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旅行、美食作为自己的爱好?
提前说一下,文章完全个人观点,写的比较毒舌,可能有些人读完很难接受。

随便问100人,估计会有80、90人都会说,自己的爱好是旅行和美食。
说真的,吃点好的,去不同地方到处走走是满足吃饱穿暧后的进阶需求,不说所有人都有这个要求但基本算是普通人的共性需求,还能刺激消费,而且在媒体、商家的引导下,默认把美食跟旅游当成幸福感的一部分,更不说里面还有不少属于消费主义的包装方式和引导而已,让你觉得很高级,与众不同。
当你把一个东西当成爱好,要是这个东西只需要花钱不用太费力投入其它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完成,这种爱好除了愉悦自己,对别人没有太大的价值,这种方式太廉价,太平常了。
喜欢旅行、美食没有错。但把这两点当成特长或标签还自鸣得意的人让人感觉挺 Low 的,这两项是个人花钱就能做到的事情,没有什么难度。
现在能看到很多人洋洋自得说自己的爱好是旅行和美食,还觉得自己特别与众不同,实际并不是加分项,反而是减分项。旅行和美食无非单纯花钱而已,跟买件衣服,买瓶饮料没什么区别,有什么了不得的,只能算是体验、享受或兴趣很难称之为爱好。
举个例子:去超市个买个棒棒糖,觉得很好吃,然后到处跟人我的爱好是是吃棒棒糖。但要是你特别喜欢,吃过各种不同口味的棒棒糖,甚至为了吃棒棒糖去不同的国家和地区,还去过很多生产厂家知道生产工艺,跟专家探讨如何改变工艺或配方会更好,给棒棒糖进行打分,跟人说我喜欢棒棒糖。觉得这两种人哪种人会让认可?喜欢跟爱好是不同的。
当你把美食和旅游当成标签,给其它人传递的印象有可能会变成:除了爱吃或去热门景点走走之外没其它特长。

我自己认为的爱好通常是指:在某方面跟其它人相比有些独特的成就,投入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索去学习。基本需要长时间的持续投入和学习,在钱、时间和精力有不小的花费,有一个系统性的知识体系和认知,有统一的评价或衡量标准,能形成一定的正向反馈才能算得上真正的爱好。在大多数情况是向着专业深入或发展的。
很多人以为去过一些国家或地区,品尝过各地的美食就能算得美食家、旅行家,但实际这种方式距离真正的专业爱好者相差很远。

拿美食家来说,没有充足的财力、精力、文化、时间和一些天赋,很难入行。最少要对不同国家、地区的中高端食材,烹饪方式有系统的了解,通过味觉、嗅觉和视觉就分辨食物的好坏,对菜系、食材的知识了如指掌,有自己的评价体系,并且受人认可。就这要求,觉得哪一点容易做到。
现在抖音、快手或公众号上到处都是自称的美食家,除了环境、好不好吃、食物价格高低,没有什么衡量标准。不是就这东西真好吃,就是入口即化,说来说去都讲不出来什么实在特点,要么就是标榜自己粉丝多,我就是美食家,如何如何。
只有钱不够,需要花上好多年时间来了解和学习不同的菜系,食物的知识,去积累经验,练习味觉,去品尝不同国家地区餐厅、厨师的拿手菜,去建立和结交不同国家地区的人脉和朋友,有很多的食材和餐厅只靠钱是搞不定的,没有朋友介绍可能要花上很长时间或者没机会接触。
会克制自己的食欲,不会吃的过饱。会品尝或尝试一些看起来无法入口的食物或者非常另类的烹饪方式,会注意季节、地区的区别。会感受出厨师对食物料理所付出的努力。不会太在意其它人对某种食物的看法和观点。这才是把美食真正当成了爱好。而不是只花钱多去几个好点的餐厅就把自己当成美食家。

再聊聊旅行,旅行看起来很简单,只需要花钱就行,是谁都可以做到的事情,没有任何难度。但于对于一个旅行者者来说,能习惯几个月或更长时间旅行的生活,会克服各种不适应,如:语言、住宿、饮食、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和挑战,还会面临着各种想象不到的问题。
有一次有机会跟一群旅行家待了几天,才知道这个世界有个俱乐部叫 TCC俱乐部。
TCC俱乐部,即Travelers’Century Club(TCC),最初是由一群世界上旅行最广的人在洛杉矶组织的。该俱乐部在全球入会条件最苛刻的俱乐部名单中傍上有名。 TCC将符合条件的目的地扩充到了324个。俱乐部的入会条件只有一项:你必须到过至少100个国家旅行!
这些人喜欢到处旅行,大都掌握3-5门外语,通常有几种专业技能用来谋生,比如摄影师、设计师、专栏作家、独立顾问、投资等等,思维方式非常多元,沟通能力也比较强。在各地旅游时,并不都是光鲜靓丽,会遇到各种意料之外的困难和问题,都需要自己想办法解决。
有的人没多少钱,就到处打工,攒够一笔钱就离职去旅游,没钱了就继续打工。都会一些乱七八遭的技能,完全从兴趣出发。在有些地区,还面临着各种危险。这些人把长期旅行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信仰。
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和生活,可能是普通人完全无法接受或适合的,但对这些人来说,困难和问题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会经历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问题,也会感受普通人无法体验到的经历。眼界和思维方式都要超出常人。

