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影评
1.曼克
赫尔曼·J·曼凯维奇接下了在60天内完成一部电影剧本的工作,他决心从身边的熟人下手,写一个关于媒大亨赫斯特的故事。曼克曾是好莱坞红人,却也见证了一赫斯特为首的资本家如何利用电影左右大选……
好他妈难看的电影。芬奇老爸的剧本要多不专业就有多不专业。虽然会被芬奇吹说成筛选优质影迷的一道坎,但我还是要说,台词太他妈做作拗口,双线交叉太他妈稀碎零散,芬奇冷酷地镜头毫无发挥,一部彻头彻尾捧自己老爹的三流作品。镜头再好看、黄金时代复原得再完美又如何,如果不说这是芬奇导的谁看得出。还好意思打着《公民凯恩》的旗号呢,连人家的一秒钟都比不上。《公民凯恩》属于谁?显然属于威尔斯。这破片属于谁?显然属于芬奇老爸。
2.菊石
曾发现过著名化石的化石学家安宁和年迈的母亲居住在海边小镇,贫穷的生活令她不得不接受对化石工作充满好奇的富翁默奇森的请求,代为照管他那患有抑郁症的妻子——夏洛特。两个孤独的女人逐渐靠近并发展出爱情……
所谓没有cp感大概就是这样吧……各方面都很温吞,没有特色,和烧女差了十万八千里。船戏拍得好拼,但是……就是没有cp感啊!!!!!理解这个故事里两人都不是热情似火的性格,但也不至于拍得这样冷感。倒是结尾不错,留有很大遐想空间。
3.砍人快乐
传说中喜欢在返销节杀人的屠夫重出江湖。高中生米莉在一天晚上不幸与屠夫相遇,两人同时受伤。一夜过后,米莉竟然和屠夫互换身体,原来一切都是神秘匕首的诅咒,他们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换回原来的身体,否则就会永久成为现在的样子……
本来也没指望多好看,果然就很无聊。女主挺好看的,不过能不能找个帅一点的男主啊,校园剧哎。
4.奥利格
奥利格从拉脱维亚来到比利时打工。屠宰场的同事因为工作失误被切掉手指,却反口冤枉无辜的奥利格,导致他失去工作。走投无路的奥利格只能投靠一个无赖工头,被拖欠工资不说,还被迫欠下房费。奥利格愈陷愈深,难以逃脱……
无聊。
5.电话
书妍搬回老宅后接到了神秘来电,对方似乎是一位被母亲囚禁在家的女子。女子向书妍求救,并报出了书妍家的地址。第二天书妍在家中发现了一间密室,里面有本日记,日记的主人正是打电话来的女子英淑。原来电话接通了两个不同时空,英淑身在99年,而书妍处于现代。书妍的父亲于1999年意外去世,英淑主动提出自己或许可以拯救书妍的父亲……
故事讲得真不错,明明只是普通的蝴蝶效应,但是节奏紧凑,紧张感得当,配上女二的优秀演技始终把观众视线牢牢抓住。女主差了点,要是能演技再好点相信可以让观众更入戏。真想吐槽剧情,女主竟然从头到尾一直在被吊打,气死人。
6.一切为了杰克森
医生华尔士利用职务之便绑架了孕妇珊农,他和妻子奥黛丽计划利用巫术使他们死去的孙子杰克森附身在珊农即将诞生的孩子身上。怪事不断在屋里发生,恶魔已经来到此地……
我觉得还行,比伤害过我的仲夏夜惊魂好多了。一开始老夫妻一本正经商量怎么召唤魔鬼还挺黑色幽默的,仿佛尬版罗斯玛丽的婴儿。鬼怪设置就恐怖片来说还算比较有新意,但是故事让人不敢恭维,结尾那块有点拉跨,为了杀而杀没意思。最后,牙线老太真的有吓到我。
7.脚步
建一的妻子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去世,建一坚持独自一人照顾女儿美纪。在美纪的成长路上尽管偶有磕绊,但父女俩相互扶持,从未放弃对方……
很温吞细腻的电影,剧情非常平淡,没有任何戏剧化操作,寻常得仿佛是身边的人的故事,也因此让观众感到分外亲近和易理解。虽然不能和是枝裕和比,但本片传递出的拥抱生活的态度着实让人喜欢。特别喜欢男主刚当上单亲爸爸,整天在工作和孩子间来回奔走,一边自言自语说着自己真的不行了一边继续向前没有停下脚步,作为社畜真的被瞬间击中。
8.着魔
