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
林语堂说,不管我们走到生命的哪一个阶段,都应该喜欢那一段时光,完成那一阶段该完成的职责,不沉迷过去,不狂热地期待着未来,生命这样就好。 中年如秋,有着繁华落尽一样的淡泊,生活哪有那么多轰轰烈烈,都归于一粥一饭的平淡,人生是一个与自己和解的过程,终是要回归的。 从年少的看远,到中年的看宽,从鲜衣怒马到宠辱不惊,岁月终是不可返,简单才快乐,平淡才真实。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哲学家说,如果生活变成了只是怎么活下来的话,那就是无聊。
印光大师曾说“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信夫。] 以学者身份出使美国的胡适,可以很好地降低美国人对华的抵触心情,事实证明,胡适是最受美国人欢迎的中国人之一,胡适确实是游说美国的最佳人选。 胡适有一首广为人知的小诗,最能反映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基辛格在《论中国》中讲: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鲁迅先生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情深自古难延寿, 谁许人间共白头 茨维格说的:这个世界上最恶劣的坏事并不是由邪恶和残暴所造成,而几乎总是因为软弱而产生的。 天南地北的人,讲道理的是知己。殿上君王堂下臣,心存百姓的人,百姓心中自有你。 在中国旧式家庭中生长的人都明白家长的意志怎样在表面的无违下,事实上被歪曲的。虚伪在这种情境中不但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对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加以歪曲,只留一个面子。面子就是表面的无违。名实之间的距离跟着社会变迁速率而增加。在一个完全固定的社会结构里是不会发生这距离的,但是事实上完全固定的社会并不存在。在变得很慢的社会中发生了长老权力,这种统治不能容忍反对,社会如果加速地变动,注释式歪曲原意的办法也就免不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结果,位与权,名与实,言与行,话与事,理论与现实,全趋向于分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