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冬 芹川古村记
踏入离浙江千岛湖驱车一小时的芹川古村,我仿佛进入了一处桃花源,无意中窥探到了在此根居的王家村人的生活。
在中国,我所去过的大部分古镇古村落都是打着“古代”的名义贩卖“古代”的消费体验。旅游景点被政府统一商业包装好后,然后搬入几个文物和穿着古代服饰的“居民”。以为逃离了都市的奔忙杂乱,开车三小时在没有高楼的柏油马路上疾奔,到达目的地之后,你却又一次被不知觉地卷入了资本市场的漩涡中。在你买票进入园区的那一刹那,你所见的一切都被明码标价了。青石板路两旁开着千篇一律的商店--卖奶茶的,零食的,烤串的;就连纪念商品,也都是可以在各个小镇都可以见到的玛瑙手串、铃铛、刻字书签、缎面刺绣扇子,它们统统来自南方某个批发市场。这些商店,在古砖黑瓦下、点缀着着青苔的白墙和木门后落户开张,但它们的本质都是现代的,和都市商业综合体里的那些门面店销售着同样的体验。一律是干净整齐的室内装修,一律是空调开得十足的,一律是放着在抖音流行的欧美歌曲。你也不觉得有什么违和感。因为去过的这些小镇,南长街、拈花湾、大理古城、周庄、乌镇,无论它们是古镇新修,还是现代仿制的古镇,设计规划营业后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朋友圈和小红书的美图照。其实,在你开始这段旅途之前,你已经知道它所带给你的是什么了。你想要的是那个精雕细琢的木制格窗背景,在屋檐翘瓦、绿叶红花的衬托下,咔嚓一百下,不厌其烦地选取一张你的最佳角度--准确的来说,是你的妆容,大衣,包包,皮鞋的最佳角度。或许说到底,你来到古镇,不是为了它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而是为了一个定位,和你的一件带着奢侈品牌子的新衣。
但芹川古村是完全不同的。它不是为了“古村”而建的,它是为生活在其中的王姓人民而存在的。它的质朴纯净和真实,让我久久难以释怀。

走完整个村落,除却进口摆着招牌的饭店,我没有感到一丝商业氛围。一条清澈的小溪从不远处的山间流下,穿过村落中央。居民们便就着这条溪流建起堤岸和徽派住宅。冬日里,溪流积水很浅,居民们便蹲坐在河边洗菜,剥芋头,放养鸡鸭。我们去时恰是中午,家家便升起了炊烟,远远便闻到饭菜的香味。有些人家今日还用稻草烧饭。几位年纪不算太老的阿姨端着饭碗,坐在台阶上扯闲话。溪对岸,一群上了年纪的阿公烤着炭火围坐在一起。这里的时间流动得很慢,似乎没有任何事情发生。他们日复一日过着同样的生活,丝毫没有被我们的侵入而打扰到。没有人叫卖商品的声音。在一处拐角有一家百货商店,外面摆着各种样式的鸭舌帽,写着售价十五元。帽子上面积了层层的灰,似是没有人在意这些新潮的服饰。
我们是从网上的旅游景点推荐中发现这处古村的。其发展自然也少不了政府的规划和宣传。沿街的建筑立面上可以看到不少标识,多是名人故居、陨石馆、艺术文化馆一类的。沿街的故居展馆要么在改建,要么还是私宅,不得入内。而其他藏在建筑群深处的小院落,就要穿过窄窄的弄堂,花上一些功夫才寻得到。

最有趣的是王昌杰故居,亦是一座怀旧古玩博物馆。王昌杰本是民国的一位艺术家。他的祖居,挤在芹川古村的一个小角落里。开着天窗的进门庭院,现被改做了一家怀旧家庭馆,里面陈列了各式各样的民国至建国初期的民俗旧物。有徽章塑像,老式的摄影器材和电影放映机,每一套发行的钱币,还有看着像奖状的结婚证书。这些旧物紧凑地堆在一起,却是上个世纪扎根于此风水宝地几代人切实的生活记忆。随着时间缓缓流去,这些昔日的新奇舶来品、红色政治宣传,都蒙上了灰尘、褪去了颜色,变成历史的见证了。我不禁想到家里保存着的儿时的玩具、糖果纸、奖状,都带着同样记录和收藏时间的意义。




有着750余年历史的芹川古村有着1500多人,以王姓为主,是一个典型的血缘聚居村落。村落里错落着王氏宗祠、庙宇、社区中心和艺术文化中心(原为学堂书社)。村落虽不大,但文化建设一应俱全。难怪村子里走出不少有名气的读书人。社区中心是一个三开间的大厅,四周的墙壁上陈列着王家村的村训、村规、村歌、芹川大事记、古今“名”人、各类文化活动的照片等,可不是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缩影。恰逢换届选举,大厅前方的黑板上还画着两个候选人的正字。大厅门口的墙上,贴着换届选举的详细公告和所有投票人的姓名信息。这种古朴认真的民主选举方式,不禁让人回忆起小学时的班委选举,会心一笑。芹溪书画院里,还有各个民国名人、书画家的详细画像和介绍。虽然这些名字都不曾听说过,但看着各个意气风发的模样,可想当年王家村书香意味浓厚。可以看得出来,经历了百年风霜的芹川古村依然有条不紊地在国家的领导庇佑下繁衍生息。

两排楼之间空旷的庭院上,两个小学生模样的男孩在玩球。一个站在高出几个台阶的门廊上,一个蹲坐在平地上,一接一抛,无忧无虑地玩耍着。一股芝麻香从他们所站之处的对门传了出来。我带着好奇心向内走去。原来是在手工制作麻酥糖的一对中年夫妇。丈夫站在石炉旁拉着芝麻糖条,妻子坐在他身后把一卷卷压好切好的酥糖装进包装纸,再打包成袋。他们就这样安静地劳作着,看见我们走进来,也不急着推销。我们闻着香味实在馋嘴,便问那丈夫要了几块新出炉的烤糖,热烘烘的,吃进嘴里粘粘的,很有嚼劲。我们吃得开心,买了一袋当作点心带走。一个小小的作坊里,堆着几麻袋客人提前定做的麻酥糖;香味和小而知足的快意溢出了这间小屋,飘满了整个村。
沿着芹溪走,会看见不少鸡、鸭、鹅在溪边活动。母鸭带着一群小鸭游水,两只白色的大鹅一刻也不停地整理着它们地羽毛。它们的活动甚是单调和重复,看上去很无味,但它们又如此乐在其中。这不也是芹川人的缩影吗。他们重复着饲养动物、上山采摘、下厨做饭、烤制酥糖简单而单调的生活,比起都市的快节奏真是太没有意义了。真的没有意义吗?人生活的本质,不就是和动物一样吃喝、清洗打扮身体、休眠。单单为了吃这一个字,中国人折腾了几千年。


走到村落的尽头,有几座不合风景的现代水泥房。墙面被漆成了大黄色,和一路青灰色的平淡色调甚是不协调。户主一定也是从城市里打工赚了钱回乡改造老居的吧。
城市化的进程如此之快,我们都忘了还有40%的中国人口生活在农村。对于古村落,我们不该只看到披着古建筑样式外套的消费主义,而应该注视到生活在村落里的人。血缘关系团结起了王家村,村民们与山水、动物共生,安稳地、踏实地、平静地践行着人类生命的本质。这样丰富质朴的人类生态图景,应该被更多都市里的人看到。
就算我们只是、也只愿意做匆匆过客。

© 本文版权归 Clementin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