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0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在隆冬,我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文字/排版/ 菘寒

01
此刻是清晨六点,窗外一片黯淡,有飒飒风声呼啸而过,年末的冷意不是渐渐渗透,而是瞬间降临,彻骨凛冽。好在屋内尚有温暖,台灯按下,霎时有一片光笼罩,这点暖刚好把内心断裂的记忆碎片一点点接续起来。
相比于年终总结的冗长,读书总结则充满了期待与喜悦,想到今年又读到喜欢的书,和一些陌生却默契的灵魂相遇,不能不开心。前段时间总在想,如果没有任何外在回馈,能长久坚持的一件事是什么呢?应该是读书吧,不惨杂任何功利性,只是循着心境的转变,读蕴含不同气质的书。到现在,它已经完全融在生活里,和吃饭睡觉一样,成为自然而然触发的一个习惯。
今年读书60本,达到了年初定下的50本目标,每一本都在豆瓣标记、或长或短地写书评、整理读书笔记。阅读的边界不断被拓宽,古诗词和诗人传记是今年格外喜欢的一个专题,内心中总有一片古典情怀萦绕。
外国文学中读到加缪、佩索阿、博尔赫斯,加缪的忧郁深邃,佩索阿的低调内敛,博尔赫斯的博学儒雅,三个有着不同气质的男人,我都爱。
除了这两方面的探索,更多的时间仍是随笔和小说居多,它们是我早已熟悉的风格,庆山、简嫃、苏枕书、黎戈、陶立夏、洁尘、宁远、蒋晓云,都是很喜欢的作家,因为知道她们的文字质地与我契合,是无需犹豫就可以沉入的。

年度十佳
01《鹤唳华亭》——雪满梁园
古言小说里数得着的经典作品,这部书里有爱情,有权谋,却并不狭隘,更多的是一种情怀,理想和人性。文字娓娓道来,像极了红楼梦的语言和氛围。笔下柔情似水,文言的字句,古色古香,极淡的笔,写庭院月色,写朝堂纷争,写破碎往事,写伊人离去,读来只觉书中一日一日平静过去,但掩卷陈思,才惊觉那岁月底下的风起云涌。
02《多情却被无情恼——李商隐诗传》
在春节的安静氛围里,读完这本书。想读的缘由是听欧丽娟老师的「孤独的多棱镜」,提到李商隐的一生,眼泪恰为其最好的注脚。
李商隐的一生是与眼泪相伴的,牡丹花上的露水都是它的泣泪。生于帝国摇摇欲坠的晚唐,挣扎于牛李党争的夹缝,就像一根芦苇,在东风与西风的生死搏杀中寻不到自己的方向;在恩主家与岳父家的对立关系中进退维谷,灵魂被撕裂成两半,直至潦倒而死。
想了一辈子,求了一辈子,最终也没能实现光宗耀祖的夙愿。他的夜晚,多半裹挟着怨叹。在了解世界给予李商隐的一切之后,再读李商隐写给世界的诗,就会明白,他的命运册属于痴情司。

03《我为你洒下月光》——简嫃
恰如简嫃所言,这样的书一生只能写一本,囿于才情勉力为之,是散文化的小说,故事情节,人物穿插都淡去消隐,更多的是感知、觉察、自我存在、爱情本质、宿命与存在,及生命真谛的探寻求索。在爱情总是引发日蚀的世界里,这里却记叙了一段纯情的青春,她和他的爱情里,只有一封又一封鱼雁往返的书信,但在尘世里终究无半点缘分。
阅读的过程,总使我想起自己,和维之一样,常怀一无所有之叹,浮生若寄之感,但情感的空荡有了文学的充盈,孤独的心境亦有文学的抚慰,无人陪伴的时间里有自然恒常不变的谦逊与静谧给予意念。所以,没有眼泪,也不嗔怨,在无边辽阔的静夜里,如一叶浮萍,也没什么不好。
04《诗人十四个》——黄晓丹
春日绵绵,晴丝袅娜,恰逢春来,读到这样一本跟春天有关的诗词书,十分应景,当下的春光与诗词的描绘,自我的心境与诗人们的境遇,彼此交织,仿佛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在某一个瞬间,脑海中突然有一句诗萌生,自我的感受被全然的理解和阐释,是一种奇妙的喜悦。
诗人们用作品呈现自身的困境与渴望,同时将他们抵御绝望的能力贯注在诗词中,当千年后的我再去阅读,体验他们尖锐的痛苦,坎坷的境遇之时,也获取了一份自遥远之外传递而来的力量,时间在轮回,但一些哲理是不变的,等我走出诗词,过往生命的伤痛似乎有了某种程度的疗愈。

