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
我从三个月前来到这个山村,时间不久,总被村民的质朴热情所打动。
这天去村口吃馄饨,大姐默默把火炉放在我们桌边。已经到裹着大棉袄的寒冬,那一阵阵的热气让人趔趄瑟缩得不那么厉害了一点。我俩就把手啊脚啊都放到火炉上,一会这面朝上一会那面朝上,对于两个成长在城市的人,这个东西听过,或许见过,但是实际体验的机会却很少。
炉里的木炭躺在炭灰上,边边角角地方滋滋燃着,闪着红色的光芒,让人想起小说里面常有的描述“红色的火光映照在谁谁谁的脸上”。此时的红光却极为温和,人们并不期望它有高窜的火焰,倒是希望它细水长流,火光一明一灭之间能带来长足的温暖。我们在村里选举,村里很多老人,就随身提着一个这样的火炉,有的还在上面盖一条毛巾,掩一掩热气灼人。
馄饨店大姐指着边上的用竹篾编制的火炉跟我们说,这是她出嫁时候的嫁妆,21岁出嫁,现在已经46了,当时买的时候一对就要一千来块。很难想象,二十年前,这个小东西如此价值不菲。
最近新发了通知,说冬天室外温度3℃以下才能开空调,空调温度设定要在16℃以下。不开空调,倒是也可以搞一个火炉取取暖,有古旧那味了。从上而下和从下而上的热气又有所不同,一个来自氟利昂,从工业生产线而来,一个来自原生的木炭,从农家的灶头中取出来。
滋滋的热气还在往上冒,整个人慢慢暖和了一点。过去的人们,大概就是这样,围在火炉边,暖暖手,喝喝茶,聊聊天,一下午就打发过去了。那个时候,时间走的没有那么快,农闲时候有大把的时间。
在这寒冷的冬天,突然很想念朋友和家人。什么时候,能一起围炉夜话,把日子都过得缓一点。
-----乔木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