马克和妻子安娜面临情感危机。马克发现了安娜偷情的证据,他以孩子为要挟强迫安娜留下。然而夜里马克醒来时发现安娜不在身边,他找到安娜的情人亨利,却反被痛打一顿。回到家后他与安娜大吵一架,两人都陷入崩溃。马克派私家侦探跟踪安娜,而每个进到安娜房中的人都被杀死……
看到前半段本来想好好做个分析,谈谈女人在婚姻中窒息且无处可逃的一面。不过越往后看越觉得不能对剧情当真,这片纯属着魔中邪神经病大作。演员抽风、镜头抽风、配乐抽疯,表面上是恶魔在人间,实际内核是神经病谈恋爱互相折磨。不得不说这是祖拉斯基作品里比较易懂而且可看性极强的作品,哈哈。不要深究内涵,单纯当恐怖片看效果奇佳,比《遗传厄运》之流牛多了,祖拉斯基的镜头调度和逼着演员发疯的能力是一等一的强,光那几个360°镜头就足够惊艳,更别提阿佳妮在地下通道中举世震惊的solo表演。本片绝对是最容易拿到祖拉斯基粉头衔的电影,看了不亏。
9.画家与贼
画家芭芭拉在展出的两幅画遭窃,通过监控他找到了小偷之一——波尔蒂。波尔蒂是一名瘾君子,芭芭拉对他的生活产生好奇,开始资助他,为他治疗。两人奇特的友情支持他们度过最艰难的时刻……
一切都像现代版罪与罚。一个有殉道倾向的狂热圣母遇到一个急需拯救外强中干的迷途羔羊。你说这是剧情片我还能品一品,但作为纪录片,实在是很假……怎么看怎么像作秀,尤其是带着一股白左爱世界的白莲芬芳。恕我不能接受……
10.酒精计划
历史教师马丁因为惧怕给学生上课而郁郁不得志,某次朋友聚会,他听说了一个理论:血液中酒精浓度达0.05%时人最幸福。马丁突发奇想,决定在上课前喝酒壮胆,未曾想效果奇佳,他一跃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老师。马丁将秘诀分享给其他朋友,生活似乎变得轻松起来……
你敢信这是托马斯温特伯格拍得电影???大哥你曾经手术刀般得犀利冷酷去哪儿了?整部电影就像四个主角一样充满暮气和颓丧,即使靠酒精带来偶发的激情,很快也被长久以来的疲态消磨完毕。温特伯格这就是你现在的状态吗?你觉得自己廉颇老矣是个普通导演了吗?想念《家宴》的你。
11.神奇女侠1984
见豆瓣。
好喜欢这个主题,关于学会放下和接受自己失去和不曾拥有的,关于爱自己,关于爱别人。没想到0202了,wondersteve的美好还能再上一层楼。我知道这片缺陷多多,豹女对公主的嫉恨来的莫名其妙,Maxwell的能力也解释不到位,但我就是好喜欢,甚至留下了鳄鱼的眼泪。永远爱ww永远爱加朵,我的公主,爱永远拯救世界。
12.分租
旅行作家迈克尔从纽约来到特拉维夫,和一个电影学院的学生托默合租房子。尽管两人年龄相差巨大,但托默与生俱来的热情还是感染了因为痛失代孕儿而悲伤不已的迈克尔。迈克尔不可自拔地爱上了年轻的托默……
如果大叔和青年没有船戏会更好……原本只是一个火热生命治愈垂暮之人,带来新生的故事,非要牵扯欲望与爱情就显得过于意淫了。虽然最后结尾很清爽,但这一笔实在画蛇添足。整体氛围把控不错,剧本平平,并未突出两代人思想的对撞,对代孕这个敏感题材也无挖掘,最后落脚点竟然在daddy issue上面,这导演没事吧?基片出神曲是真的,连着几年看得小清新基片都贡献了特别神的歌。
13.玫瑰岛的不可思议历史
乔治·罗萨在意大利海岸边建了一个公共平台,自宣为一个乌托邦式的自由国度。随着与来越多人的加入,他们引起了意大利的注意……
真实事件改编,存在意义远大于本电影。
13.可在你心底的名字
张家汉和Birdy同为男校学生,两人互相吸引,暗生情愫。可是同学们对同性恋的歧视令他们心有余悸不敢靠近,Birdy为了保护家汉,故意躲避他,甚至主动和学妹班班恋爱,这伤透了家汉的心……
受不了,真的太太太太尴尬了。怎么会有这么矫情的台词,还有两个新人男主的尴尬演技真的让人无语到以头抢地。故事本身也足够令人生厌,根本没有触动人心的地方。拜托不要再吃角色红利了好不好,整天哭诉自己不被理解,怎么不同情一下被迫当同妻的女主呢???
