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别,跨出去了吗?
与同性恋相同,我对跨性别持尊重态度。
但还是忍不住提醒,当你去跨性别,这代表了什么?注射激素换来生物学上所谓的“性征”,究竟能不能给你带来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这会对身体有多少副作用?
我总觉得,一个人心里既住着男人,也住着女人。一个人有温柔的一面,也有刚强的一面。因为环境而表现性格,并不说明此人天生就是这样。社会对“男女”的认定是极为粗俗的,与其争论斗气,总不值得。
前段时间小柚子和我说当下流行为瘦身做切胃手术,年轻人追捧。他们听了夸张的宣传,加上长年累月对体型的不满,没考虑清楚影响,就一口气做了这个手术,再无法复原。一些情况特别糟糕者,术后生不如死。跨性别是一种更猛烈的切胃,它不仅是一种流行文化,政治正确狂热,更深远的,你的身体,生活,周围环境,自己与他人的心理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你剩下的生命会无时无刻处在与传统环境的抗争中。跨性别属于深思熟虑的决定,但这毕竟是件年轻的事物,总有头脑一热去追此潮流者。
立志打破陈规,最后落回轻佻。之前看一本《邻人之妻》,讲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一小撮中产搞夫妻俱乐部。这群中产家庭不满婚姻的牢笼,立志改革,然后建立了婚姻下的性自由——换妻俱乐部。遗憾的是这群人并没探索出个所以然,情况反而更糟了。书中还写花花公子创始人的发展历程,这位先生发家前事业挫败,一事无成,又发现妻子性不忠,打击之下,带着报复心赌出了花花公子。他没有因此幸福,可说进入了另一种煎熬。除了自己难受,之后有过一些真心与他相好的花花女郎,他也不出意外地使对方痛苦。
写《第二性》的波伏娃,写《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的茨威格,写《包法利夫人》的莫泊桑,以及写《简爱》的勃朗特,这些人或许都该去跨性别,因为他们写了超越自己性别的东西。可这些人写的又不是性别,而是性别之上的智慧。没有智慧填充,无论“男”“女”,更像是一具皮囊,又何苦换来换去呢?
坚决跨性别者,自有动力。只是想提醒犹豫者,性征,性格背后代表什么意义,是为了性别而性别,还是有其他的价值在。把生命投向轻佻的方向,不仅是收获甚少,负面影响会大到让生命难以承担。“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并不过时,如果可以,尽可能多花些耐心去了解世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