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欢喜心过生活
朋友问我,打算怎么跨年。
原本打算去看一场跨年电影,看了一眼没有合适的场次,又实在不愿意这么冷的天在外面受冻,于是坐在电脑前,想想这一年有没有什么可以记录的。
我其实并不是一个热爱旅游的人,相比热门旅游城市热门旅游景点,我更喜欢去一些小镇,或者去逛逛博物馆,可这么多年来,身边那么多朋友,真的愿意和我一起去逛博物馆的朋友也就只有一个。今年十一假期的时候,和这个朋友去逛了鲁迅博物馆,到白塔寺到历代帝王庙到万松老人塔到北海北夹道,最后是故宫角楼。那天虽然是十一,可是并不是很拥挤,一般到了节假日,我是不太乐意出门的,外出旅游住宿也贵,还得提前买票,节日氛围浓厚到打压出行积极性。

其实和朋友一起出门也讲究投其所好。约喜静的人去游乐场、约爱好看展的人去商场、约爱去商场的人去博物馆,大家都不一定能玩得开心。
有时候喜欢从和朋友的相处中扒拉出一些文字,但和人的距离过近,很难去客观看待一个问题。有一段时间总是和一个对瘦有很深执念的朋友在一块,那一阵子我总是叫嚣着要再瘦一点再瘦一点,后来体测的时候,隔壁一个宿舍的姑娘担心BMI指数拿不了满分,在二三十多度的气温下穿了大衣,大衣里放了雨伞,充电宝和手机(身高体重的测量上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我终于意识到,瘦不瘦对我来说真的没那么重要。
然后是谈恋爱,在对瘦有很深执念的同时,我跟魔怔了一样想找对象,因为身边朋友都有男朋友,所以心心念念要找对象,好像连吃饭都没有找对象重要了。“等我再瘦XX斤,我就去找对象了。”“你要认清现实,你没对象和你那XX斤肉没有关系,它们不背这个锅。”好吧,我承认,我只是为自己找了个借口。期间朋友也尝试给我介绍身边不错的男孩子,不咸不淡地聊着,等到学校开始上课以后,觉得还是学习快乐,我已经对恋爱以及和对方聊天失去了兴趣。我问我自己,让你有一个好看的绩点和一个好看的对象,你选择哪一个。我选绩点。
和母亲谈起这个,母亲说:“别人听到你是不婚主义者都被你吓跑了,怎么会愿意和你处对象。”我问:“我只谈恋爱不结婚,不花对方的钱,不要对方给我送东西,也不用他花大把的时间陪我,和我谈恋爱,再省事不过了好吧。”
过了一会儿,我觉得自己还可以再扎心一点:“等我有对象,带他回来和你吃饭。”
“……”
她已经能够很坦然地接受我的想法了,大抵是因为自己的婚姻不幸,身边的家庭有不少是搭伙过日子,所以从我一开始和她说我要做个不婚族到她能接受,其实没有花太多时间。
所以瘦也好,恋爱也好,很遗憾2020他们都与我无关。
之前一个一起上过辅导班的朋友去了英国,我羡慕得不行,可是自己心里清楚手心向上让父母资助我出国留学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想了想,还是考研吧,至于以后,总会有机会的。也是通过这件事让我开始去想一些很现实的问题,我能去一个什么样的学校读研,我以后会有一份什么样的工作,我能不能在自己希望的年龄实现财富自由。最后一个问题,我和几个人讨论过:
情景一:
我:我在想我要怎么才能在XX岁撂挑子不干了去养老。
A:估计难,除非你以后一个月挣一万多,不买房不买车。
我:我想毕业以后按揭一套房,也不用太大,等我上了年纪可以和我的侄子或者外甥签一个遗赠抚养协议,也不用他们负责我的养老,隔一段时间来看看我,我生病了送我上医院就行。
A:你这个选择有点难,你不怕分你家产。
我:……我有啥家产。
情景二:
我:我在想我要怎么才能在XX岁撂挑子不干了去养老。
B:这有什么难的,你只要有几百万就可以了,如果不是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去一个三四线城市,可能只要一半。
我:所以我应该怎么挣这几百万呢?
B:你好好学,到时候过了法考,考一个好一点的研究生,要是时间经济允许再去美国读个LLM,回来当律师,可能就是一开始会很辛苦,辛苦完头几年,后面就会好很多了。
我:那这个LLM是一定要考吗?
B:也不是,只是有些大所会比较喜欢招有留学经历的毕业生,我小姑姑在美国当律师,她也不打算结婚……
我:……我尽力。
A是我的高中同学,B是我的大学室友。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先不说我要挣多少钱(现在说它还太空),只是从态度上,我的高中同学肯定认为我不结婚养老靠遗赠抚养协议是不靠谱的,而我的室友却认为我的观点是可行的。
之前上补习班的认识了一个英语老师,三十来岁了没谈对象也不打算结婚,我问她:“你家里催婚吗?”“催啊,但他们催是他们的事,我一年总共在家待不了几天,至于其他人的背后议论,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我也听不到。”我当时只有18岁,初有了不婚的念头,瞬间对这个老师的好感倍增。
从书里看到这么一句话:“人生的不圆满并不可怕,人投生到有缺憾的娑婆世界也不可怕,怕的是永远迷途而不觉,永堕沉梦而不惊;怕的是在心灵中没有一个闹钟,随时把我们从无明、习气、妄想、执着中叫醒。”
我是一个没什么追求的人,最大的梦想就是跨过奋斗阶段直接步入养老,也只是想一想,没想这种生活真的可能实现。身边有人和我说,每个人能看到的天花板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看到三米,有的人能看到三十米。他告诉我不要因为自己和别人的看法不一样就认为别人是错的,我们只是看到的不一样。
那种感觉,就像是有人在很热的夏天突然给了我一杯解暑的冰柠檬水。
可惜由于我见到的东西不够多,见到的人也不够多,看过的世界也还没那么大,当面对一个对我来说全新的事物或者说当我有了一个不被大多数认可的想法时,我很容易沮丧。
年底因为一场考试很是郁闷,我给朋友发消息:“我好想回家。”他说:“你是要学究天人的。”当时只觉得他为安慰我真是会说,后来那场考试结束后,我突然想起他的话,觉得有这样一个朋友很是庆幸,有时候他比我自己还要懂我。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剩下的都是碎碎念了,回家以后,我经常拿出以前的书来看,也因为快递寄坏了我四五本书很是郁闷,决定以后再也不要通过某一家快递来寄书了。
要说明年有什么想做的,还真不少,但还是不要立flag了,总有一种立了flag就会倒的错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