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访古之五:名楼篇(介休祆神楼、万荣秋风楼、万荣飞云楼、新绛三楼、解州关帝庙春秋楼、蒲州鹳雀楼)
所谓“几大名楼”,感觉和现代的“驰名商标”有一拼,都是捧出来唬人的。古时候交通不发达,多数人一辈子也难离开自己的生养之地。学而优则仕的人倒是可以随仕途变迁而在国内辗转。肚子里怎么说都是有墨水的人,免不了在各地知名景点、名建筑里聚会,留下诗文彼此应酬、唱和。随着文人作品的传播,他们聚会的场所也就名气越来越大。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莫不是如此,这三座楼所在地我都去过,但都没进去,外面留个影就行了。名气再大,现在立在那里的也是近现代重建的。不是老东西,不合我的胃口。
刚上大学时,我在文物出版者读者服务部买了一本《山西古建筑通览》。这本画册的编辑时间挺早的,里面的照片很多是80年代所摄。给我印象最深的天台庵大殿和一座很漂亮的楼,因为这座楼知道了一个叫“万荣”的县。现在来山西看古建,这些印象深处的楼自然要安排上。
介休祆神楼

“祆”字挺生僻的,很容易当成“袄”字,反正我是小心翼翼地这么叫了好几年(因为我知道肯定不是袄字,但又懒得查字典)这个字原本是关中地区指“天”的名词,南北朝以后专指从中亚传入的一种宗教——祆教,也叫拜火教。顾名思义,这种宗教的最大特点是对火的崇拜。在武侠小说中名气极大的明教就是由拜火教衍生出的摩尼教中国化的产物。明教也好、拜火教也好,都已失传,就世界范围而言,并没有留下太多的痕迹。国内目前仅有福建晋江草庵摩尼光佛摩崖(我去过,以后有机会写写)、山西介休祆神楼两处遗存。

祆神楼在介休县城内,顺城关大街东头。这座楼既是三结义庙的山门和乐楼,又是横跨顺城关大街的过街楼。无论乐楼和过街楼,都是上下两层,但加上一、二层间的乐楼和上层的重檐共达四层高。现存三结义庙的建筑是在清康熙初年重建的。对于遍地古建的山西来说,年代上没什么优势。解放战争中,又因为阎锡山据守,受到了不小的战争破坏。共和国建立之初的1951年,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山西省古建筑调查团,成员都是国内知名古建筑专家,调查报告对祆神楼的评价很高,大力呼吁加强保护:“这样的建筑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在古代建筑遗物中是不可多得的,绝对不能因为它时代较晚而忽视了它。”但是那时的国家没有钱,也没有精力去顾及这些古建筑,除了高知名度的能得到一定维修外,其他的古建都处在自生自灭之中。在经历了被卖风波后,终于在1981年正式开始维修。之后又经历了大大小小多次维修,祆神楼呈现出现在的样子。




从一堆劈柴到修葺一新,祆神楼保住了,更在1996年成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祆神楼不会像三结义庙的戏楼一样被群众拆毁了。但修好的三结义庙、三清观并不开放。看楼的人只能站在楼外的小广场上欣赏楼的东、西、南三面,不能从北面看。这是个遗憾。
万荣秋风楼

刚提到了我因为一座楼记住了一个县名——万荣。不过一直都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当敲定要自驾去晋南看古建以后,记忆里这个很精巧漂亮的楼和万荣自然就浮现出来了。在网上查了一下,万荣有两座知名的古楼——后土祠的秋风楼和东岳庙的飞云楼。瞄了一眼地图,东岳庙的对面就是后土广场,大概就是后土祠吧。正好一下子就把两个楼都看了,真好!当时我想的就是这么简单。在临汾调整行程计划时,因为又查了下资料,才惊觉原来万荣的后土祠并不在县城里,而是在离县城40公里的黄河边……还好,这个错误发现得还算及时,没有因为跑错地方,耽误时间,影响最终的行程。

