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墨瓜季评丨2020第四季度电影分享: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
2020年第四篇季评开始了,在这个世间多纷扰的一年,能坚持写下来四篇水文,也算得上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吧。
2020年第四季度共计观影和追剧(综艺)40部,其中电影38部,剧集(综艺)2部。

1、数据统计(电影)
(1)以2018年出品年份为界限:新片6部(其中2020年新片3部),老片32部;
(2)依据是否去电影院观看为标准,所看电影数量:院线电影3部,非院线电影35部。
2、本季度关键词
(1)启明会观影节;
(2)年度小结。
本季度完整片单及其评分放在了文章末尾。
关键词一:启明会观影节
十月初的时候突发奇想弄了这么一个观影活动,虽然是草台班子,但好歹也坚持办了两届,配套的微信群也有七八十人了,不多但活跃度还行。观影节办了两届,我也参加了两届,虽然短时间内观看限定的电影难免会有机械感,但整体来说还是收货颇丰,像《魔诫坟场》这样充满惊喜的片子要我自己发掘出来,指不定得到什么时候呢!还有就是带着审视的目的去看片,更能从比较中看出每一部影片的优缺、偏向,可以说提升了自己的审美。除此之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很重要,电影从来不是孤岛,人也不是独居动物,能通过这个小小的活动结交到各位“奇人雅士”,当真不错。
然后就是关于评奖的碎碎念。我至今仍然对第一届观影节的最高奖颁给《背靠背,脸对脸》耿耿于怀,倒不是这个片子不咋地,只是它“本子电影”的嫌疑有点大,尤其是它的文本十分契合当今的社会环境,感觉加分加过头了,第三届的片单中同样有一部黄建新的作品(《错位》),不知道能否有所斩获。杨贵媚连续两届在“影后”单元拿到了不错的成绩(第三、第一)让我小小惊讶了一下,不过第三届她就没作品了。另外还想吐槽一点,第二届“影后”单元里面伊丽莎白·苏(《离开拉斯维加斯》)居然连提名都没捞到,我是真的有点看不懂了,感觉是两届以来最大的遗珠。同样,林正盛(《热带鱼》)掉了提名也有点匪夷所思,不过和友邻一聊天,才发现大家对于他的表演都不是那么care……好吧!虽然对于有些奖项的安排会不爽,但总体来说,能看到这么多可能自己没有机会去看的影片,这种感觉还是很棒的!我会尽量把这个草台班子维系下去,也算是给青春(也不小了?)留下点念想吧。

关键词二:年度小结
怎么说呢?这一年下来看了这么多电影,虽然看似有点杂乱无章,但还是有迹可循的。就比如,集中消灭豆瓣“想看”电影,补奥斯卡、三大和香港金像奖的片子,还有去影院看自己比较感兴趣的院线新片等等。其中最值得让我记录下来的还是集中补了王家卫的电影,以及看了两届启明会观影节的片子。
这一年看的片子,从一星到五星全都有打,值得推荐的也都在每一季度的“本季度电影推荐”里面提到了,由于战线拉得实在太长,所以索性也就没有去总结什么“年度观影十佳”。2021年的话准备弄一个月度推荐集,正好凑够12部,来个“2021年我最想推荐的12部电影”,哈哈哈!!!

3、本季度电影推荐
对应开篇列出的季度影视海报大合照,我为每一部电影做的基础评分放在了文章结尾,在这里推荐几部电影:
(1)《花样年华》
在这部千禧年新作中,王家卫的风格较之以往有所改变。虽然还是王、杜、张的组合,但服务于文本,这部《花样年华》拍得很内敛、克制。他前面的作品有“过火癫狂”,也有洒脱灵动,到了这部就是克制的浪漫的极致了,味道确实不一样了!然而,墨镜的片子内核却一直都在。这部又是张、梁这两位最适合他电影的演员共同主演,实在是太精彩了。
(2)《东邪西毒:终极版》
虽然对部分剧情进行了取舍,配乐也有所改变,但这部“终极版”和“94版”大体上没什么区别(貌似这一版故事更好弄懂了?)。不清楚为啥豆瓣整了两个条目,不过看完之后评价差不多是一样的,除了林青霞那一部分拉胯了些,整部电影相当棒!
