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桂梅校长想到的,我们缺少的是重视,是自尊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每次看到这句话,都会不由自主冒鸡皮疙瘩,张桂梅校长怎么能从那么多平庸的宣誓词中找出这么一句直击内心的话。不是“为了XX而努力”,不是奉献,不是拼搏,就是告诉孩子,你的价值非常非常高,你很重要。
我发现,“你很重要”这句话,明明是常识,可是它就是我们一直以来缺乏的东西。在我们的文化环境里,集体很重要,某个团体很重要,某件事很重要,可是我不重要。
我妈和张姨在饺子店,她们卖一块钱一个馒头,两块钱一个肉包,当然这都是市场价。为啥市场价这么低?她们明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力气,揉面,看锅,但每一块馒头里,她们的人工价值就是只有几毛钱。她们自己做的千层饼和韭菜盒子,只敢要一两块钱,然后告诉我,因为那个面粉不是软的那种,韭菜不是新鲜的,所以少要点。
可是你们付出了很多劳力啊?她们真的,在计算成本的时候只去算食材,房租,她们都没有把她们的劳力和时间算进去。有可能因为如果把她们自己的时间价值算进去,就没人买了。所以她们的时间和劳力价值只有低到尘土里,市场才愿意付钱。
我当时好难受,就是那种自己的价值不被尊重的感觉,在这个市场里,”我“的一个小时时间还没有一袋面粉一把韭菜重要。其实她们定价高一些,也会有人买单的,她们的手艺真的值得这个价钱。
就像之前有人洋洋自得的说:“ 国外外卖和快递少吧,不像我们中国有廉价劳动力,国内不用出门买东西了,全部在家实现。 ”
What the F ck? 就好像外卖员快递员都是猪牛一样,不是人。是因为这些人拿着超低时薪,我们才能享受到廉价外卖,怎么会有人以此为傲?这些“廉价劳动力”作为“人”的价值和低到和机器无异,却有那么多SB为能吸上一口血而拍手叫好。
我当时刚跑到北京找工作的时候,有一些大牌的公关公司开的工资就4000-6000,虽然我当时觉得起步期积攒经验不赚钱,但开这个价就是不尊重人的体现,由此可知这个公司也不咋地。即使找工作很难,我也不想牺牲自己的价值去这样的公司。
我很重要。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我的微笑很重要,我的时间很重要,我的情绪很重要。所以,我不愿意把这些无差别施加给所有人,你可以说我摆臭脸,可以说我不理人,甚至如果你请我吃饭,我也不会和你AA,因为我付出了我的时间,而我的时间,很重要。
所以职场上,有礼貌的人会在电话结束的时候说一句,“谢谢你的时间。” 这才是正常人好吧?
还有不尊重个人边界的人。你凭什么问我个人问题,我就得回答你呢?如果我喜欢你,我会和你分享关于我自己的事情,可分享什么应该由我来决定。
“这个女孩怎么冷冰冰的!” 抱歉,我不想陪笑,我的微笑很重要,不想对谁都付出。
我还发现一个事情,国外特别喜欢用人来命名某项成就,但国内不会。比如《后翼弃兵》里几乎所有的棋局都是由发明它的人的名字来命名,但国内会忽略发明者而用正规命名”开放式防御“”封闭式防御“这样。比如很多定理都是 “XX(人名)定理”。还有学经济学的时候,很多发现或定理也是用人名来命名,例如学收入效应时候的两种计算方式叫Hicksian和Slusky,都是发明者的名字。
比如说读书的时候,会说特别强调作者,至少书名和作者名是一样的重视程度,所以很多时候都说“我最近在读 Mona Hanna(人名)" ,但国内有可能好多人连四大名著的作者都会搞混,就好像这四个人搞出来的东西重要,但他们本人不重要。
尤其是女孩被PUA的更严重,大家都缺乏自信,总爱反思。要我说,反思个P啊,自己的感受才是天下第一,那些让你感受不好的人,何必迁就他们?他们既然能侵犯你的边界,你就该拿起武器来捍卫自己的边界,而不是讨好着把人恭迎进来。
结尾我想说啥来着?忘了。这篇日记是一个月前写的,一直存的草稿,今天po出来,但是忘了结尾想说啥了,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