现在万荣后土祠建在高地上,西边不远处就是黄河,对岸是韩城司马迁墓祠。正是一片文化荟萃之地。传说轩辕黄帝扫地为坛祭祀后土,汉武帝在汾阴创建了后土祠,前后8次亲临祭祀。公元前113年,汉武帝正式创建年号,定本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汉武帝的这一创举深刻的影响了以后近两千余年的中国及东亚地区历史纪元方式。也正是在同一年的秋天,汉武帝率群臣到汾阴亲祭后土,期间泛舟汾水之上,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写下了名篇《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后世为了保存镌刻了秋风辞的石碑而建此楼,命名为秋风楼。这座楼凭河而立,楼身分为三层,砖木结构,十字歇山顶,高32.6米,下部是高大的台基,东西贯通,其上各雕横额一方,东曰“瞻鲁”,西曰“望秦”。全楼结构灵巧,形制劲秀。
晚清同治年间重建后土祠时,秋风楼在最后面。近年又在楼北新建了扫地坛,新得扎眼~~
万荣飞云楼
我现在可以确定,画册里让我一眼难忘的楼阁就是飞云楼。飞云楼所在的东岳庙就在万荣县城里,我订的住处是万荣宾馆,在东岳庙的斜对面。从后土祠赶回县城已近傍晚,我和老爸在宾馆院里停好车,顾不上check in,先去东岳庙。


在后土广场上就能看到飞云楼,这座结构复杂、精巧的楼阁就在东岳庙大门内,进门就是楼。平视飞云楼,第一印象就是古朴,全楼不施彩绘,本木颜色,造型奇巧有古风,感觉是古画中搬出来的楼阁。工作日免费,直接扫码进去,夕阳的侧光正好把楼的西边照亮,但院子相当逼仄,用35mm的镜头无法拍下全楼,手机28mm的镜头拍得也勉强。只有小电单的18mm镜头能把飞云楼和后面的午门一起拍全,不过变形巨大。可惜了。





飞云楼北紧挨着午门。这座午门的正脊之下也有斗拱。感觉是因为内梁不够长,所以在中间多加了一道支撑。挺有趣的。午门之后还有献殿、正殿、阎王殿、十八层地狱。我和老爸一层层看进去,十八层地狱真的建在地下,我们没下去,哈哈。走回来,夕阳已经落下,趁着余光再看看飞云楼,真漂亮!慢慢走向东岳庙大门。老爸在门外叫我快点出来,原来已经过了关门时间了,售票亭里的小姐姐一直在等我们出来关门。哎呀,真是不好意思,耽误人家下班了,谢谢她没有催我,就这么默默等着。感谢!
新绛三楼


知道新绛三楼也是因为《山西古建筑通览》,我印象里都是照片上新绛鼓楼残破的样子。2000年,老爸出差去运城,在新绛有项目,我就和他说去看看新绛的州府大堂和鼓楼。老爸他们单位在新绛有计划投资的项目,县里很重视,县委书记亲自作陪,我爸就和他们说起了绛州大堂和鼓楼,县委书记非常惊喜,惊的是北京的人怎么会知道他们这个小县城里有什么;喜的是,终于有人知道本地的宝贝了。县委书记马上让人打电话,把县文化局局长叫来,带我爸一行人去参观。老爸回忆那时候看的绛州府大堂正进行维修,后花园里正在铺地砖,所谓三楼就是新绛县的鼓楼、钟楼和乐楼(戏台)当时还没有维修,破破烂烂的,断了的椽子垂下来,柱子也倾斜了,似乎整座楼随时会倒掉。

这次来最初没安排到新绛县城,因为中间调整了一次,就加上了新绛。跟着导航进入县城贡院街,这条街现在禁止停车,走不多远就是县政府,继续向前,开始急速转弯并上坡,坡的尽头是一座新建的城门和城墙。问老爸以前来有城门吗?老爸说完全没印象。进入城门洞,右手边是个小广场,把车停好才发现这里就是绛州府的府门,门关着。心里感觉不妙。问了附近晨练的老人,说现在绛州府关闭了,里面在施工。还好绛州的鼓楼、钟楼和乐楼就在旁边,看不了州府大堂就看三楼吧。现在的三楼都是全新的啦,新到我老爸完全认不出来。我是没想到钟鼓楼的体量差异这么大:鼓楼大大的,有三层檐,装饰很华美。钟楼小小的,颜色也单调。乐楼在钟楼下面的坡上,正对着新绛城隍庙。其实乐楼就是给城隍爷演戏的戏台。老爸对城隍庙没有印象。果然这是新修复的,老城隍庙早就没了,现在是在原址重建的。在这里遇到一位非常健谈的工作人员,他说现在州府大堂正在进行考古,已经挖出了唐代的地面。整个工程大概要到春节前后,所以要看绛州大堂我觉得还是明年下半年再考虑吧。
解州关帝庙春秋楼