14.茧
诺拉和姐姐茱儿,以及不太靠谱的母亲住在一起。因为一起意外,诺拉左手骨折,不得不放弃夏令营,来到姐姐的班上借读两个月。在这里她遇见了个性又温柔的女孩罗米,两人很快坠入爱河,诺拉迎来了自己生命中的诸多第一次……
拍得真心不错。情感极其细腻,不浮夸,很具代入感。女主的成长线、恋爱线、姐妹亲情线,甚至姐姐的成长线都做得相当不错,点到即止,留白适中。因为导演野心不大,核心主题定的也简单,所以处理得也游刃有余。推荐一下。
15.大写的印刷体
1981年,东欧剧变前夕,一个罗马尼亚少年穆古尔因被怀疑写下【】标语,引来秘密警察的调查。他的生活发生改变,亲人朋友全都遭受波及……
真人真事又如何,看腻了就是看腻了。舞台表现的形式乍一看很新颖,有那么点定格动画的感觉,但五分钟后就烦了,毕竟不是谁都能冲着观点输出看两小时没剧情没高潮没表演的东西的。
16.让他们说
著名小说家爱丽丝.休斯的新小说拿到了福特灵奖,因为她不能坐飞机,所以她的编辑特地为她提供了游轮头等舱。爱丽丝带了两位许久未见的朋友以及她的侄子一同前往。一行人各怀目的,飘荡在海洋上……
索德伯格还挺会玩花样。一旦没了台词就可以看出谁不会讲话了,说的就是你大侄子。整个片就差没把“随意”两字打在公屏上了,不过基于索德伯格的基本素养,完成度大概在70%。梅姨那个角色很难不说是在暗讽她自己,怪招人厌的哈哈哈。本片的存在再次提出一个有趣的命题,决定电影成败的到底是导演还是编剧又或是演员。
17.行骗天下:公主篇
达子一行人和新加入的点头妹来到新加坡,准备冒充刚去世的首富胡雷盟的私生女以取得他的巨额遗产。当然,胡雷盟的三个子女也并非善茬,一场较量就此展开……
这部没反转,但意外地具有可看性,可能因为masami大部分时间都演得比较正经没有出戏的夸张表情吧。当然这个故事结局实在emmmm,算了,日本人开心就好。
18.心灵奇旅
见豆瓣。
就这就这就这。不觉得这片没有核心观点吗?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最后落脚点竟然落在活在当下,拥抱生活,等于啥也没讲。灵魂领域的设定也不有趣,相反最后突如其来的违反规则让一切设定像在搞笑。原本很期待的配乐也让人非常失望,好歹把爵士表演那场的曲目完整奏完吧。各方面都很中庸,看不出讨人喜欢的点在哪里。
19.小孩与鹰
年幼的卡士伯和哥哥、母亲挤在一间小屋里过着贫穷的生活。家人整日疲于自己的生活,而老师和同学也对卡士伯漠不关心,甚至过于刁难。某日卡士伯在农场上发现了一个鹰巢,他偷走了一直雏鸟,试图将它养大……
洛肯奇的早期作品,带着非常浓重的年代色彩。偏纪实的导演方式,剧情较为琐碎高潮来得较晚,且戛然而止。多多少少有点生涩。看得出英国后期类似this is england之类的电影都有对本片的模仿痕迹。可以说对下层社会小孩的描写基本都逃不开洛肯奇吧。
20.流浪艺人
流浪话剧团在希腊各地巡回演出《牧羊姑娘戈尔芙》。因为不间断的战争,这幕话剧从未完整上演,总是被一次次打断。而团员之间也因为背叛、复仇,分崩离析……
对历史盲和脸盲患者非常不友好。这可能是安哲电影里对白最少的一部,如果不了解这段时间的希腊历史可能会看的云里雾里,再加上没有人物名字,导致谁死了,谁被抓了都搞不清。这片中的元素,甚至场景都在安哲其他片子里有所重叠。《养蜂人》里的咖啡馆、火车轨道和仓库;《雾中风景》里的流浪话剧团;《尤利西斯的凝视》里雾中(夜色)机枪声,以及故乡街道……几乎可以说是安哲电影元素的集大成者。当然传递出来的忧伤与诗意也一脉相承。借流浪艺人在战火中的身不由己,反应底层人民孤苦飘零的岁月。话剧团被英国士兵拦下要求表演那一段尤为震撼,极度内敛的表达方式反而让余音变得更为长久,难以忘怀。一次次被打断的表演何尝不是人们渴求的和平,管他的观众是谁、打断者是谁,在那段时间那片土地上,他们带来的痛苦与暴行其实都是一样的。开头和结尾完美衔接,直至此刻,所有欢乐、理想、热血,所有的爱、渴望全部被打碎。什么都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