这两类人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基本上能形成正向循环,有从自己喜欢的爱好中赚到收入,也有通过能力在本领域拥有影响力,还有些人就是单纯享受这种生活方式并且乐在其中。
要是你有机会跟这两类人接触一段时间,会知道他们眼中的爱好是什么,为这种生活付出了多大代价,绝对不是随便花点钱就能称之为爱好。
做下总结
在某方面做出一定成绩,让人认可叫特长。没做出成绩,但非常喜欢,投入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或尝试,并且能承受随之而来的不便或痛苦叫爱好。
喜欢跟爱好是不同的,花钱就能做到的事情只是享受、兴趣和体验而已,距离爱好和特长,还差很远。

warfalco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女子称连续一周被女邻居冒用地址点外卖,女邻居这一做法是否违法? (4人喜欢)
- 做兼职和打工时的都要哪些要注意的地方和防止被骗的建议 (9人喜欢)
- 在当前DeepSeek 或 AI大模型建立本地知识库的实用性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你镜头下的夏日终曲240篇内容 · 18.3万次浏览
- 为什么我们会和错的人结婚?168篇内容 · 15.8万次浏览
- 暑期档电影repo484篇内容 · 13.4万次浏览
- 谈过很多次恋爱后才明白的道理248篇内容 · 206.2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830.2万次浏览
- 中年人感悟特别多2344篇内容 · 1229.5万次浏览
- 后悔没有早点知道的职场道理122篇内容 · 89.4万次浏览
- 梗图续命,笑到通气32篇内容 · 114.4万次浏览
其实就是用消费来包装自己罢了
反省了一下,嗯,的确不是爱好,只是喜欢。
说的挺对的啊
呵,不是毒舌,称不上。我喜欢吃和旅行,爱好吃和旅行,比较庸俗,这两项能够让我在痛苦的生活中感到放松和愉悦,也能够交得到朋友。非得说专业搞深度,那就是工作了,目的性也不一样了。我所理解的喜欢和爱好纯属愉悦自己,自己开心就好,简单一点。
说的挺对,自己找乐子没错,但是自以为了不起用来装逼就不对了
付出努力并产出内容的才叫爱好。。没有产出内容那就是消费享受。其实旅游和美食也没问题,只要能产出内容,产生价值,比如游记,vlog,美食博主,自媒体等,也可以算爱好的..
美食之所以变成大部分人的爱好,是各种社交软件在编辑个人资料时的一个热门标签。在没有找到爱好之前的一个广泛选择。久而久之,美食就变成了一种爱好了吧。
说是爱好也可以吧,这篇文章里说的更像是特长
我很赞同你的观点。另外尤其让我反感的是大多人制定年初计划时都会制定一个旅行计划(你看市场上卖的日程本都有旅行计划页面就知道这个有多火爆),旅行这么容易达成的事情居然需要制定计划来督促自己吗?自己默默做计划倒是还好,做了旅行计划还炫耀自己自律简直无语,而且年末时候还会因为自己打成了旅行计划而洋洋得意。
欲言又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时间会让人成长
说的更浅显的一些:有哪个人会不喜欢经常尝尝自己爱吃的美食,经常逛逛自己想去的地方?
多数人所谓的美食+旅游,说白了,跟呼吸和睡觉一样,是所有地球人的基本欲望,跟兴趣和爱好都不沾边。
「内容不可见」
@没有特点的人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咳,本来大多数人就是普通人呗,也没必要规定什么才是“合格”的爱好吧。普通人不要面子的啊?😂(虽然我觉得文章说的不无道理)
我一般把这两类都归为消费(以消费标榜个性不值一提)
说的很对
自己也曾这样说过,但深入思考后,同意您的观点
因为没有其他爱好,这两个所谓的爱好说起来又没啥门槛,不费多少努力 付出…
并不同意您的观点,在我看来体会到吃和玩的乐趣已经是一种能力,你不知道很多人根本对这两个都提不起兴趣,不知道自己活着的乐趣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