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2019也不是2021,非总结和反总结,或:散
2020不是适合总结的一年,最主要是因为今年浪费的时间多,不想总结。另一个原因是我对总结产生了怀疑,如下是一些思考,以及对反总结的尝试。
总结的反面是什么?总结是收集已有的经验、体验、有形或无形的收藏品;是对计划的盘点或对计划的回应;是对过去的,同时是对未来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简化,一种会计学般的计算和排序,一种迈向更好的未来的过程中的一步,一种对时间感的矫正,一个生物钟或者节日,一种对已有物品的再次占有,一种将无序事物有序化的过程。
能够总结是有前提的,总结或多或少要求:
1. 对未来和过去有尺度感和预期。
2. 对未来保持相信。
3. 对稳定的相信。
4. 可执行的计划。
5. 曾有总结的经验。
6. 相信主体性。
7. 划出重要与不重要之事,并选择重要的。
8. 有足够的“待总结”的事情。但这是个伪命题,应该是有“自认可被总结”的事情。
对年度的“回顾”这个动作,和对年度计划的“执行“形成一个闭环,一年一年就这么过下去了。基与对总结这个事情的过往经验,可以想象一个人如果要”不总结“,或称”反总结“,或称”散“(总和结字面上的反义),会有哪些可能性:
1. 对计划之外的事情做总结。
2. 对未执行之事的总结。
3. 不回顾,不加梳理的总结,一个纯粹的罗列。
4. 一个不做罗列的总结。
5. 对事情的分散。
6. 几种计划的混合体。
7. 纯粹的清单。(好比一个原封不动的to-do list)
8. 一个不断发散的总结,或者无逻辑的总结,熵在增加,永无止境,还要怎么结呢?
在这个想法的基础上,我以2020年经历的十组书和电影作为样本,十次机会,来戏弄一下总结和反总结形式上的可能性。(无可避免地,我还是进行了总结。)
A.小丑(1970)&酒吧长谈:时间的跨度

年初在家打算看完费里尼,中间设计课打断后再没继续了,大约看了十部。《小丑》是其中非常特别的一部,费里尼在其中扮演一名纪录片导演,追寻儿时印象中的马戏小丑们,有点媒介自反的意思。自然,当年的小丑如今都有了各自的结局,令人唏嘘。《酒吧长谈》是一个回溯秘鲁革命岁月的故事,地点是一间酒吧。略萨和费里尼都聚焦了一个主体:已经退场的人。人如何回忆长远之前的时间?回溯去年,回溯那年,一切正常;时间的跨度慢慢增大到回忆几十年,“那几十年“,”我到底从什么时候开始倒楣了?“,我们已经能自己的经验中抽离,好像在回忆别人的回忆。经验离你远了,它们就不再能作为收藏品,摆在你的展柜上。
B.十诫&耳语者:一种同类项

石板的十条戒律:
1.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2.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他。
3.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
4.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5. 当孝敬父母。
6. 不可杀人。
7. 不可奸淫。
8. 不可偷盗。
9. 不可做假证陷害人。
10. 不可贪恋邻居的房屋;也不可贪邻居的妻子、仆婢、牛驴,和他一切所有的。
苏的十条戒律(我瞎写的):
1. 不可泄露身份。
2. 慎谈论经历。
3. 慎不分黑白。
4. 不可相信家庭。
5. 不可随意书写。
6. 不可亵渎革命。
7. 当划分群体。
8. 当辛勤劳作。
9. 当分享生活空间。
10. 当爱党。
对于总结,对名字、名称、形式、事件的归类,但凡涉及数字,便可以划分同类项,可罗列、可计算、可度量,可以计算过去,就可以计算未来。
C.怒火青春&消失的塞布丽娜:个人情绪的经验

两部直面时代情绪的作品。电影一个浑身怒火、无所事事的法国青年,书讲一个离家出走的女孩。一个是必须要杀人的故事,一个是必须要自杀的故事。真实的2020里也有很多人死去,让一个人死去冒犯一下自己,让自己少一点麻木。从总结的角度来看,这类经验是关于个人情绪的经验,无关计算,无关罗列。我什么都没有做,上学,吃饭睡觉,不需要一个指标。
D.东京物语&以绘画为生的方法:计划-总结混合物