(3)《疯狂店员》
这部电影属于那种“乍一看挺粗糙,再看发现蛮巧妙”的电影。要是对于美国街头文化有进一步了解,那么看起来应该会更爽。虽然片尾也升华点题了,不过整部电影最能看的还是影片展露出来的十分强烈的荒诞感和戏谑感。
(4)《魔诫坟场》
最开始是带着看恐怖片的期待去看的,前半部分确实精彩,甚至远超我的预期。但我是越往后看越觉得冗长,可能是因为前期走的是恐怖片路线,节奏感强,后面就开始陷入让我云里雾里的宿命、生死等讨论里去了,我确确实实理解不了、感受不到。不过,在丧尸设定乏味和特效简陋的前提下,这部电影还能给我带来如此的震撼、紧张与刺激,配乐和化妆功不可没。尤其是配乐,味道太足了,可以说在第一幕就抓住了我。影片当中有两个场景的设计简直可以吹爆,一个是摩托车冲出坟墓,一个是死神现身,真是太帅了!
(5)《国产凌凌漆》
不知道是不是有所借鉴,一些桥段和脑洞大开的设定相当惊艳,就比如商场电梯间的那场飞刀戏,太棒了!正反向的手枪也是大笑点。当年的港影总被人说“尽是过火,尽皆癫狂”,确实这样,就拿这部影片来说,赶场就显露无疑,极尽简单的故事铺垫与人物塑造,以及很多的穿帮镜头,都昭然若是。不过,那一代的演员确实是个顶个的,星爷、袁咏仪、罗家英……那个时代,真是怀念啊。
(6)《被告山杠爷》
这部电影人物的脸谱化明显了点,还有就是表演、配音这些硬伤,都挺影响观感的。中段的大量回溯、收尾时孩子的戏剧性一言,以及片末的空巷算是对于电影结构、故事文本和镜头语言进行了一定探索吧。不过,这部电影最加分的还是题材自身,善与恶、法与情、家与国的辩证关系确实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掰扯明白的,别说是二十多年前的过去,即使是现在,就搞明白了吗?
(7)《背靠背,脸对脸》
本子厉害,演员的表演也厉害。两个多小时的片子看下来一点问题都没有,节奏太棒了。以一个小小的文化馆的两场官斗差异化地表现了改革开放后的政治情况,虽然不尽全面,但也足够典型,可以说是那个年代的《官场现形记》。但是,影片中穿插的关于“传宗接代”的剧情虽然符合当时情况,但安排在这部影片中,确实有点跳。而一些指向性不明确的细节和头尾不接的一些配角都挺让我难受的。有机会看一下电视剧加长版,不知会不会提升观感。
(8)《机智问答》
冷静、克制,又残酷。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要贴故事原型,律师和教授交起朋友那里稍微唐突了些,而这跟赫伯的“奇葩”结合起来,就更怪了。赫伯这个人物本身也有问题,教授、律师也同样如此,你可以说这彰显了人性的复杂,也可以说是故事原型的问题,但看起来确实不顺畅。至于整个故事引发了什么样的思考,见仁见智罢!
(9)《红玫瑰白玫瑰》
虽然赵文瑄毫无疑问戏份最多,但戏眼差不多全落在了两朵玫瑰上面。 「红玫瑰」这部分情节扎实,人物关系展开得也好,好几场戏拍得味道十足,很棒。「白玫瑰」这部分感觉情节上有点着急,人物铺垫不够,导致后面的剧情代入缺失感很重。所以,虽然我被叶玉卿的美颜吊住了眼球,还是不免困惑、无语和失望。整部电影质感相当好,不过目前的资源确实比较扎心,期待修复吧。
(10)《城市梦》
一部具有“惊悚感”的纪录片。选题当然是好的,而且视线相对来说也不是那么俯视了。不过影片呈现出来的内容观感实在太差了,尤其是剪辑和配乐(大量的鼓点)。社会题材,还是个纪录片,确实会有偏好。尽管影片可能有诸多不足,但还是期待如此影片越多越好,毕竟解决问题的前提之一是发现问题嘛!
