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训练演讲口才?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 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 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则占了38%, 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 ——梅拉宾法则
演讲,是表达自己的思想,体现自身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使看不见的东西被看见”的一种有效途径。
人们越来越关注演讲的价值,开始选择了通过专业培训来系统提升自己。
但是,很遗憾的是,很多人在学习路上,还是走了很多弯路。

为什么有的人经过训练之后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为什么有的人参加的演讲口才培训没有效果?
为什么有的人参加了演讲口才培训之后却有脱胎换骨的蜕变呢?
答案是:自律。
优秀的人千千万万,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足够自律。
而自律的人到底有多可怕呢?
他们可怕之处在于他们会拼了命的排除万难去达成自己设立的目标。

彭于晏主演的电影《阿信》相信很多人都看过,他还凭此拿下了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
可是,谁又知道彭于晏为了拍这部戏,每天至少训练12个小时,整整训练了八个月,学会了所有体操项目的程度。
除此之外,他拍《激战》时,跟真正的拳手练打 3 个月,练到体脂肪降至3%的惊人数字,学会了综合格斗、巴西柔术和泰拳;
他拍《海豚爱上猫》时,进行了专门训练,并在开拍前考到了海豚训练师资格证;
他拍《破风》时,他可以每天骑行 6-7 个小时,骑遍了全香港的山,考到了场地专业赛车手证;
他拍《湄公河行动》时,他学会了泰语、缅甸语和射击,还参加了泰国皇家御用保安的特训......
彭于晏说:他没有才华才拿命拼,是自律最终成就了他。

他的故事也告诉我们,自律的人有多可怕。
其实,我们学习演讲口才也不是一蹴而就,是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去积累沉淀的,这个时候自律就尤为重要。
比如每天朗读15分钟练习发声和气息,每天练习口部操训练唇、齿、舌的发力,每天读绕口令矫正发音习惯等日常训练习惯等等,这些都是需要自我约束去完成的,依靠外力不但效果大打折扣还不长久。
因此,假如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说家,就要用足够的自律去做训练,只要目标明、方法对,何愁铁杵磨不成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