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铁栅栏

母亲居住的小区被漆黑的铁栅栏围着,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大门,门旁边小小的房子是传达室,总有一个到两个穿着制服的保安坐在里面,警惕地盯着来往小区的人,给人的印象仿佛是一座守卫森严的古代城池,但有的时候,小区某处的铁栅栏会无端地“缺”了一块,下次回来再来看时,缺的一块可能又完整了,恢复到一开始严阵以待漆黑的铁栅栏,又可能一直留着这么一个明显的缺口。
缺口的存在其实是一种方便,从大门走需要绕过好几栋楼房,出了门以后还要沿着那些楼房走回去,才能抵达最近的车站,从铁栅栏的缺口处走,直接一拐就能抵达那个车站。
因此我和住在小区里的大多数人一样,每次回家看母亲都抄近路,从铁栅栏走,不知不觉习以为常,本来缺了的一块,变成了理所当然的一条路。
直到有一次,我忽然停住脚步,呆呆地望着铁栅栏缺了的那一块地方,惊觉到:啊,那里缺了一块!
缺口有什么不好吗?
如果是为了人们的方便而形成的缺口,那缺口不是更胜于完整吗?
在美和艺术的世界里,缺反而是一种境界,断臂维纳斯,蒙娜丽莎的微笑都因缺而超越了完整,在山水画里叫写意,在文学创作里叫留白。
但在人的世界——社会里呢,缺是好还是坏?

我不禁为这个看似很远的问题陷入沉思,很快又发觉到它其实意外地离我很近。
小区为什么要围上铁栅栏呢,答案再简单不过,阻碍一些坏人闯进来。
但铁栅栏阻碍坏人的同时,也阻碍了小区里的居民,为了寻求更大的方便,才有不知什么人冒着夜色锯下了坚守着人们平安的铁栅栏,当次日天明,人们发现缺口出现时,究竟是会感到增加了风险,还是不禁喜形于色,拍手称快呢?
如果把这当成是一件单纯的喜事,缺口的出现的确是制造了一条方便的近路,如果更加深思熟虑,缺口的形成岂不是让大门口的传达室和保安形同虚设了?
人们是否要为缺口付出代价呢?
我想是的,小区里多次丢过自行车,有理由怀疑是外人所为。
但事情真的有那么糟糕吗?
想想铁栅栏其实也只有一人高,在没有缺口的时候,也有不少人为了求近翻越过去,用老人的话来讲:那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
有时候铁栅栏的缺口也会被堵上,好比前阵子疫情严重时,进出小区盘查得比平常更严格了,第二天铁栅栏的缺口处就包上了钢板,挡得密不透风。
在风险很小的时候,人们对缺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风险变大的时候,人们才发觉缺口很刺眼。

这样一想,缺口也许一开始就是种存在即合理的东西。
而在更大的社会生活中,缺口又会以另外的形式不断闯入我们的日常:一群人觉得露天摆摊不卫生,另一群人批评说小商贩养家多不容易啊?一群人认为看盗版才省钱,另一群人批评说都看盗版靠正版吃饭的人活不活?
乃至裙带、回扣、缺斤短两、偷税漏税、贪污腐败,人类历史上所面临的许多大问题,回顾到最初,也许都只不过是从一些头发丝般细小的问题引发。
最令人为难的莫过于,人情世故中,必须要有那么一点弹性思考的智慧,虽然蚁穴再小也可溃千里之堤,但煮饭不留一个气孔,饭又很难蒸熟。
2020年12月5日 01:58
-
黑猫不是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1 18:4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