关于怎么生活的两部作品。差点忘了,计算金钱,计算学业,回应职业,回应疾病,回应家庭,回应死亡焦虑,应该是绝大多数总结的对象。纵使普遍,这是一种奇特的总结:计划-总结,总结不是为了计划,计划不是为了总结,今天做的是计划的一部分,还是总结的一部分?计划和总结在这些生活的问题上难舍难分,永远领证书、领钱、考证书、取钱、经营身体、经营伤病、计划旅行、分享旅行、面对生育、面对丧葬,在一个机器里分不出头尾,这是最大最恐怖的焦虑。
E.杀马特我爱你&毛以后的中国1976-1983:与我有关的时间跨度

这是对A.时间的跨度的一种回应,对曾经发生的事情,“十几年以前“是一种微妙的、难以把握的尺度,是有趣的。杀马特和十几年来中文互联网环境变化,是和我的成长有紧密关系的,就像七八十年代,毛后的年轻人。1980年,四川成都,画家在毛画像旁休息。“现在,我画他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十几年,已经是极限了。太长了,它占据太长的时间,变成历史的历史,记忆的记忆。与你脱了干系;太短了,它是计划-总结的一部分,这似乎是向时间回溯的三种姿态。
F.爱与死&玫瑰的名字:概念的陈列

两部我偏爱的作品,伍迪和艾柯都直指自诩知识分子的群体珍视的爱、死亡、喜剧、宗教、人的本质、文学、性别、精神等崇高概念,把它们揉碎了,戏谑地陈列。不同于.D.,谈论这些议题时,我们在另一个层面,每个人都有调动自己的概念库存,故弄玄虚的时候。概念是一种可以无限被讨论,无限延伸的藏品,它同时是一种无需逻辑、拒人千里、不太友好的清单。这几乎接近了我最感兴趣的议题:对知识的收藏和总结。但这里暂且不谈。
G.蓝风筝&中国国家治理的制度逻辑:未完成之事

按下不表。这里应该附带今年想要完成的“中国的影像和文字“主题学习,作为对未完成之事的总结:

H.潜行者&solaris:一种主题分类

一个主题,以两部科幻作品为例,恰巧都与塔可夫斯基有关。两部作品都让我迷恋,关于对人类不可知事和“那里“的讨论。这两部作品可被分为“2020的科幻片计划“或”塔可夫斯基补完计划“或”新浪潮科幻补完计划“,或其他的2020电影盘点、今年的健身成果、展览的回顾、消费的回顾、音乐的回顾、公共事务的回顾、竞赛的回顾,对主题的选择本身就有点意思,或者说主题的选择就是在一切计划完成之前的”前计划“。时间、主题、个人经历,亦是向前总结的三种取向。
I.迷墙&失明症漫记:故事集

《迷墙》和《失明症漫记》是一组奇特的对照,都是很疯狂的故事,前者的人在过度的感官下生活,后者的人在感官的丧失中生活,都是高概念故事的极致。依旧,是关于被遗忘的人的故事,博尔赫斯这样评论通天塔图书馆:这样的故事早不新鲜,也是从其它故事借鉴而来的。与.F.相比,这不是概念的爆炸,而是故事的爆炸,与A-E相比,它不是事件的经验,而是一种故事集,对故事的出处,或者那个“元故事“的寻找,可以构成一个不断发散的清单,它是一种有序的回溯,可以被称作精致的尸体——达达主义的随机生成造物——的反面,一个”粗糙的活人“。
J.过客&昨日的世界:无记忆

与所有前者不同,有一种反总结是不总结,有一种对记忆的态度是不记忆。记者洛克逃避战争、逃避自己的身份,最后逃避了自己的生命,茨威格也做出了一样的选择。《过客》和《养蜂人》具有一样的气质,是给我最大影响的那类电影,抛弃一切的欲望,在这里没有什么好谈的了。如果我否认过去的自己,我不再会对记忆沾沾自喜,如数家珍,我只羞耻地(趁没有人注意)去除与其的关系。
关于总结的迷思,关于绘制一张一比一的精神地图,最后画出一团乱麻。//2021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