关公现在是武财神嘛,拜关公的人很多(个人认为大多数所谓的关公信徒太功利了)。他家乡解梁的关帝庙号称武庙之祖,北靠盐池,南对中条。创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宋、明时曾扩建和重修,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毁于大火,历经十余年重建。



现在的解州关帝庙分为正庙和结义园两部分,结义园我觉得是后来扩建的,纯正的解州关帝庙就是正庙这部分。顺耳听到导游的讲解,说正庙大门和照壁之间就是以前从运城去陕西的官道大路,曾经人来车往,非常热闹。大门内依次是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和春秋楼等建筑。

春秋楼是最有代表性的,因楼内有关羽读《春秋》像,故名。创建于明万历年间,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九年重修。宽七间,进深六间,二层三檐歇山式建筑,高33米。世传春秋楼有三绝:上层回廊的廊柱矗立在下层垂莲柱上,垂柱悬空,内设搭牵挑承,给人以悬空之感,谓之一绝;二层楼有神龛暖阁,正中有关羽侧身夜观《春秋》像,阁子板壁上,正楷刻写着全部《春秋》,谓之二绝;据说楼顶正对北斗七星,谓之三绝。(所谓三绝,我从百度搬来的。后两项看看就好。第一项确实是一绝)
运城还有一座关帝家庙,有时间的话可以去看看。
蒲州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差不多是每个中国人都会背的绝句吧。我小时候写毛笔字,用的红模子就是这首诗。

诗中的鹳雀楼,早在元灭金的过程中就已经毁于战火,这座名气极大的楼阁就此湮没在历史的烟尘里。进入21世纪,极大概率是为了刺激旅游,当地政府重建鹳雀楼。新建景点都不在我的计划中。只不过总有意外:参观普救寺后去停车场,有个女的追上来让我们坐旅游电瓶车去参观老蒲州一条线上的景点。说这样可以省停车费了。我因为不想去鹳雀楼,觉得不划算,但老爸说既然来了就去吧,反正工作日免门票(嗯,他一贯是这个观点。我第一次上黄山也是被他这话激上去的,结果大雾,什么都没看见~~),好吧好吧,既然他想去就去吧。

现在的鹳雀楼建的真是雄伟,光台基就有几层楼高,还没电梯哦,身体不好的老人走上去够呛。楼里面倒是有电梯,最高可以上到6层,站在外廊上可以眺望黄河,如果天气晴朗可以看到对岸的陕西大荔。确实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过我想历史上的鹳雀楼肯定没有这么高。


蒲州的这一条线路上还有蒲津渡遗址和蒲州古城遗址(古城并不是开放景点,但路上可以看到古城西门和鼓楼遗址)蒲津渡这个名字也许你会觉得耳生,说黄河大铁牛是不是就熟悉了?以前的语文课本上都有哦。大铁牛和铁人、铁柱、铁山是唐代蒲津渡浮桥两端的拉桥重物。曾经被洪水吞没过,后来怀丙和尚利用浮力捞出大铁牛,重建蒲津渡浮桥。成为工程史上的佳话。这座浮桥和古鹳雀楼一起毁于金元之际。两岸只剩下铁牛、铁人。后来三门峡水库蓄水,黄河河道西迁,处于东岸的铁牛没入淤泥。1991年,国家文物局组织了对蒲津渡遗址的发掘,完整出土了唐开元十二年(公元728年)铸造的铁牛四尊、铁人四尊、铁山两座、铁墩四个、七星铁柱一组、明代防护石堤70余米、明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记事碑一通。还发现一座四米见方的砖屋遗址。现在大家来看蒲津渡遗址基本就是看这些唐朝大铁牛、铁人。


蒲州城遗址现在被铁丝网围着,似乎正在进行整修、开发。希望不要修成一座新城吧。
-
一箪零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4-22 16:59:00
-
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28 10:24:47
-
茗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16 08:54:02
-
幕宸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15 22:29:53
-
希里苏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15 15:43:52
-
苏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15 09:55:50
-
巨子上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07 22:59:47
-
潇湘翠竹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9 06:33:32
-
福尔摩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9 05:39:00
-
全麦面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5 02:33:10
-
Z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4 13:36:45
-
✨小爱同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22 17:16:01
倚窗闲话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每年最早的?还是最晚的樱花? (3人喜欢)
- 《致光之君》41-48集观后——青山依旧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