05《掉伞天》——蒋晓云
这是今年唯一一本阅读感很好的小说。掉伞天的意象实在太美,阅读的感觉像吃苦瓜,清清的苦。算来算去,竟得不到快乐。”太爱思索便会福薄“。 男女之间的真情与假缘,是每一篇小说的核心,但在这核心之下,又各自演绎出况味不同的故事。
06《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何大草
读完这本书,我将微信个签改为王维的”一生几许伤心事“。我看着曾经风华正茂的诗人,如流星一点点陨落,来到生命的尽头,竟有流泪的冲动。年迈衰弱的他,住在山里,茶已多年不喝了,只喝些温泉水,拄着拐杖去林间采松蘑,坐在屋檐下晒太阳,等待着裴迪的归来。偶尔作幅画,脑海里吟首诗,也觉得无意义不愿着笔写下。结局在意料之内,王维的生命戛然而止时,内心仍然震颤,作者只用了短短几字,读来却字字泣血。“人于浮世,独来独往,苦乐自尝,无有代者”,如此而已。
07《不安之书》——费尔南多•佩索阿
一个靠着日记自言自语化解内心痛苦的人,只是在佩索阿身上,这种敏感,脆弱的情绪应该是极限了。不喜欢的人会认为这是一种无病呻吟,痛苦是想象出来的影子;而喜欢的人,则会和他有一样的生命感觉,在佩索阿的不安中感到抱慰。
也许真正的写作者理应成为人群中一个沉默的影子。他们在拥挤不堪的喧嚣中若即若离,既不会欣喜若狂,也不会悲痛欲绝,一切的纷繁复杂与变幻无常都被他视为指间升腾起的缭绕香烟。
08《加缪手记》——加缪
我可真是太爱这个人了。书中收录的都是他碎片式写作的日记,或长如在希腊时的感悟,或短只有几个字,关于他的心情、小说、对anything的看法。青少年时期的加缪暂时走向了轻盈与诗性的一面,那是在鲜嫩的年纪中对于世界清醒的观察,仍然信仰着足以让“世界万念俱灰”的美,仍然期待着爱、眼泪与受苦,仍然渴望照见“今生今世中我的每一张脸”……荒谬的种子出现了,但还不是全部。

09《莲花》——安妮宝贝
那段时间痴迷于西藏、佛教禅宗、冥想等超脱的力量。一个长年流落在高原静默等死的女子,一个终结旧日生活准备出发的疲惫男人,两人在前往墨脱,寻找另一个热烈执着,浪迹天涯的女子。我仍然无可否认地喜欢安妮宝贝的文字,那份清冷疏离,孤独逃离,透露出来的旁观与世间渐行渐远的情怀,而这一次,少了许多男女之间的情欲感,带点些微禅意,更加钟爱。
我想说以一本小说来影响自我价值观,多少有点荒谬,可事实如此,就是喜欢她以文字构筑的生活幻想,那样四海为家且又随时随地可以停歇下来静静生活,始终是我的向往。“生与死,得与失,浅薄的痛苦与快乐,一向就只有薄薄的一层界面。甚或那原本是透明的,命运来去自如,连一丝惊动的声音,都不需要发生”。
10《古都》——朱天心
朱天心的文章里充满了热烈的人间气,事事沾身,深情于现在这个世界。
让我久久动容的是她的文笔,"天气再好时,山顶常常有云叆,风强的时候,云走得疾,就很像观音静静地在练吐纳。那时的山上没什么人家,只山腰上一户农家夜黯了上灯,像观音盈盈的一滴珠泪寂寞地流至腮颊,如同你忘了原因的一场大醉的那个夜晚"。山腰亮灯的人家比喻为观音盈盈的一滴珠泪,太美了。
ENDING

日子时有艰难,我们不免因遇不到温和深刻的灵魂而孤独焦虑,但无论抵达怎样的境地,总有一本本书承接你的喜怒哀乐,无言地陪伴。
在书中感觉到世界的小,充满一场场无言但默契的相逢,但也体会到世界的广大,当我以谨小慎微的姿态应对着俗世的功课时,仅仅是看到有人已度过了壮阔一生,也足够欣慰。
生命中有许多吉光片羽,无从名之,难以归类,也不能构成什么重要意义,但却始终无法放弃。“在隆冬,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用加缪这句话作结,因为阅读,即使严寒裹身,内心也有如夏日般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