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女老板:没想过裁员,只想带7000员工挺过这一年|谷雨影像
关于财富和人情冷暖的这一年。


今年40岁的路研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起舞,她仿佛看到了小时候那个勾着背,起早贪黑的农村放鹅姑娘。
家里那时养了几只鹅,路研负责放养。有一年遭遇瘟疫,只剩下5只鹅,她难过得崩溃大哭。最小的是只灰鹅,走路很慢,路研就每天抱着它,给它喂食,没想到有一天它居然下了两个蛋。要知道,一只鹅一天能下一个蛋就很不错了。
路研当时就被触动了,她把这解释为,“无论对什么人,只要你给予他足够的爱,他一定会回报你。”
后来,从开第一家旅社、餐馆,逐渐扩张到全国170家店铺,再到今年疫情中的风雨,她经常会梦回幼年,想起那只孱弱而坚强的小鹅。
那时候想的只是大家怎么一起活下来
今年,一场疫情让路研和她的餐厅在数年的风调雨顺之后,陷入深深的暴风雪之中。

她的餐厅全部开在商场里,疫情爆发后商场停业,餐厅只能随之关停,只剩下一小部分还提供外卖。
谁也不知道疫情会持续多长时间。路研召集财务人员开会,计算出如果在6月份之前恢复正常营业,就能扛过去。如果影响时间更久,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当时路研有7000个员工,她没有主动裁掉任何一个人。“那时候想的只是大家怎么一起活下来,而且我一直坚信一定能活下来。”
万幸的是,供应商没有催他们结款,国家也马上出台了税收减免政策。最令路研感动的是,当公司总部提出降薪的时候,员工们一致表示支持。路研回忆,那一刻自己绷不住了,眼泪一直在眼眶里打转。

“不抱着向死而生的心态是做不了事的。”她想过最糟糕的事——大不了从头再来,重新创业。“其实对我们这种创业者来说,时时刻刻都准备着从0开始。”

有一段时间,她觉得茫然,不断自问“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难?”虽然自己早已衣食无忧,但她始终觉得,店里还有很多人,他们“还要养家糊口”,还需要不断往前走,比如想当店长,想当厨师长。想到这些的时候,她觉得自己根本没办法停下来,只有一直走下去。
疫情平稳之后,路研并没有停下店铺扩张的脚步。“同行都认为现在应该收着点,但我觉得要让员工看到更多的希望,虽然自己的压力大了些。”有更多店铺,就有更多职务上升的可能,她把这看作对员工与她一起走过艰辛的补偿。

因为忙于工作,路研一直觉得儿子和她并不亲密,这是她最大的软肋,每次提起都会流泪。
“以前我经常说妈妈很爱你,你要说你爱妈妈,他虽然会说,但是你会感觉他是很应付的。”路研说,疫情期间,在国外读书的儿子有一天突然打电话给她说,“妈妈我爱你,我觉得你很伟大。”那一刻,正在承受着巨大压力的路研,觉得自己获得了用不完的能量。
深山里有个不像老板娘的老板娘
路研觉得,自己对艰苦的隐忍,或许来自于过去的经历给予的福报。一个女孩子最美好的几年青春,路研是在疼痛中度过的。

14岁那年,因为穷困,家里唯一的念书名额给了弟弟,路研便从吉林来到大连,加入文工团学舞蹈。因为起步晚,为了追赶同学,她每天要比别人早起4个小时练功。

强化训练的每一分钟都是疼痛的忍受。路研记得,为了练功,睡觉时都要把腿绑住,以致腿上全是乌青。
2004年,因为一次出演,路研来到杭州。这个南方城市的温婉和鲜活一下子吸引了她,她决定辞掉工作,到杭州定居。
这时的路研19岁,怀着一个小女孩的懵懂和青涩,却饱涨着对未知世界的期待和向往。
她找亲戚朋友借了20多万,在杭州西湖景区的灵隐路上开了一家民宿。灵隐路被漫山的西湖龙井茶环绕,她因此给自己的小店取名“绿茶”。

“做生意这件事儿,一切的一切都需要学习。”刚起步时,她每天都绞尽脑汁想“如何从500块做到1000块”,却发现只有坦诚和热情是自己的特色。她把青年旅馆定义为“青年之家”,如果有人告诉她,今天没带钱,想在这儿住两天,没问题,住店费就是帮忙收拾桌子、扫扫地。
在店里,她自己动手架木床,用麻绳做帘子,自己选美国乡村音乐做店内配乐。民宿同时提供餐饮,她就做了一个小黑板,上面随意地写上当天的菜单,挂在店外的一棵树上。吃饭时,米饭自己盛,碗筷自己拿,大家在她这儿吃饭并不觉得是个餐馆,而是觉得像个家。
逐渐地,来者纷纷感叹传言:“深山里有只不像狗的狗,有个不像老板娘的老板娘。”这一名号传出去,到了上海,上了报纸。路研的小店不知不觉热闹起来,不少人驱车慕名而来,只为看一眼这传说中的“非主流”民宿。

“这就是我的舞台”
从那个时候开始,路研觉得所谓的生意,“它真的不是说做出来的,他是生出来的,是从心里面生出来的。当你对大家很有爱的时候,一切就开始好起来了。”
也是在这种气氛中,路研慢慢发现,很多人光顾她的青旅,不是为了住宿,而是为了吃饭。她把一楼全部改成餐厅,每天排队的人很多,她索性再把楼上也改成包厢。这间由民宿“改装”进化而成的“绿茶餐厅”,逐渐在西湖畔生了根。
创业初期,路研时常出差,一个星期飞3次太正常不过,最多的时候一周飞了7次。“每天早上一醒来,都想不起来我现在是在哪个地方。”

各种麻烦事也不停地找上门来。一次,一群流氓来店里闹事,店员和他们打起来了。由于这起风波,店铺整整关掉了一个月。

很长一段日子,她“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每天睡觉前都担心第二天会不会出什么事,让自己的店开不下去了。
在日复一日的担心当中,店铺不断生长。她仍然喜欢和员工们一起吃饭,喝小酒。从店长、厨师长到基层服务生,大家都叫她“姐姐”。结婚前,她甚至跟他们一起住在宿舍里,一间屋8个人的上下铺,每天早上起来,她给小姐妹们剃眉毛、化妆。
有了家庭之后,正是店铺快速扩张期,她最大的困扰是没办法陪伴孩子。路研感到对孩子既亏欠又难过。

经商的这么多年,她不得不把曾经最爱的东西暂时放在一旁。而疫情带来的闲暇时光中,她开始重新捡起舞蹈。她每天去跳两个小时,然后去音乐教室打鼓,她渐渐感觉到,“精神上的一些东西开始放松了。”
时隔20年,她也回过灵隐路上最初起步的地方。站在民宿旧址前,大树旁,她仿佛看到20岁的自己忙碌的身影,看到自己正拿着菜从后厨走出来,端到桌子上,所有人都都投来称赞的目光。路研恍惚间明白了:这不就是我的舞台吗?大家在表扬我的菜,也就是在向我鼓掌。一下子,她觉得自己重新回到了舞台上。

撰文 |柯九 编辑|史提芬车 周安 出品|腾讯新闻谷雨工作室
出品人|杨瑞春 主编|王波 责编|程婕 运营|张箫 胡雨彤
版权声明:腾讯新闻出品内容,未经授权,不得复制和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
wmsj100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5 13:03:38
-
713713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4 23:26:58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4 14:33:26
-
lyn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4 10:34:55
-
豆友37983985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4 10: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