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要理解什么是贵人,首先要明白虔诚和迷信的区别。
人是怎么从不迷信变到迷信的呢?
出生不久的孩子不迷信,因为他们对这个世界上的事知道得还太少。
老人,并非全部都迷信,但迷信的老人总比迷信的年轻人要多,固然是因为人老了就容易上当受骗了,但更多的难道不是对现实的退缩所导致的绝望吗?
老人往往比年轻人要务实,然而这种务实也不见得都是好事,对年轻人看似不切实际的幻想,第一个站出来戳穿的往往是老人,而他们自身又不免陷入更大的幻想,譬如说祈福,譬如说吃斋念经,譬如说求神问卜。
在我看来,信仰是生而为人所必须要有的,无论是信神佛,信马列,亦或是信自己。
信仰的形成无外乎两种原因:一种是脱离浮躁,进入了宁静的心灵世界,自发式的信仰(虔诚),一种是在现实的压迫下,不得不转移情思,逃避式的信仰(迷信)。
而老人的信仰,大多是后者,恰恰是不再相信现实中的可能性,才寄希望于无从解释的虚幻里的可能性。
而他们往往很难意识到这一点的。
近几年很少听到郭德纲先生的新相声段子了,但几年前,这位先生对传统文化这块领域还是极为热心的,曾经提到过“蜂麻燕雀,金评彩挂”这些早年间的江湖话。
金,即算命。
早年间是和美人计、碰瓷、变戏法、胸口碎大石这类东西放在一起讲的。
人们往往会觉得算命先生无所不知,你刚一坐下,他很轻易就能说穿你心中困扰的事,却往往很少有人能清醒地反思:一个人若有了苦恼,就如同一个杯子有了洞,本就是装不住什么的,总会漏出来。
至于江湖上算命的一些门道,若有感兴趣的朋友,建议到旧书店找早年间的书籍,里面写得都很清楚。
学徒一流进了师傅门下,师傅看似无意间拿着一篮子鸡蛋从面前走过,然后在当天晚饭前忽然询问学徒:之前我篮子里放了几个鸡蛋。
若学徒答不上,或者答错,就要在饭桌前罚站,不给饭吃。
这便是在锻炼一个人的观察力。
在生活中如果我们留意,往往会发现,最了解我们的未必是和我们最亲近的朋友,而是那个最细心的人,有些事我们自己可能都忘了,他突然提起,我们会惊讶不已。

而贵人这种说法,岂不是来自于迷信吗?
从客观的角度去讲,所谓贵人是在我们有困难的时候拉我们一把的人。
然而中国人所一贯认为的贵人,往往更近似救世主一样的角色,是天上派来的使者,是能够轻易扭转命运的人。
回顾人类的历史,每当有战乱发生,百姓就盼望有一个贵人出现,平息战乱,让百姓安居乐业,这个贵人也就是君王。
而君王的时代过去后,人们又盼望有一种更完善的体制能保障利益,于是就有了资本主义,后来人们又盼望公平,于是就有了共产主义。
人们总是在盼望着能有某个人,某种体制或者某一股力量去满足他们的愿望,放在小的范畴说就是贵人,放在大的范畴说就是迷信,但最终无论是一个人,一种体制,一股力量往往只能短暂地满足一个群体。
原因很简单,这个群体中充满了离不开拐棍的瘸子,而少有笔直行走的健康人。
再好的体制最终也不得不依赖于更为根本的人的素质。
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在《与神对话》里写道:所以呢,正确的祈祷从来不是恳求的祈祷,而是感恩的祈祷。
对贵人也应如此吧。
如果一个人能认识到生命的长河中从来不是孤独的前行,那便不再是迷信了,而是纯粹的信仰——虔诚了。
虔诚会令我们发觉到每一个怀着好意接近我们的人,曾经为我们的生命带来了哪怕极小的一束光的人,都是我们的贵人,都是我们应该去感谢,去关心,去回报的人。
虔诚会令我们不再那么焦急,不再那么盼望着在某个不可预知的未来中会有救世主降临,我们的贵人早已出现,就在我们的过去、现在。

如果说人的一生中可以遇到很多个贵人的话,那么第一个贵人不就是母亲吗。
2020年12月9日 1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