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志之五·凌杂米盐
生活是凌杂米盐

我的电影回忆之五:林权泽《西便制》(1993)
- 在今时今日的世界图景里,简单朴素,几乎构成了我对理想生活的定义,每当读遇此,心中就升起一阵微喜,这大概是被虚无主宰的时间里仅存的乐趣。在世俗的现实世界里,我不断地选择倒退、逃离、避而不见,几乎成了本能。未来不论在哪生活,朴素是我的底色,那意味着赤子之心、顺其自然、简单生活,或所有孕有纯粹精神内涵的存在。
- 注:近读法国西尔万·泰松《在西伯利亚森林中》由此感慨。读着读着我开始疲倦,觉得一切都开始破碎,朝向虚无。我得换个方法重新来过。
- 我有点失语,且无法专注,或有读书时抄录些会刺激自己的词句,去了解他者与自我。词句散出澄净、广阔,或宁静、沉郁的味道时,我就停下来,跟它说说话。我不想用笔写在纸上,笔迹浸透发散着万千思绪,那让我分心。我一词一句敲击键盘,为了使之瞬间固定沉淀,呈现整齐规范的形态,用一种精卫填海的方式,用现象学家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的“范例的自由想象变换”的“本质直观”的方法,沉淀、厘清纠缠在一起的仇恨、怨怒、欲望、忧郁、欢喜、愁苦,以构建自我、故乡、乐园、彼岸、人性样貌、世界图景。为了爬出虚无。为什么要爬出?虚无意味着死寂。你是恐惧死亡么?不。死亡不是死寂,死亡也自有其意义。我恐惧死寂。
- 注:范例的自由想象变换:胡塞尔现象学本质直观的方法,对意识中各种状态所作的本质直观,既要纯粹地非感性地审视某一时间点的现象,又要通过自由想象、变换各种例子来反省直观到的现象,从中找出贯穿于各种情况的不变本质。(引自托马斯·R·弗林《存在主义简论》第一章注解,莫伟民 译文,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版)
- 我要建一座塔。每日捡拾砂砾。时有沙尘暴刮来。将我埋没。
- 我要建一座塔。每日与砂砾纠缠。渐渐熟悉每一粒。了解它们的个性。
- 砂砾塔一层
粹。素。简。文学。凝视。 存在主义。意识流。禅宗。 现实主义底色。流畅简洁叙事。 中国古典美学。诗意悠长。长短句。 基础事物。脱掉装饰。人之常情。个体主义。 景深之处。视角。反复。范例的自由想象变换。现象学。 教育小说。美国自然文学流派。法国自然主义。福楼拜的极致。 白先勇的浓情。郁达夫的忧郁。托尔斯泰的深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黑暗。 童年秘密。身世差异。变转。意外。梦境。自在与自为。自然构成。社会洪流。宇宙运转。 舒尔茨从朴素腐朽到光芒万丈。川端康成的细腻柔美。日本美学。物哀。侘寂。静物。小津安二郎。沟口健二的悲惨女人世界。杨德昌的手术刀。侯孝贤。红楼梦。藤泽周平的武士生活。作为心理师的茨威格。卡佛的极简主义。松本清张的点与线。康熙微服私访记。权力的游戏。细田守的横摇构图。费穆的小城之春。
- 近期阅读记录
- 电视剧《大江大河2》
- 电视剧《巡回检察组》
- 白先勇《永远的尹雪艳》、《一把青》、《金大奶奶》、《我们看菊花去》、《闷雷》
- 西尔万·泰松《在西伯利亚森林中》,周佩琼 译
- 韩炳哲《倦怠社会》,王一力 译
- 木心《文学回忆录》
- 帕慕克《天真的和伤感的小说家》,彭发胜 译
- 茨威格《一颗心的沦亡》,程蜀生 译
- 托马斯·R·弗林《存在主义简论》,莫伟民 译
- 川端康成《古都》,叶渭渠 译
- 毛姆《患难见知己》,于大卫 译
- 沈浮导演电影《老兵新传》
- 成濑巳喜男导演电影《情迷意乱》
© 本文版权归 YIYI C.JAN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