妥帖安宁” 。在这里看过很多个黄昏入夜的过程,沐浴过很多缕午后和煦的阳光,还观察过阳光下万千浮浮沉沉的灰尘颗粒。这种感觉就像是把一张揉作一团的A4纸,慢慢摊开、铺平,细细观察其中的沟壑和纹路,然后惊喜的发现里面竟然有高低起伏的山丘,有枝桠横斜的林梢,有层层海浪,和霭霭波光。
如果能沉到生活里去,深深的沉下去 —— 沉下去做一顿饭,切葱花的时候感受残留的水滴和它弥漫到鼻翼的清香;沉下去收拾屋子,俯身用抹布擦拭地上的灰尘,擦得抹布乌漆麻黑,再用清水揉搓冲洗干净;沉下去看一本也许没什么用的书,不要想它能为你增加什么竞争力 ——会发现生活处处藏着盛大的安宁和快乐。
说起来也很神奇,深入到生活的细节里之后,对外界的欲望也变得很低,这种转变像是发生在顿悟的一瞬间。与之相应的是对生活的满意度极高,这半年来常常有感到“阳光明媚,平安健康,夫复何求”的时刻。回归到生活和自然,不投入社交网络和人群,比什么都好。
虽然说没有人能完全幸免于消费主义的洪流,但是,构建好生活的底盘,至于五光十色的city life,也不过是轻轻掸掸灰尘。
新年了
转眼就到年底了,明年要一切越来越好啊!不过,如果没有,也没关系。
只要能吃饱睡好,保持锻炼,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平安无虞,便足矣。足以披荆斩棘。如果还能更多,那就希望能对自己持有「自洽且稳定」的认知吧,「不要把评价自己的权利让渡给别人」,如果能真正做到这一点,也算完成一个大功课了。
Anyway,生命自有其法
天高路远,不如去种点菜吧
周末宅家吃吃喝喝精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