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人(鼓楼西制作)

关于故事的选择:
虐童的故事非常残忍,是很诡异的讲故事的角度,甚至让人觉得极度不适。但这只是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孩子及其童年是最为纯净、快乐而美好的,作者故意把最美好的东西破坏给你看,因为在他看来人性本来就有非常黑暗残忍的一面。当然,我们也可以less aggressive,把虐童的故事理解成生命和成长中不可避免的种种残酷和痛苦的选择。
作者强大的驾驭故事的能力令原本诡异暗黑的故事有了可信度和强烈的真实感:
主人公卡图兰因离奇的生活经历写作了很多暗黑的虐童故事 — 环境使然,具有一定的可信度。然而其中有两个故事却非常正面而温暖:“枕头人”和“小绿猪”。这两个故事说明卡图兰的善良,他对哥哥怀有很深的情感和愧疚。他甚至通过“枕头人”的故事来设想如果让哥哥小时候就自杀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后来的一切苦难。虐童故事是成长环境对他的影响,但在内心深处,他渴望这一切都不要发生,最好所有的孩子都把生命停留在快乐的童年,所以他化身枕头人,劝说那些长大后遭遇痛苦的孩子提前结束自己的生命。这是他作为一个拯救者的使命,然而也是一项痛苦的使命。所以枕头人最后选择回到小时候自杀而让所有孩子继续他们的成长,即使这意味着他们将要面对今后所有的痛苦,有一种即便认清了生活残酷的真相也依然要继续生活的赶脚。作者笔下的枕头人特别特别动人,每完成一次任务都要留好多好多眼泪。作者在呈现极致的黑暗的同时,给我们呈现了柔软的一面,这是黑暗中多么珍贵而温暖的光亮。
卡图兰非常爱自己的哥哥,也一直保护着他,最后在知道哥哥杀人之后亲手杀了他,再一次呼应枕头人的故事 — 不希望哥哥面临被处决的境地,宁愿让他的生命停留在美好的那一刻。动手前他为哥哥讲了bedtime story“小绿猪”的故事,是非常温暖的一幕。
哥哥模仿卡图兰故事中极其残忍的方式杀了两个小孩,为什么没有杀第三个?这是作者留给我们的在枕头人的故事之外的另一道光。所有人都以为哥哥以“小基督”的方式杀了第三个小女孩,最后我们发现哥哥上演的是“小绿猪”的故事。所有的黑暗都有光明相随,没有绝对的善恶好坏。弱智的哥哥是杀了人,但他其实没有这个意识,只是在上演弟弟小说中的故事。故事的好坏决定了他行为的好坏。反过来说,故事何尝不是生活的映照,正因为生活有其两面性,暗黑故事和童话何尝不是一体两面。
另一个故事 — “作家和他的兄弟” — 其实是前述两个故事之外另一个体现作者意图的故事。当所有人以为故事中的作家指的是卡图兰自己时,他告诉哥哥作家指的其实是“你”。很显然卡图兰认为自己的成就牺牲了哥哥,哥哥才应该成为作家。而作家哥哥在故事中的死去再一次呼应了枕头人的主题,通过结束生命来避免承受更大的苦难。
画中画、故事套故事的讲述方式:
现实中卡图兰和哥哥接受警察审讯是剧本的主体故事,中间穿插了卡图兰创作的(起码)6个故事,还有他们俩兄弟和自己父母之间发生的真实的故事。这么多的故事怎么呈现和串联,怎么让观众看得明白?在大的结构上,编剧当然已经把卡图兰写的故事非常巧妙地融入主体叙事了,导演的任务是在视觉上的呈现。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多媒体影像,这是我见过的多媒体在舞台剧运用得非常好的一个案例。舞台中央是一个类似集装箱的演出主场,既是审讯间也是牢房,它的左右和上方是三块巨大的屏幕,每当穿插作家写的故事时就会通过屏幕影像去讲述,和主场故事做一个自然的分割。甚至,并不是所有7个故事都是同样的处理方式。“小苹果”和“xx河边的小镇”(忘记名字了)并没有完整的影像,仅有一些环境和阴影的呈现。重点呈现的是对主题有重大揭示的“枕头人”和“小绿猪”。我一度不明白为什么“小基督”也在前两个故事之后被重点呈现,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这个故事表现的是极度的恶与善,again,编剧似乎非常乐于行走在善恶之间,因为它们在人性中泾渭分明,却又难分彼此。
人物塑造:
本剧中没有一个人物是扁平的,两个警察也非常立体。刚开始是一个good cop一个bad cop。图波斯基(good cop)讲的故事表面很好笑,却真的如他所说,是反映了他的价值观的。他在意的是自己的侦察能力和地位—如同他故事里专注于自己的研究而不在意男孩死活的那个老人。所以当案件的真相推翻了他自以为的真相之后,他变成了那个对卡图兰施暴的警察(bad cop)。埃里尔(一开始的bad cop)因为从小被虐待而仇视虐童的罪犯,但是他的态度在发现卡图兰并没有杀害孩子之后发生了转变,进而为他保留了所有的作品。两个警察的反转非常合理。
关于主题:
我觉得这个剧本特别耐人寻味的地方在于它的层次非常丰富,你很难找到一个单一的层面去讲述它的主题。下面就浅谈几个比较打动我的点。
1. 人的生存境遇
如果一定要找一个overarching的主题,我想就是对人性和人类生存境遇的呈现吧。人性的善与恶、残酷与柔软;人生的被动和主动的选择,都被置于一个审讯间,抽丝剥茧地呈现给观众。
2. 文本的力量
哥哥杀人体现的是文本/故事的社会影响力。每一句话、每一个故事,都可能会产生或在预期内、或意想不到的影响,这大概是编剧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对自己职业/所讲故事的反思。反过来看这也是作者的一个野心,给我们看故事的力量有多么强大。永远不要小看任何故事,人类与生俱来的讲故事能力是一种最原始也最有力量的武器。
3. 生命的不可控和叙事的可控
整个故事里所有的人都身不由己,环境决定了他们的性格和命运:或被虐待(哥哥和警察埃里尔),或自责愧疚(卡图兰)、或失去孩子(警察图波斯基)。与之相对,作家写故事就是一种可以把控的自由,他可以创造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所以卡图兰誓死也要保护自己的作品,这是他唯一能掌控的东西。另一个层面上讲,虽然他写的只是故事,荒诞的表象下却是真实的生活和历史,最后被保留下来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吧。
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缺点的话,个人觉得在情节上审讯的过程略显拖沓,还有主演没有预期的好。卡图兰当然很难演,但其实是一个很能出彩的角色。我觉得他应该是最像枕头人的,他的孤独和善良应该能最大程度博取观众fall for him,但主演比较中规中矩,并没有打动我。
最后说一下结尾:卡图兰在死前的几秒钟内想象哥哥小时候和枕头人的对白。哥哥说,如果自己的死去意味着弟弟将没有办法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那么,他甘愿继续受虐待,牺牲自己成全弟弟。这再次呼应了上文说的明知生活的残酷却依然勇往直前的勇气。在故事层面也说明了为何卡图兰如此深爱他的哥哥。当然,最可怕的是,这一切也许只是他自己一厢情愿的臆想而已,请容许我也学着编剧暗黑一下:)