(11)《热带鱼》
对故事主线倒是无感,不过电影拍得足够有趣,而且也对味儿。印象最深的还是两段“暗恋”戏,第一段很有小清新的感觉,尤其是搭配上那段水底动画,“青春勿语”。第二段则更棒,你看那无疾而终的结局和整体荒诞的主调,“魔幻现实”。 配乐、动画、故事相辅相成,共同构建了一个超现的青春故事。哪有那么多堕胎和车祸,“混不吝”的天马行空不是更迷人?陈导的金马BP新作找时间观摩观摩。
(12)《妹妹》
配音和画风接受不了,别的方面都蛮好的。关于奥斯卡得奖这个事,我感觉题材问题很大,美国人get不到计划生育啊!
(13)《无言的山丘》
台湾日据时期的故事,题材对我来说是属于新鲜的。近3个小时的片子看下来有种史诗的感觉(配乐、美术十分可)。整部电影以矿区的小社会来折射当时台湾复杂的大社会,如百科全书般将日本殖民地文化进行了剖析。于其中,能看到殖民统治下的社会百态(尤其是反大众认知的妓院)。重点刻画了常被历史所遗忘的底层人,他们或我自逍遥,或逆来顺受,或奋起反抗,或拼尽全力。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皆为活下去!有的人死去了,有的人麻木着,有的人仍在放声高歌,有的人则奔向“光明”的“未来”。《无言的山丘》以底层人在强权社会下的压迫为引子将殖民文化血淋淋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杨贵媚戏份大概只分到了1/5,但葬礼那场戏想当具有爆发力,与前面隐忍、能干的寡妇形象对立而又相融,很棒!
(14)《春光乍泄》
算得上是一部对导演和演员都有所突破的影片吧。 墨镜在熟练使用其过往电影元素之余对题材和表达进行了一定的突破,看这部片子的时候就感觉同性只是一个壳,97年的港片哪有不谈香港回归的呢? 张、梁二人的演技比较在这部戏基本就盖棺定论了:哥哥很优秀,但是比起伟仔来还是差了点。 《春光乍泄》观感上和《阿飞正传》很像,虽然讲了情(爱情&亲情),但重点讲的还是归属感这个东西。 墨镜的片子味道实在是太好了……
(15)《爱神》
合集电影,剧情上没有联系。不过连接点的配乐和插画让影片充满了“神秘感”,很棒! [手]质量其实还行,但以作者性来看不太够。剧本有点烂大街,但墨镜之前的本子其实也没高深到哪里去,不过是包装得十分到位,只是这一次墨镜没能化腐朽为神奇了。同《西西里》相近的故事,重点是要表现出前后变化产生的沧桑感,这部表现得不太好。虽然也用了《重庆森林》《花样年华》那样靠服饰表现的手法,但用得不太好。 [平衡]这个片子风格和那俩就不搭,而且索德伯格拍得太无聊了。唯一让我惊喜的就是唐尼的表演,确实是我印象之外的他! [危险临界点]最后那两支舞蹈和海滩上的相遇让整部片子升华了!而且安东尼奥尼对于爱和性的表达,也很耐人寻味,是我认为三部短片里最好的。
(16)《蓝莓之夜》
这片拍起来对于墨镜来说没啥难度,用《重庆森林》+《东邪西毒》搭个壳,配套地整两部短片,再拼接成一部长片,齐活了。 电影比较大的一个问题就是节奏不行,前面的主线和后面两个“公路片”支线安排得不大对头,风格转变得也突然,看的时候很怪。主线就是浓缩的《重庆森林》第二段,支线A也和墨镜之前的风格比较接近,反倒是支线B蛮让我意外的,一时还真想不到居然是墨镜拍的!倒不是说拍得有多好,只是是另一种类型的墨镜罢,而且娜塔莉·波特曼真的是太灵了! 我感觉《蓝莓之夜》暴露出了墨镜在剧本仍旧简单的情况下,电影技法的衰退,很难再像《花样年华》那样那么能让人致幻了。 这部片能给这么高分,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支线B算是墨镜另一种意义上的突破吧。
(17)《跟踪》
