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会泪目,没想到在还没成书前就有这些感慨
从上周开始做《有益的病毒》的初审,其间因为对很多生物学术语、概念、知识的理解困难(再次证明我的高中生物学得有多烂),造成我一度怀疑自己策划这个书(那时还没新冠病毒出来)是不是错误的选择。即使是像我这样由于特殊原因对这个选题从感性到理性都有强烈的探知欲的,都觉得读下去有些吃力,那么作为普通读者,如果不具备说得过去的生物学基础,什么能支撑他们带着良好的阅读体验读下去,甚至读完?我真的担心。可是今天,就在刚刚,当我看到开头这段时(见图,怕被屏蔽),我一点也不怀疑了。我确定了这本书的意义,我肯定了自己当初的判断,即使这一段,这一篇所讲的只是全书的九牛一毛,我依然坚定。

将能感他人之感,尤其是感他人之苦、之痛的理性清醒的声音传递给读者,这就是有意义的。而它的严肃、晦涩、深奥,即使是它的缺点——”不好读“——的体现,也不能盖过它深层次的价值。
早些年,我想我也是读不下去这类书的,也许很多年轻人拿到这本书也会如此。但没关系,我相信它具备的长久价值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感受力和阅历都慢慢积累之后再读起这本书,一定能真正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就算在日后它可能也免不了被淹没在一众书中,可只要有人拿起它、翻开它、认真阅读它,就不算是辜负。而我个人的更大的期望是,希望将来读过这本书的人,既不是身陷不幸的当局者,也不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
初写于在公司快下班的时候,完成于家中,时间,差9分22点。
最近眼泪越来越容易掉,大概是年龄大了……下午看稿子的时候看到那一句真的是刷地就出来了。只是一去细想这样一句话它背后没有说出来的那些东西,就觉得有时候生命真的很难,难在有太多我们不可控的事……
如果看到我写的这些也有哽咽或者泪目的人,希望,都能挺过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