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年度汉字
据悉,“汉语盘点2020”揭晓中国年度汉字, 国内为“民”,国际为“疫”,台湾和马来西亚的年度汉字也是“疫”,日本年度汉字为“密”(即避免密闭、密集、密切接触),新加坡的年度汉字为“罩”(口罩),都和新冠疫情有关。
个人今年显然不可能不受新冠疫情影响。这一年是怎样度过的呢?我个人的年度汉字是什么呢?
【工作方面】
在家工作都快十个月了,可是在公司也就工作了两个多月。有时候我想,如果没有这两个月在公司的工作、Training,怎么能胜任一个人在家工作呢?进一步又想,当初是很想过了春节再来美国的,这边催着过来。如果真的在家过了春节,春节期间就开始各种封城封路,也许就来不了了吧?冥冥之中,是命运的安排吗?
【生活方面】
初来此地,住是第一大问题。幸运地遇到一对华人老夫妇,有一个三层的楼房。老两口住三楼,小孩成家自立,一楼空闲着,就租给了我。所谓幸运,是本来我在网上到处找房子,到处联络发出租帖子的人,有个人回复我,说我要得太急,她的房子要两个月后才能空出来,时间不合适。不过她说可以帮我问问小区里的邻居。幸亏了她的好心,才联系上这对华人老夫妇。他俩本来是一个想把一楼租给Airbnb,一个不同意,从没发过租房帖子,故我是不可能在网上找得到的,然而我在酒店只住了三天,就租到了满意的房子,不是幸运么?
还在公司上班的那两个月,国内的疫情形势非常严峻,这边就像在隔岸观火看着玩, 什么措施也没有。某个周六,我还特地去游览了著名的斯坦福大学。作为一个电子/IT行业的从业者,靠祖师爷传下来的知识混口饭吃,怎么能不去朝一下圣?
从斯坦福回来的时候,大巴上面,突然有个人用普通话问我,“你是从中国来的吗?”。我很惊讶,同时也有点好感,因为看对方是个欧美人,普通话却说得挺标准。我回答是,他便坐近过来,说他以前去过中国,在郑州做过传教士。这时我才留意到他一边说传教的经历,一边在不断地咳嗽…顿时心里非常不安(那个时候都没人戴口罩),聊了一会儿,还没到下车的地点,就告诉他说我到了,匆匆下了车。
当晚果然觉得身体不舒服,有发烧且有肌肉酸痛迹象,虽然没有咳嗽但是非常非常担心,因为不知道会怎么发展。赶紧泡了个热水澡,吃了些国内带来的药,睡了。第二天几乎全天卧床休息,晚上又泡了澡、吃了药…幸运的是,第三天(周一)觉得轻松了很多,照常去上了班。
此事带来的触动非常的大,实在不敢想象其他结果会有怎样的麻烦。健康对于初到海外工作的我,太重要了。此后便不敢随便出游。同时开始了健身和锻炼。再后来在家工作,有了更多的时间健身锻炼。重阳节前后,疫情有些缓和,一个人还是去爬了山。感恩节后到现在,疫情又变重了,依然不能出游。
大约六月份的时候,有几次早上跑步,总在一块空地见到两个人在教别人太极拳。后来了解到原来是一对夫妻来女儿家玩,却因疫情滞留此地。两人是华岳心意八法的第七代传人,每天自己打拳也乐于教人,教别人的其实叫八段锦。于是也跟他们学了。不过没有拜师,因为说拜了师,就还得学剑法和棍法,且有把这些传下去的责任。有个洋人愿意学,还愿意传给自己的孩子,就拜了师,他们真的收了这个洋弟子。
上一段插曲说远了,再回来说说生活方面的衣和食。衣和食其实没有什么好说的,大都是网购然后‘运送’来的。夏天和秋天的衣服都没有带过来----原以为今年肯定会回去一趟的----只好在网上买。欣慰的是网购来的衣服都挺合身的,大概我是个标准的美标L号身材吧。食方面,有一半是点外卖送来,这边华人多,各种菜包括上海菜、粤菜、川菜、面食等都可以点到;一半是自己做,去超市买食材。有个中国超市,虽然有些远,各种国内食材都能买到,甚至能买到冷冻的油条,说是从上海空运来的。
总的来说,在家工作的一天是这样运作的:除去工作、吃饭、睡觉之外,大约一个半小时健身锻炼,一个半小时的音乐课程及听音乐(音乐内容是后来加上去,想缓解枯燥感的,毕竟只工作和健身实在是有些枯燥),每周看一两部电影。电影不能看太多,有陷入X级R级影片的风险(哈哈,一度确实如此),听音乐就不会。除此之外的时间就花在微信、豆瓣、微博、Tiktok、Twitter等社交平台上了。
絮絮叨叨地记录这一年的工作与生活,我的年度汉字究竟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运”,命运、幸运、运送、运作的“运”。也是在今年,偶然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人的一生,凭实力保底,靠运气探顶”,不是什么名人说的, 但我深以为然。近年来,颇有些相信命运,回顾一路以来的过往,上高中、上大学、找工作等等,都曾有过好运的眷顾。即将到来的2021年,于我而言,将是更关键的一年,也许将决定我未来十多年的归属,希望好运继续。
-
好好学习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2 00: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