惊喜之作!墨镜其实还是能讲好故事的,寥寥几分钟就把出场的主要角色交代得虽说算不上面面俱到,但也清清楚楚了。 旁白式的“王家卫”金句,搭配上克里夫·欧文和阿德瑞娜·利玛的脸,以及调度不错的跟踪戏,相当带感,墨式悬疑确实有点不一样的感觉! 不过王家卫最核心的还是“情”啊,不管是“名存实亡”的“婚姻感情”,还是“萍水相逢”(跟踪)中的“露水姻缘”(单恋),都描绘得恰到好处。还是因为细节,采访现场对于男友的强控制欲表现得十分到位,而阳光下利玛那掩藏在太阳镜下的伤痕也佐证着前一晚欧文的小动作,墨镜的片子确实细腻。 然而,片子前面的铺垫略微有点多,体量也确实不够,导致人物的可塑性和剧情的延展性都不大。不过,广告片能拍到这个程度已经很棒了!
(18)《一代宗师》
130min版和123min版各有千秋,不过这两个版本最有闪光点的人物都是宫二。其实,要不是章子怡拿出了如此好的表演,这部片的分还能再往下降。宏大格局下的叙事,墨镜确实整不了,整个一流水,而且拍得又散又平。王家卫电影中的人物是相当有魅力的,这部《一代宗师》没有做到,而且在氛围营造上也差强人意。电影台词也是好坏参半,角色塑造实在是不行,选角问题也太大了!
(19)《金笼》
一下想到了《一九四二》,偷渡者的美国梦和灾民的逃荒其实本质上没什么区别,都是一种另类的“公路片”。 本片将视角聚焦在了四位年轻的偷渡者身上,差异化地展现了四种情况:①许是由于性格软弱,许是本来信念就不坚定,一遇挫折便直接放弃;②在社会达尔文主义中作为弱肉被强者所食;③到达胜利之前猝死;④历经千辛万苦抵达终点,却发现和预期完全不同。四种情况传递出了四种不同的情绪(不舍、悲伤、恐惧与无力),影片对此进行了很不错的呈现,再搭配上三次扒火车所承载的三种情绪:迷茫、麻木与悲凉,颇有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尤其再联想到他们的年纪,唉。 尽管已经在其它影片中见过,但当看到美墨边境那如长城一般的墙,还是震撼到了。在巨大的社会鸿沟下,我们又有谁不是那砧板上的肉呢?
附:本季度个人观影list及评分

年初立下的flag算是勉勉强强完成了吧,不过仅仅是看完了,要等到消化完毕可能还需要更长的时间。像墨镜王的片子“致幻性”就相当强,片子传递出来的情绪会一直刺激着我,其实也没那么夸张,不过我是很乐意徜徉在这种氛围中的,这也是我看电影现在越来越慢的一个原因吧。王家卫的电影,还有其它很多我认为很不错的片子我是很愿意重复看它个七八遍的,不过这样难免会降低看片数量,不过也无所谓,能从我喜欢的电影中汲取到我需要的养分就足够了。
说实在的,这四篇日记要是连着看下来,确实有点水。不过,人生嘛,听听音乐,聊聊电影,品品生活,也蛮好的。
就这样吧,明年见!
延伸阅读:
墨瓜季评丨2020第一季度电影分享:被囚家中的枯燥冬日,我都看了些什么?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1 22:24:10
-
179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1 16:47:37
-
豆友4663751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1 04:15:59
-
叫啥随便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1 03:27:45
捆绑↑天堂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启明会第12届观影节「职场·打工奇遇」回顾、总结及展望 (3人喜欢)
- 2025年北京-上海电影节部分单元选片猜测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